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陕西省“ 商於古道 · 丹凤朝阳”书画大赛作品展
成功举办 2016节 秦岭生态旅游节“ 大手牵小手·文明旅游一起走”央视少儿频道专题活动
量身订制的《棣花之恋》MV 正式开拍
6剧集方言情景剧《 南山火种》
陕西省暨商洛市 2016生 年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丹凤举行
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 。
编者按从去年以来,素有文化名县之誉的丹凤县,积极探索新时期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事业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用抓旅游之“手”发展文化,用文化为旅游植入灵魂。采取以“唱丹凤、写丹凤、画丹凤、拍丹凤、推丹凤”为表现方式,精心策划“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文化品牌“十个一”项目,走出了一条“文化+”融合式创新发展模式的文化和文艺工作新路子。
时值中省先后出台了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文件,预示着新时期文艺事业发展新的春天即将到来,本报今天专题刊发丹凤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舒的调研材料,以期对我市加强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丹凤县在商洛市以文化资源丰富而著称,在文化界素有文化名县之美誉。境内“商山四皓”、商鞅封邑、龙驹古寨、武关古城等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符号。特别是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为代表,周一波、王家民、李杰民、叶炳喜、李圯等书画家,谭易、陈仓等作家活跃于文艺界,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丹凤县的文化魅力及对外的交流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丹凤县采取“唱丹凤、写丹凤、画丹凤、拍丹凤、推丹凤”为表现方式,精心策划和实施“十个一”项目,打造“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文化+”渗透融合式创新发展模式,构建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使文化建设工作特色和亮点不断凸显,文化的软实力逐渐衍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
一、“十个一”项目形成的基本思路框架
丹凤县实施“十个一”项目打造“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文化品牌,是针对基层文化文艺工作面宽泛、缺乏有效载体,工作活力不足、缺乏特色亮点等实际,根据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引入项目管理的新理念,精心策划文化创新项目,丰富工作载体,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力图形成特色亮点,以发挥文艺工作的火炬和号角作用,不断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机制创新。
该项目策划的理论支撑点是依据中央提出的“文化结对帮扶”和“种文化”等工作理念,主要突出一个“联”字,对上联络文艺名家,对下联系乡土人才,采取让基层文化组织与上一级文化组织、文艺团体联手“借船出海”和“借梯登高”,以扩大地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方法思路上主要采取文艺这种生动而富有感召力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宣传推介和提升丹凤地方形象,借助旅游发展的机遇,用旅游之“手”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培养文化人才队伍,推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以形成“文化+”渗透融合式创新发展模式,让旅游和文化成功“联姻”互动多赢,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十个一”项目的策划背景和主要特点
丹凤县属于文化资源大县,处于陕西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商於古道文化旅游项目的核心区,但在以资源挖掘、开发利用等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与促进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建设文化名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文化品牌“十个一”项目的落地和实践,进一步加强了以商於古道为重点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升了丹凤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的档次品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用文化之“笔”点活山水之“魂”,提升了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和档次。县上通过各种渠道内促外联,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采取用音乐、绘画、文学、影视等文艺表现形式直接介入,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内核。如今,这趟“旅游专列”贴上了文化的标签,成功实现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新鲜文化营养的注入,促使地域文化走向广阔的天地。
用旅游之手复兴地域文化,给地方文艺发展找到了依托的阵地。县上结合旅游开发进一步挖掘整理“商鞅文化”、“四皓文化”、“商帮文化”、“秦楚(武关)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让“文化+旅游”共生体的形态,存在于文化产品生产、消费娱乐、产业发展和阵地建设等之中,竖起地域特色鲜明的“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文化“金字招牌”,不断提升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搭建了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大舞台,激活了基层文化工作的“一池春水”。县上围绕擦亮“商於古道·丹凤朝阳”这一特色文化品牌,精心策划文化活动,加强与上级文化组织和文艺团体交流合作,唱同一首歌,演同一台戏,而且使唱得更动听,演得更精彩,也进一步拓展了丹凤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三、主要内容和做法
该项目立足于以“唱丹凤、写丹凤、画丹凤、拍丹凤、推丹凤”为表现方式。形成“异曲同工”的“交响乐”和“大合唱”同拍共奏之态势。
“唱”就是创作和传唱反映丹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歌曲和戏曲,激发精气神,形成“丹凤好声音”;“写”就是邀请著名作家来丹凤采风主题创作,并组织广大文学爱好者创作文学作品,讴歌丹凤事迹,记录丹凤历史,传承丹凤精神;“画”就是组织书画名家来丹凤采风和创作,用书画形式展示多彩丹凤、靓丽丹凤和艺术化的丹凤;“拍”就是采取摄影、拍影视剧等手法,秀出丹凤美景美图,讲述丹凤故事,可引申为“拍打、呵护”的意思;“推”是利用各种媒体采用文艺形式宣传推介丹凤,打造文化丹凤,可以引申为“推动、推进”的意思。
(一)办好一个“美丽丹凤”乡村大舞台
