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浓浓乡情报桑梓 致富不忘穷乡亲
文章字数:1114
  出生贫苦,中途辍学,青年时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做个万元户,不再忍受贫穷的折磨,外出打工,奋发图强,历经周折赢来人生转折点,成了村里的“有钱人”。但他致富不忘本,慷慨解囊出资50万元为村民修了一条三公里的路,被当地村民称赞。他,就是青山镇花园村村民郝长华。
  艰辛童年立志当个万元户郝长华,出生于70年代初的商南县青山镇花园村龙门村的车沟。车沟,在那个时候可是连自行车都不通的沟,沟里的人想出来办个事需要走五六里草窝里趟出来的路,沟里的人大部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只能填饱肚子。由于家里贫寒,加上兄妹较多,郝长华早早的就辍学出来赚钱养家。那时候村里有个在外打工多年的年轻人,据说是当时最早的万元户,在当地很有名气,左邻右舍说起来心里羡慕不已。郝长华在心里暗暗鼓劲,自己也要出去闯荡,成为一个万元户。
  勤劳创业上天不负苦心人15岁那年,郝长华背井离乡只身去了宁夏,这一去就是好几年,辗转好几个城市,期间他做过零工,挖过煤,那个年龄的他在旁人看来还是个孩子,却干着和大人一样辛苦的工作,收入十分微薄。郝长华是个头脑灵活的人,想着每天给别人干活拿点儿死工资是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于是,他开始组建工作队,承包小工程。由于自己经历过那些汗流浃背的日子,郝长华视工人如同父辈兄长,工人们干活儿踏实卖力,他的工作队也有了良好的声誉,他赚来了人生第一桶金,终于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可以过舒心的日子了。
  心系桑梓为家乡捐资修路外出打拼多年,始终有一件事萦绕心头,每每想起便不能入睡,那就是家乡的那条不通车的山路。秋收时节,人和背篓一起滚下山去;担香油的摔倒后,香油倒满山路;卸了犁的耕牛,下坡时被摔下悬崖;孕妇难产,被绑上软床送去县城;出售肥猪,得用花杆抬到收费站。多少年来,这些悲剧都是因为山路陡峭交通不便才上演的。郝长华一心想在车沟修一条通车路,方便群众出山办事。2014年年底,他下定决心要来做这件事,他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开始实施起来,回到家乡后找到村干部,组织几十人开始开山炸石,由于山高水险,修起路来格外费劲,壮汉们腰上绑一根绳子,吊在半空中,在悬崖上打炮眼,一锤下去,山崖上只留一个小白点,对面山上不断传过来悠长的回声,在沟里回荡。虽然如此,郝长华还是没有放弃,出资50万元带领乡亲们修了一条三公里的盘山公路。
  每每从车沟这条盘山路上走过,乡亲们都会记起修通这条路的好心人叫郝长华,郝长华的善举被当地人传颂着。其实,郝长华的善行还远不止这些,当地有一个叫刘方里的人,腿脚残疾行动不便,郝长华每年回家都要给他几千块钱,有时还会让熟人给他捎带钱物。当听到人们称赞时,郝长华却说:“其实我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家乡多做一点好事,是我应尽的义务。(韩 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