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 兜底保障 全面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水平
文章字数:5818
本报记者 陈波 王丹蕾
民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社会和谐的“晴雨表”。“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做‘菩萨’事业就得怀着菩萨之心,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各级民政部门做好民政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民政工作接触的多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担负着扶危、济困、为老、助残、救孤等善事德政,传递的都是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善举。以“菩萨”之心干好民政事业,就必须修炼情系百姓、大爱无疆的为民情怀。
秉持“把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的民政核心价值理念,市民政局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全面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水平相结合,突出规范管理,坚持兜底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相关政策规定,应救尽救、应养尽养,为全市特困人员提供了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和殡葬服务等有效保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0月11日,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规范化管理暨秋冬季消防安全现场会在山阳县召开,这是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将农村特困供养机构规范化管理向纵深推进的再部署再发力,发挥好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让社会群众满意。
现场观摩 院民的幸福家园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10月10日,晚秋的一场雨让秦岭山里透着一丝寒意。当日下午,来自全市76所敬老院的院长统一乘车前往山阳县漫川关区域敬老院和和山阳县中心敬老院参观学习。这是市民政局十几年来首次组织此类规模的学习交流活动。
院外秋雨不止,寒气袭人;室内欢声笑语,暖意融融。在漫川关区域敬老院娱乐室里,老人或围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或聚在一起下象棋“快意厮杀”;有的则安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学习观摩团的突然到访,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院里老人们日常的快乐生活。
漫川关区域敬老院位于漫川关镇前店子村,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山阳县7个区域敬老院之一。2012年3月,总投资750万元的敬老院开工建设,于2014年3月正式入住。敬老院可入住院民150人,目前入住139人,现有管理人员15人,其供养对象分别来自漫川、延坪、天竺山、西照川和王阎等6个镇。
观摩团在院长任彦柱的引领和介绍下,逐一参观了院民宿舍、厨房、娱乐室、仓库、图书室、医疗室等硬件设施,并详细翻阅查看院里的财务管理、人员聘用、值班日志等工作制度小册子。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公开透明的财务,亲情化的人性服务给观摩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各自竞相拿出手机“开拍”。
生于1932年的张有余老人来自漫川关镇箭河村,是院里年龄最大的老人。住进院里5年来,身患糖尿病的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老人所住的宿舍窗明几净,席梦思床、沙发衣柜一应俱全。尽管老人语速缓慢,吐字不清,说话间不时用手比划着,一旦谈起院里的生活,老人的嘴角微扬,深邃的目光里夹杂着温和的暖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衣食住行有人管,还有人陪你聊天,这么好的生活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说话间,老人的眼睛闪着亮光。
“好字当头,严字当先。怕字一边,爱字永远。”上任伊始,任彦柱就以这十六字口诀勉励自己及全院管理人员,让所有院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为了有条不紊地把敬老院管理好,提高敬老院整体服务水平,院里专门成立了院务委员会和膳食管理委员会,一切院里大小事务均由院委会民主决策执行,并详细制定了值班、卫生、纪律、安全、财务、奖惩等各方面制度,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
与漫川关区域敬老院一样,位于十里铺街道办的山阳县中心敬老院按照居住休闲、食堂用餐、健身娱乐和管理服务四个功能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实现环境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园林化和生活设施配备规范化目标,为老人们创造一个颐养天年的幸福乐园。
“十二五”初,山阳县域内敬老院普遍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的农村民房式的土木结构房屋,基础设施十分简陋。经过多年持续艰苦努力,山阳县抢抓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历史机遇,按照“合理布局、压缩数量、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标准”的总体规划,累计筹措投入资金8800余万元,先后新建县中心敬老院1所,撤并新建、改扩建区域性敬老院7所,镇敬老院6所,总床位由2010年的305张增加到2125张,极大地缓解了集中供养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为提高集中供养服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奠定了比较超前的硬件基础。
