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敬畏斑马线
杜忠书
文章字数:1478
    “斑马线”就是城市街道上画着的一条一条白线,酷似斑马身上的一道道白斑,也就是“人行横道线”。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50年代初,在英国伦敦首先出现了洁白、醒目的斑马线,给行人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通道。
    斑马线是为了让穿越路口的行人集中从固定的地点通过,提醒车辆行人在此区域注意安全,人车互让。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标志,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城市生活节奏快,并在向一个汽车时代过度,交通文明很大程度上传达着一个城市的文明。一个城市是否文明,很重要一点是要看人与车是否尊重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对个人来说,不过是早走一步、晚走一步的小事,但对一个城市来说,就是关乎文明和形象的大事,直接体现着社会和城市的文明程度。
    斑马线承载的是生命和安全。尊重斑马线,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守不守法的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一慢二停三避让”,特别是在红绿灯的斑马线上,更应自觉礼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车辆的人越来越多,加之还有其它各种车辆,如电瓶车、摩托车等,道路上“车”满为患。交通秩序需要所有交通参与者共同维护,文明礼让,我们的道路交通才会多一份安全,多一份文明。在这里,礼让是文明,是道德,是守法。让出了安全,让出了境界。
    斑马线是一条城市安全线。“过马路,请走斑马线!”“斑马线前,请减速行驶!”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教导人们文明行车,文明走路。如今,随着我县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活动的步步推进,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增强,斑马线的安全通行功能得以彰显。
    斑马线也是一条文明线。斑马线前的减速让行传递的是一种风度。经过近年来大力宣传城市交通文明建设,“斑马线前停一停”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熟知并接受,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司机在斑马线上不但不主动避让行人,还鸣笛加速通过。有些行人见车辆不多,就见缝插针。殊不知,车辆与行人在斑马线上抢道,既是一种陋习,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只有让礼让斑马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路才会更加通畅,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笔者常行走于街道,见证了行人与车辆过斑马线时的种种情形:在绿灯亮起时,一位老人离斑马线还有一段距离,但她小跑几步赶到了斑马线上,步伐蹒跚地通行,最终在红灯亮起前到达了马路对面。还有一天,正值下班与放学的高峰期,城中路与南新街交汇处的斑马线上,行人逐渐增多,横穿马路的电动车、摩托车也跟了上来,车流量比较大。过往的行人、轿车、摩托车、电动车挤在了一起,喇叭声此起彼伏。后面越来越多的车辆排起了长龙,有些迫不及待地响起了喇叭,试图快点通过,喇叭声像是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响。此景持续了约两分钟,车辆和行人才慢慢疏散开,交通恢复畅通。
   最近,交警部门通过完善设施、改革勤务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宣传教育,全县道路交通秩序环境良好。上周五,我搭乘同事的车经过体育中心门前的斑马线时,看到一位老人站在路边正准备过马路,于是,他踩下了刹车。这时,右后方一辆乳白色的轿车快速通过。老人原本已经迈出的脚步又收了回去。当同事刚松开刹车准备前行时,老人又走了过来,已经起步的车子再次停下。同事向老人招招手,示意他快速通过。
    其实,只要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机动车在过斑马线时,减速行驶;如有行人通行,应该停车。如果能够做到此,那么这个社会就非常和谐、非常温馨了。
    一条小小的“斑马线”,也折射出山阳人民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其实,每个人都应尊重和敬畏斑马线,过马路走斑马线看红绿灯,做到文明出行,人车礼让,就一定能让出一个和谐、温暖、安全的社会。从根本上杜绝乱穿马路现象,让我们的交通更加文明,让我们的山阳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