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延伸五大循环产业链条 建设五大百亿产业集群
工业经济成为山阳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章字数:2206
  2016年,对山阳县工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好年份。
  山阳必康医药产业园三期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为商洛市首家已经成功上市的本土企业注入了活力;
  县域工业园区入园企业5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1.8亿元、工业增加值12.9亿元、利税1.01亿元;
  “一区五园”引进资源深度转化、产业配套协作的大型骨干项目5个,实施产业配套协作、资源转化项目8个;
  山阳县金川封幸公司皂素水解物清洁化生产国家科研攻关项目深入推进,有望成为我国皂素工业生产技术“国家标准”;
  1-9月份,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8.17亿元,同比增长26.12%;完成工业增加值36.63亿元,同比增长29.6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凝结着山阳县人扭住工业不放松、敢作敢为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加大投资增后劲
  今年以来,山阳县坚持依托资源优势,按照“盘活钒业,做强药业,开发金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工业发展思路,以“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特产、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五大循环产业链条为重点,加快必康中药材战略储备库、盛合公司水电镁一体化循环产业园、五洲公司和丰源公司钒系列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为切实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该县坚持第一要务抓发展,发展率先抓工业,按照积极论证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要求,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循环发展、项目支撑、园区承载、科技引领、优化环境”六大举措,积极落实中省市一系列扶持企业政策措施,不断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在一手抓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一手抓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立工业经济发展资金1000万元,引导银企达成贷款协议5.7亿元,有效缓解企业投资难题。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力促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9月,重点工贸项目完成投资30.86亿元,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亿元,其中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4亿元。共组织参加了3次大型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7个,合同资金53.8亿元。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9.26亿元,占GDP的54.6%,增速全市排名第一;新建中小企业孵化园标准厂房6000平方米,占年度任务的75%。基础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600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40%。工业经济实现了由“一矿独大”到“多树开花”的重大转变。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2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4.17亿元,是2010年的5.7倍。
  园区承载促发展
  该县坚持把“一区五园”建设放在工业经济发展首位,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围绕“一区五园”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包装产业链延伸项目,全力引进资源深度转化、产业配套协作的大型骨干项目。进一步完善“一区五园”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抓紧做好土地储备、服务体系完善、新兴产业培育三项工作,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统筹和中小企业科技研发功能,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大科技成果吸收转化和推广力度,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坚持依靠科技,按照“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市场主导、重点突破”的思路,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人才,组团攻关,抱团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坚持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方向,以“一区五园”建设为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降本增效和制造业升级”三大工程,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歼灭战。推动县域工业集中区向色河扩展,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打造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陕西绿色循环工业新区。
  优化服务解难题
  山阳县将优化服务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抽调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组成帮扶工作组,深入企业一线,合理调度企业恢复生产,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企业生产、扩建和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县委书记张国瑜、县长袁良善等县上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钒矿企业、县域工业小区等建设现场调研了解情况,制定出台了《关于工业保产稳增长十项措施》等文件,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施策”,为企业在融资、技改扩建、循环发展、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出主意、找出路,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31个,对有市场、有销路的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在原料、资金、销售等问题16个,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对奥科钡纳米级材料、恒瑞公司肠衣加工和肝素钠提取生产线、猛柱山电站等3个建成企业强化协调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建成投产,释放了一批新产能;对停产或开工不足的5家企业,深入分析原因,帮助复产达效。
  继续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严肃干部纪律、严格工作督查督办、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等机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建设环境,全力破解工业经济发展难题。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长效机制,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制度,强化对27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确定县级领导包抓,定期通报进度,及时跟踪掌握困难和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着力破解了影响项目建设难题。对未开工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明确时间节点,主动上门服务,全部动工建设;对施工进度慢、形象进度不佳的项目完善要素配置,争取各方支持、全面开工快速推进;对已经开工、进展迅速的项目集中建设力量、优化服务保障、加快建设进度,促使投产达效。(徐世旺 刘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