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全市共保障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7205人,其中集中供养5071人,年供养标准6000元;分散供养12134人,年供养标准5500元。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特困人员供养机构76所,供养床位6972张,在建的供养机构7座,建成后可提供730张床位,充分发挥了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在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亲情服务 创新供养管理模式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暴露与凸显,其中人口老龄化就是当下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给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值得点赞。”在11日召开的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规范化管理暨秋冬季消防安全现场会上,市民政局局长贾意有对全市特困供养服务事业所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几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工作者以确保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为目标,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特困供养管理趋于规范,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院民的幸福生活指数逐年上升,做到了让各界满意,让党委、政府放心。
据了解,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目前全市有两所敬老院达到三星级标准,3所达到二星级标准,4所达到一星级标准,仍有7所在建。星级敬老院的评定活动为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本遵循。
“组织此次大型的学习交流活动,目的就在于学习经验找差距,让全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服务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商洛市社会救助中心主任杨家英告诉记者,目前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做到了应保尽保,保障有力,“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老百姓解愁。”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如何让农村五保对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一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工作者心怀“菩萨”之心,主动作为,从规范管理入手,坚持兜底保障,积极探索出适合商洛的特困人员供养模式。
总投资1328万元的山阳县中心敬老院建成于2011年10月,院内花团锦簇,四季常青,共设计床位300张,现已居住五保老人286人,床位使用率达95%。院长马新建之前一直在基层从事民政工作,去年3月自担任敬老院院长始,便从完善制定敬老院管理办法、职工考核机制着手,建立了集体学习、工作例会、院务会议“三会”制度和“五好”院民评选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组织院民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每月召开一次院务会议,每年评选表彰一次“五好”院民,使敬老院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院民生活上,山阳县中心敬老院专门成立了伙委会,注重老人的生活习性和口味,按照“每天荤素搭配、三天不吃重样饭”的要求,合理制定食谱菜谱,精心安排院民伙食,统一集中用餐。对行动不便的残疾院民安排在一楼居住,吃饭实行上门服务,同时实行院民挂牌管理,通过门牌明确院民的基本信息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让老人们吃的好吃的舒心。
在漫川关区域敬老院医务室,医师章顺宝穿着白大褂坐在接诊室里,靠墙的药架上摆满了医药用品,隔壁还开设了一间治疗室。村医出身的他在建院始便被聘用到敬老院,每天除了帮院民们看一些小病外,还担负着向院民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任务。“老人们体质较差,虽然工作量不大,但身上的担子不轻。”
据了解,山阳县各个敬老院均与邻近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结对关系,每半年对五保对象进行体检,逐一建立健康档案。院民如突发急诊、日常头痛脑热和康复治疗,挂靠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随叫随到。与此同时,各县区民政部门每年为所有五保对象交纳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对大病住院对象在合作医疗报销的基础上实报实销,实行“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医。
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特困供养机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敬老院设立有专门的粮油储藏室和衣被室,确定专人保管钱、粮、物,每月对上级拨付的供养物资、社会捐资和院办经济收支情况公示一次,物资统一竞标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发放,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敬老院配套了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添置了扑克、麻将等娱乐用品;每逢“端午”“中秋”“重阳”“元旦”等节日,院里专门邀请学校及有关部门深入敬老院开展文艺演出,与院民谈心联欢。山阳县中心敬老院还设置了语音播放室,每周播放一次时政要闻,并定期播放一些院民自编自演的歌曲等文艺节目,活跃院民生活。同时联系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经常到敬老院开展看望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另外,山阳民政局还创新开展“二次教育引导”。一方面对生活自由散漫、具有不良习惯的新入住院民落实帮扶监督责任,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觉适应集体生活;另一方面,针对“入住难”问题,采取引导居家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先行试住的办法,通过亲情化服务吸引他们自愿入住。
以副补院 大力发展院办经济