突出送文化下乡和繁荣广场文化为主题,集创作、编排、展演、宣传推介为一体,以城区和重点镇中心村为重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常性主题文化活动。按照专业团体和民间业余组织相结合,坚持在重要节庆和重大活动节点配合演出,并经常下乡巡回展演、汇演。同时积极为上级专业演出团体来丹送戏做好搭台服务工作,联合演出和加演本土节目,为群众奉献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盛宴”。基本模式采取“群众点菜、文艺团体烹制、政府买单”,不断推行政府购买文化产品的机制形成。
目前,已形成了丹凤剧团、老年大学、县振兴戏曲学会等骨干演出团体。农村民间演出组织达10余个。仅今年开展了春节戏曲汇演活动、走进美丽乡村巡回展演、走进精准扶贫村送戏下乡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二)举办一个商於古道文化主题论坛
以“丹凤大讲堂”为平台,邀请中省市文化名家现场讲座和交流,按照“一年一个侧重点”的原则,为挖掘“商於古道文化”献计献策,进一步丰富“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文化品牌内涵和对外影响力。
今年我们与省作协举办了文艺创作专题培训座谈会,省作协副主席王海、评协副主席畅广元等15位作家参加。参与承办了中国作协、省作协主办的“中国百年新诗论坛”,叶延滨、欧阳江河、阎安、藏棣、胡炫等诗歌名流来丹凤采风体验,并为丹凤奉献了主题诗歌作品。
(三)举办一个丹凤文化体验节
立足“让文化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围绕“三八”“五一”“六一”等节庆活动,以及政府主导的旅游节,采取与各群团组织“合伙搭台唱戏”的方式,举办主题鲜明的文化艺术节,使活动更多注入文化元素。
已连续利用县上举办文化旅游节的机遇,主动请缨,让文联活动“唱主角”,先后举办了桃花谷摄影、美文、书画等系列大赛活动,今年8月9日—16日,与省美协合作,成功举办了陕西省“商於古道·丹凤朝阳”书画大赛作品展,省美协领导、市委宣传部部长、县上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120多名入展作者参加活动,成为近年来商洛文艺界的一件盛事。并以此思路延伸,正策划举办更多省级甚至国家级文艺组织冠名的赛事展事,使丹凤的影响力辐射到更大范围。
(四)制作一部对外形象宣传片和影视剧
以省级文化创新项目为依托,按照“一年一个主题、系列连续展示”的原则,以丹凤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为背景,突出商於古道的“今世来生”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丹凤文化厚重感和发展前景,提升商於古道景区的知名度,促使商於古道开发与旅游市场快速接轨。
先后由商洛台拍摄了《大美商山》、陕西台拍摄了《人文丹凤》《丹凤朝阳》等专题片。由丹凤籍编剧谭易创作的电影《棣花之恋》、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商於古道》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设立一个“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文艺奖项
利用贾平凹的名人效应,按照文化体制改革中发展繁荣文艺事业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社会筹资的办法建立“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文艺奖基金,每两年组织一次评奖,鼓励本土文艺人才创作。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可以扩大到全省、全国范围参评。
开展了以桃花谷为推介主题的全国摄影、书法、绘画、美文等大赛,有20多个省市作者参与投稿,产生了良好的对外影响。随后将结合文化体制改革,规范奖项设置,形成丹凤的一张“文艺王牌”。
(六)开展一次商於古道主题采风
组织文学、书画、摄影等艺术家,深入棣花古镇、平凹故里、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龙驹古寨、武关胜塞等地开展商於古道主题采风活动,挖掘丹凤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丹凤秀美山水和自然风光,宣传和推介丹凤,提升丹凤文化品位。
目前,采风活动已成常态。今年先后与中国作协、省作协和市县作协开展采风5次。去年,由省诗词学会等5家单位组织的采风活动中,原省委书记张勃兴等老领导也积极参加。
(七)编撰一套《丹凤朝阳》影像、图书作品集
以“丹凤眼”为主题,以文学、影像、书画等为形式,编撰一套反映丹凤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社会事业等多方面多角度的《丹凤朝阳》系列文化书籍,打造“商於古道·丹凤朝阳”为主题的各种门类的文化产品。
先后出版了《丹江情韵》本土歌曲碟片、《丹凤朝阳》光碟,《采芝商山》《丹凤文学》系列、《丹凤眼》等图书作品集,《商於古道·丹凤朝阳》美文、书画作品集正在编辑当中。
(八)打造一批文化产业户和文化阵地
采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采取抓点示范、典型引路的方法,努力抓好一批体现行业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示范点建设和文化专业人才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
采取将县上文化项目打包整合,结合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行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文化产业户、书画院等形式的文化形态。目前以史俊锋领头的长安书画院商洛分院、张佩英领头“贾家大院”书画创作基地经常性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已在省内书画界具有一定影响力,也成为县上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九)培育一支文艺骨干队伍
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培训工程,建立人才档案库,完善选拔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采取全员培训、岗位交流培训、走出去培训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文化人才队伍。
已着手开展文化资源调查工作,摸清各类文化人才的底子,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促使其加入中省各类协会,与主流文化接轨和融通。目前,全县已拥有作协、美协、书协、摄协、诗词学会、戏曲学会等5个注册登记、规范运行文艺协会组织,舞协、音协、女子书画协会正在组建。拥有各类文化骨干人才1000多人。正谋划组建“贾平凹及丹凤文化研究促进会”,吸收省内外丹凤籍文化名人加入,与省市相关贾平凹研究组织合作,进一步发挥名人效应,以此推动丹凤文化新的“复兴期”的到来。
(十)结成一批文化扶贫帮扶对子
按照“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要求,按照单位对口、个人定向的原则,促使县内文化单位和文化人与省市甚至国家级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不同形式的帮扶对子,吸取外界营养,提升技能水平。
先后与陕西民族乐团结成长期合作对子,在丹凤连续送戏下乡两年。去年,我们与陕西省作协合作,建立“丹凤商於古道创作培训基地”。目前,和省美协的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工作正在进行。
丹凤朝阳,彩霞满天。丹凤县将围绕“十个一”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创新思路,不断丰富内涵,年年充实新内容,与文化体制改革相合拍,采取与相关部门携手烹制文化大蛋糕,力图使“十个一”成为丹凤文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重点项目和抓手,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引领丹凤文化建设不断步入一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