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红安村的“编外村民”
文/图 王维 肖云
文章字数:2117


    谁不留恋温馨的小家,谁愿惜别年老的父母和启蒙中的幼儿?然而,脱贫攻坚战号角一响,他就告别城市、妻儿与父母,背负行囊奔赴柞水县偏远的山村,牢牢坚守在脱贫一线。他就是柞水县城管局职工、村民称赞有加的红岩寺镇红安村常驻扶贫干部王敏。
    别妻儿,他成了“编外村民”
    2016年3月,王敏受命从城市管理一线到柞水县红岩寺镇红安村驻村扶贫。红安村是柞水县偏远的村,气温比县城低3度以上,一到冬天,河里早早就结冰,他来的时候村里的水管还冻着。村里自来水进水口浅,并且没有净化装置,如果下雨水深,泥浆会堵住进水口,水龙头流出来的是泥浆水。包扶干部租住的房子是毛墙毛地,照明只有一个15W的灯泡,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更别提电视和网络了。王敏虽然出生在农村,但20多年没在农村生活,红安村的状况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
    5月中旬,不满两岁的儿子在家中被开水烫伤,急坏了正在驻村的王敏,他连夜驾车赶往医院,陪儿子治疗。然而,第二天早上9点,他又准时出现在村上。“当时,村上正在采集贫困户信息,为录入大数据管理平台做准备,不能出任何差错,而我最熟悉贫困户的家庭人口和经济收入情况,不去不行啊!”
    王敏的父亲以前动过手术,腰上还有8根钢针,但王敏一直没时间陪父亲去取出来。王敏告诉记者,晚上睡觉时,他经常想起家人,但这里的46户贫困户2018年脱不了贫怎么办?这让他不能安心回家。对家人,王敏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愧疚。
    办实事,他是群众“贴心人”
    之前,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已拿到驾照12年的王敏,一直没有购买私家车。进村后,第一次入户摸底,王敏从早上9点走到了下午5点多,天快黑了,还有很多贫困户没能见上面。“每次从驻地到镇上办事,最少也得走一个小时,工作效率太低了,我就想先买个车方便工作。”王敏花了5000元钱买了辆二手面包车,刚到手就坏了,又花了3000元钱换了发动机。之后,曹红公路上出镜率最高的就是他的小面包,村民不管是咨询政策,还是想出门办事,在马路上等一会儿,就能遇到他搭个便车。“每次他开着小面包进沟调查贫困户情况、帮群众到镇上办各种手续、联系发展产业或者回县城,都会捎上顺路的群众,谁招手他都停下拉上。”红安村的群众这样评价王敏。卜朝春的岳父过世时,他帮忙拉送东西,陈治富的女儿陈彤考上了大学,他忙前忙后帮助办理助学贷款……大家都说王敏的面包车就是村里的“免费公交车”。这样跑下来,王敏每个月都要自费掏1000多元的油费,但他却从不麻烦老百姓,大半年了没在贫困户家吃过一顿饭。    有一次,王敏走访一户因丈夫早逝导致贫困的家庭,发现这家的农妇在给孩子炒洋芋片时,连油都没有,马上掏出100元塞给她,回到驻地又带着同事捐了300元,过后还经常给小孩送去书包、铅笔、书本等用品。
    走访时,王敏发现,杨家沟口便民桥因修路桥面垫高,护栏变矮40公分,狮子沟口桥护栏因车祸撞击大面积破损,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之前就有几个人掉下去摔伤。他立即整理了两座桥的相关资料,向局里争取了两万元资金重新安装了护栏。加宽9公里红九通村公路时,一个多月的工期,王敏天天守在工地查看情况。他还协调交通局,争取资金硬化石窑沟和杨家沟的路面,方便农产品进城;争取到县水务局的自来水修建工程,解决了1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申桂兰老人看见他们在修桥,说:“你们做了修路修桥的善事,将来能活到一百岁。”这句朴实的农家话,让并不迷信的王敏听了很温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那么值得。
    斩穷根,他是“最美脱贫人”
    “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媳妇来看家,洋芋打糍粑。”流传在柞水民间的这段顺口溜,不仅道出了山里人生活的贫困,也唱出了这里洋芋的好品质。红安村不宜工不宜商不宜游,但生态环境好,洋芋生长周期长达6个月,淀粉含量高,能像糯米一样做糍粑,在柞水很有名气。
    联想到县城人都说红岩寺洋芋好吃,王敏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着商机。于是,他一边做好贫困家庭摸底甄别,一边开展调研。今年9月,红安村洋芋丰收,王敏一方面垫钱收购了22户贫困户的1.6万斤洋芋,转交给城管局,给环卫工发了福利;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农民成立了“红安农产品供销合作社”,并联系市、县城管部门,在商州城和柞水县为红安村洋芋争取免费摊点,为村里打通洋芋销售的渠道。
    通过调研,王敏发现村里的环境也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畜牧业,便请来专家和村两委班子论证,作出了良种畜牧和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力促村上成立了涉农经济组织3个,联结贫困户抱团发展产业,着重在洋芋和中药材种植、土鸡和猪羊养殖方面寻找致富突破口。
    看到村民缺乏发展产业的信心,王敏联系单位向扶贫局争取10万元产业项目补助资金。在补助资金暂时未到位的情况下,王敏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给贫困户吃颗定心丸,召集村干部筹集到8640元资金,于6月份召开了产业补助资金兑付激励大会。之前心里满是疑问的养猪大户魏明因养殖10头猪补助了1000元,高兴地合不拢嘴,代表贫困户发了言。王敏还带领群众发展中药材药源基地,种植35亩白芨、1000亩猪苓,明年就能卖出白芨苗见到效益;养殖土鸡2000只、土猪50头、波尔山羊400只,年底就能获得收益。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敏用一颗赤诚的爱民之心,改变了村貌,温暖了人心,从一个城里干部变成了熟知村事的“乡下通”。提起他,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真心称赞他是“最美脱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