“此次参观学习收获良多,感触颇深。既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也更加坚定了把巡检镇敬老院建设好的决心与信心。”学习参观结束后,洛南县巡检镇敬老院院长王会芹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在翌日交流会上,王会芹作为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今年54岁的王会芹性格开朗,行事泼辣,有着男子般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十几年前,曾为镇财政所助征员的她临危受命,毅然接手了巡检敬老院这个“烂摊子”。据她回忆,一栋破旧的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一辆架子车,这是十多年前巡检镇敬老院的所有家当。彼时院里房屋破旧不堪,院民健身无器材,娱乐无场所、吃饭无餐厅,办公无场地。并且,敬老院在历年的扩建改造中,累计负债3万余元。
然而,困难压力前面,她没有畏缩。王会芹不顾家人、亲戚的阻挠和反对,在接到任命的第二天,便带着行李、衣物以及500元的积蓄来到了敬老院。从此,一干就是17年。
为了改善院民生活,解决经费不足的难题,王会芹带领院民搞起了生态种养殖业。2001年初,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她看到养母猪能挣钱,就从外地买进一头公猪,5头母猪,搞仔猪繁育,当年就收入1.3万元。随后,她尝试着在敬老院的15亩耕地上搞起了天麻无性栽培,栽植了木耳、药材等经济作物,每年的收入达8000余元。她还放宽眼界,发展起了加工业,对外加工面粉、面条、豆腐及粮食醋。2009年,院办各类经济项目共累计收入达2.3万元。“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如今的巡检敬老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修葺一新的院落温馨整洁,新建的餐厅、娱乐室敞亮舒适,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她还组织院民们去风陵渡、华山玉泉院、洛南县城馒头山游览观光,到商山敬老院参观学习,让他们感受外面的生活样貌。看着这些变化,院里的老人笑了,王会芹心里也乐了。
像王会芹这样以院为家,吃苦耐劳的模范院长在全市敬老院还有很多。在他们身上,所闪现的是平凡人的金子般的精神光芒。“我一直是怀着崇敬的心与他们交流的,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大爱之心令人感动。”会后,杨家英对记者说。
在山阳县中心敬老院参观期间,记者随观摩团一起步入后院,只见十几头肥壮的生猪在圈舍内自由游走,毗邻圈舍的是一大片菜地。马新建告诉记者,敬老院种有5亩地粮食和蔬菜,年生猪存栏30多头,每头猪300斤左右,每月杀两头,让院民们天天吃上红烧肉。去年卖了6头,为院里增收一万多元。
近几年,市民政局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确保五保老人“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同时,大力倡导发展院办经济,鼓励院民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锻炼,增强体质,改善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
不忘初心 让党委政府放心
特困人员是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切实做好供养机构安全管理工作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在11日的秋冬季消防安全现场会上,市民政局邀请山阳县公安消防大队消防员专门为全市敬老院院长做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确保秋冬季服务对象取暖用电安全。
面向未来,使命在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市民政局将紧紧围绕“121”这个工作目标,即一个满意(让院民满意),两个安全(资金安全和消防安全),一个放心(让社会、党委政府放心),狠抓落实。
学先进经验,抓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敬老院的生命线。要严格按政策办事,精准识别对象,既不能漏保、也不能错保,更不能出现关系保;要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严格值班制度、出勤制度、奖惩制度、分工负责制度、包干制度等,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供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要提升服务水平,注重现代服务方式,由过去的命令式改为意愿式,使服务更周到、更优质。
对标整改,抓消防安全。要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工作责任,高度重视敬老院消防安全。既要安全措施到位,也要设施配备到位。各敬老院要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制度,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勤检查、多巡查,县社救中心要加强督查。
守住道德底线,抓资金安全。敬老院的各项专项资金,是五保老人的养老钱、救命钱。敬老院的财务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宗物资应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重大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完善审批程序,及时向社会院民公开,接受监督。各县区民政局要加强对敬老院资金、资产的监管,近期要对敬老院开展一次专项资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决不允许任何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发生。
立足长远,抓项目建设。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包装,请专人设计,逐级申报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落实专人负责敬老院项目建设。在促进项目落地生根的基础上,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工程的各环节质量监督,确保把每一所敬老院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抓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吃苦耐劳的工作队伍是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水平的基石。除了要向敬老模范学习之外,敬老院院长还要在工作实践中带头学习,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班来提升管理能力。同时,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带头洁身自好,干净干事,清白干事。用扎扎实实的作风把敬老院管好,不怕吃苦,勇于吃苦,使全市的敬老院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真正迈上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