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凸显秦岭原乡记忆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商洛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字数:3925
江山水上乐园
前店子河畔长廊

云镇热闹的古街
朱家湾·山里人家

后湾湖
竹林关翠竹茶社

巡检·油菜花
     
    张永平
    商洛,全域秦岭腹地,其自然山水、风土人情,皆带有秦岭的印记。凸显秦岭原乡记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贫、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幸福商洛建设的载体。
    主要做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的精神,按照习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要求,立足于让山水靓起来,让经济活起来,让农民富起来,把美丽乡村作为农村又一次革命,强力推进建设。主要做法:
    制定方案,抓点示范。市上出台了《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成立了高规格的建设领导小组,去年全市启动52个创建村,市县区委书记主抓,集中打造柞水朱家湾和石瓮子、山阳前店子、镇安云镇、丹凤竹林关、商州江山、洛南巡检街、商南后湾等8个美丽乡村,完成投资14.72亿元,建设了“一条长藤八朵金花”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为商洛乡村旅游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拉开了“秦岭原乡·幸福商洛”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高潮。
    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建立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金融支持、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移民搬迁、棚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资金,集中向创建村投放。并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柞水县引进佬林终南山居等总投资过亿元的产业类项目落户美丽乡村,山阳县引进安徽鲍家花园投资4亿元建设的漫川园林项目。多元投资,使秦岭山水、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资源优势在“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平台展示。
    发展产业,建立支撑。依托生态优势,重点在旅游景区周边城镇和乡村布局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丹凤县竹林关将美丽乡村和桃花谷景区开发融为一体,成为商於古道建设的新亮点;柞水县石瓮子村依托柞水溶洞,提升和拓展了柞水溶洞的吸引力。在不具备旅游资源优势的地方,立足农村当地现有资源,在中心村及周边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美丽乡村·特色产业”,深度开发以核桃、板栗、茶叶、香菇等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增强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重民俗,彰显特色。重点加强自然山水、田园风貌、产业、村落民居等设施建设的同时,挖掘历史遗迹、民风民俗、乡贤文化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文化内涵,提升建设品位。注意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保持田园本色和乡土味道,让村村都有景观,还有故事,努力形成“秦岭原乡·生态家园”式美丽乡村。朱家湾村建成的精品民宿,呈现了室外山清水秀、室内五星宾馆的特色;商南后湾村恢复重建了青云驿、油坊、酒坊、豆腐坊等传统作坊,弘扬传统文化,增加旅游项目;各县区对特色餐饮等进行整理包装,在农家乐推出农家美味套餐,做活餐桌经济。
    初步成效
    通过集中打造,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设施完善、产业培育、景观打造、文化展示、村容整治上较好的发挥了示范作用。柞水朱家湾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山阳前店子村建设模式、镇安云镇的文旅融合、丹凤竹林关镇村一体打造等在省内外引起了轰动效应,8个示范村成为秦岭山区、陕南乡村旅游的璀灿明珠。
    乡村面貌改观。在建设中,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实施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改水、改房、改厨、改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等“三清”“四改”“五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同时,瞄准游客需求,打造山水景观,建设游步行道,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品质。
    产业发展加快。围绕种养加产供销,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培育和提升农业产业体系。创特色园区和品牌,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拓增收渠道,做强山地农产。挖掘乡村特色民俗文化,打造一批有特色、能体验、可回味的产业项目和产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仅今年春节期间,全市以美丽乡村为代表的乡村游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0%,乡村旅游持续火爆。
    农民收入增加。随着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扩大,村民增收渠道增多,柞水朱家湾438户1672人,目前共建成市级休闲农庄3个,农家乐集群4个,发展农家乐120余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70元。山阳前店子及周边6个村庄建成千亩林果采摘园、中药材观光园和千亩荷塘观赏园,建成农家乐集群,就地就近就业5000余人,年户均可增收2万余元,实现了村美人富的双赢目标。
