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刘会强演绎枯木逢春
朱金华
文章字数:830
         
    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在历经岁月沉积的树根上重现,创造出异彩纷呈的另一种美。这种美,是用一把刀、一双手完成,这双巧手的主人,便是木艺轩主——商南根雕艺人刘会强先生。
    1969年,刘会强出生于商南县过风楼镇一个农民家庭。商南位于秦巴山脉的深处,家境贫寒的刘会强没读几年书,这并没阻碍一个农家孩子对美术的热爱。从小喜欢绘画的他依靠一支铅笔能临摹出书本上任何一副插图。家境的窘迫不容他继续念书,走出校门,生活的压力又迫使他学会了木匠活儿、油漆活儿和中国传统土漆工艺。这些手艺除了养家糊口,也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买书。在书本里,领略中国仿古家具精致典雅的魅力,更领悟到根雕“枯木逢春”的别样精彩。
    二十多年前,当刘会强第一次走进农村在别人家的柴堆猪圈旁寻找购买树根时,会被很多人笑话,说是败家子,不务正业;二十年后的今天,他还是一身木屑地围着一堆堆树根从中挑选。所不同的是,此时的他,已经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和根雕展厅。一棵树根,材质、大小、形态、纹理、腐朽程度取决于它的生长环境,世界上没有同样的环境,便造就了每一个树根千姿百态又独一无二。为了发现美,刘会强常常对着一个树根翻来覆去折腾几天甚至几个月,横着,竖着,侧着,翻个遍儿,有时半夜醒来,有了想法就把树根搬到床边继续研究。根雕不是木雕,它如中国画一般有着自己的意境,为了追求这种神似,在下刀前的构思是他工作的最重要环节。构思完成后,去皮、裁枝、浸泡、风干、雕琢、打磨、上漆、再打磨,十几道工序,慢工细琢,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工业化的流程,每一件成品的出现都在他手里反复摩挲成百上千遍,让枯木焕发出新的生命与光彩。
    二十多个春秋冬夏,二十余载精彩演绎,刘会强完成了数不清的作品。为了生活得精彩,为了根雕艺术追求,他下“刀”如有神,无需图画,不需丈量,千奇百怪树根的枝、须、洞、节、疤、纹理每一处取舍恰到好处,让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完美融合,一切了然于心,营造出缤纷多彩的根雕世界,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精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