    群众主体参与。发挥政府组织和农民参与的主体作用,通过看成功范例和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发动,让群众切身感受美丽乡村的优越性、体验美丽乡村的实惠性,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在建设过程中体现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的工作导向,充分保障群众的决策权、选择权和监管权,引导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在民居改造、产业培育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扶持,通过农村能人带头,给群众树立榜样,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规划意识增强。通过组织赴浙江、安徽两省三市八县考察学习,让美丽乡村的决策者、推动者在指导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中有模板、有参照、有借鉴。先后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浙江远见等专业的规划团队,深挖秦岭乡村本色,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按照立足现状、彰显特色、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要求,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有“图”可循,为高点起步、高标准建设重要保障。
    乡村活力显现。美丽乡村建设,激发了干群抓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他们带着新思想、新理念回到家乡,开办传统作坊,开发特色商品,发展电子商务,各示范村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又一重要舞台。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共创造各种就业岗位1万多个,各示范村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参与乡村建设。人流的回归让乡村有了生机,市场的需求让一门门老手艺焕发了活力,干事创业让老百姓有了念想。
    存在问题
    商洛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特色打造上有待挖掘。示范村均以山水自然游为主题,特色不鲜明、差异化发展欠缺的问题以及“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存在。二是产业培育上有待强化。多以乡村旅游为目的,带动性较强的优势主导产业还未形成。同时,吃住行游购娱等乡村旅游六要素配套不够,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三是社会资本利用上有待引导。目前的投资主要由政府筹集,融资渠道单一。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社会资本还处在观望状态,参与度不高。四是主体作用发挥上有待加强。目前处在初期示范村建设阶段,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存在等靠要思想,投工、投劳、投资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性不高。五是文化品味上有待提升。在文化内涵挖掘方面,缺乏对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深度挖掘、整理和展示,缺少游客参与互动的项目。六是规划水平上有待提高。有的存在大拆大建问题,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产业布局等方面不够,也有规划和建设两张皮现象,特别凸显秦岭原乡记忆、商洛农村符号上仍有欠缺。
    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瞄准推进西商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奠基性工程、精准扶贫的支撑性工程、破解三农问题的攻坚性工程。今年再启动8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压茬建设、梯次推进,计划到2020年,全市建成以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全国美丽乡村”10个左右、“秦岭美丽乡村”100个左右,其他村达到“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突出主题,打造特色。特色,是美丽乡村的“卖点”。注重特色挖掘,保护自然生态,彰显乡村本真,发掘美丽乡村特有的文化底蕴、民俗民风,注重传承好乡音乡情,深入挖掘渔鼓、花鼓、汉剧、土腔、家规等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特有文化符号,让美丽乡村成为有乡愁、有文化、有品味的幸福家园。
    培植产业,壮大支撑。注重一二三产融合,旅游六要素配套,加快产业培育,发展餐桌经济、假日经济,在乡村体验、休闲、养生、度假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优雅环境,加大对“5+2”的工作、生活模式宣传推介,吸引城市人远离城市喧嚣,进入秦岭腹地,寻找原乡记忆,看蓝天白云、赏自然山水、品风土人情,下农村、住农家、干农活,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留住游客,拉动消费,创造“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
    政府引领,市场运作。探索多元投资模式。政府整合项目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好招商引资,更多的引入社会资本,并要注意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和市场两轮驱动,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多元投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度。
    丰富内涵,塑造灵魂。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和内在品质提高,盯住游客品赏感受,挖掘历史人文、文化符号、民风民俗等,找准乡村美的根,塑造感受美的魂,让美丽乡村处处传递美的讯息,让人们处处得到美的享受。
    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注重规划引领,有主张地引导、有个性地设计、有品味地建设、有特色地打造,防止同质化。同时,高标准规划,努力使美丽乡村更富特色、更具内涵、更显品位、更有魅力,特别是要把产业布局、文化元素提炼,作为规划的重要方面,把农村建设成为“环境美、经济强、民风好”的幸福家园。完善机制,探索路子。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加大农民财产收入和经营收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既吃租金,又拿工资,挣双份钱,让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是积极参与者,又是真正受益者;推行互联网+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实施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借助网络这一信息高速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