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共建共享健康商洛
郝玉锋 甘俊斌
文章字数:3951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基,国家富强之本,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着力在防病、看病、吃药、报销、生育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全市医改惠民力度不断加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更加凸显,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健全,医疗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综合防控的“大卫生”格局巩固完善,群众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与全省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坚持预防为主,让群众未病先防病
  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重点,积极构建健康大堤,从源头上保障了群众健康。目前,全市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6%以上,服务项目覆盖所有常住人口和生命全周期,项目种类由9类增加到12类45项,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婴儿死亡率由3.57‰下降至2.22‰,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群众健康素养大幅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始终把做好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顺应城镇化发展新常态新要求,高规格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中心城市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并通过复审验收,省级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县城增加到2个,省、市级卫生镇达到124个,完成农村改厕12.6万户,大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健康环境,为亮丽秦岭最美是商洛城市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商洛地处秦蟒山区,各类传染病和地方病高发,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防控对策,强化卫生应急处置,彻底扭转了落后局面。“十二五”末,我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高达99.78%,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下降385人和4.5%,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的规范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实现规范化管理,地方病危害基本消除。
  改善看病条件,让群众诊疗更满意
  我市注重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紧紧围绕让群众方便看病和看得好病目标,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强化质量监管,促进资源下沉,以优质服务赢得了群众满意。
  我市着力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多方筹资10多亿元用于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市精神病院建设、市妇保院迁建等中心城市医院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市中心医院住院楼和商南、山阳县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相继投用,全市医疗单位普遍改造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实施“三万工程”,累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生600多名,先后选派1042名基层临床医生参加全科医师培训。认真落实社会资本办医政策,下放审批权限,累计审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21家,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到3007个,床位数由每千人2.54张提高到4.57张,卫生计生从业人员17435人。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6个县中医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院”,85%乡镇卫生院都开设了中医科、针炙理疗室与中药房,75%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90%以上,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连续5年保持在95%左右,无偿献血率、成分输血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三调解一保险”工作成效明显,首次评选表彰商洛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和最美乡村医生34名,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医德医风持续好转,群众就医感受不断改善。
  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运行管理机制,全市7县区2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建立理事会领导、监事会监督、院长具体负责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县级综合医院在编在岗人员基础工资的70%和县级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在编在岗人员基础工资的100%纳入财政预算。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组建医疗联合体3个并运行良好,促进提升了各级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市妇保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及组建市妇幼保健院医疗集团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我市在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当中,大力推行家门口诊疗工程,配套制定和落实医师多点执业、双向转诊规定、病种范围目录和指南、医保分级报销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县镇、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不断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确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目前,全市50个镇卫生院达到甲级标准,省级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规范用药秩序,让群众购药少支出
  药价虚高和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市在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家县级公立医院、134个乡镇卫生院和2350所村卫生室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及时修改完善基本药物供应管理办法,将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配送企业由1家扩大到5家,将镇、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降到70%和80%;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网采率巩固在100%,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达到省上要求,群众用药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累计减轻群众用药负担3.59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严格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在全市医疗机构强力推行基本医保单病种定额付费模式,严格执行85个病种费用定额包干、病人日均费用控制制度,单病种执行率达到30%以上。健全医药费用监管体系和控费长效机制,加强临床用药、医学检查行为、高值耗材应用监管,全市住院均次费用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市卫计局局长寒冰介绍说,2017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即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切实防止药价虚高,不断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要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在市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推行城市公立医院医联体模式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以费用控制、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推进医药分开,从根本上扭转以药补医的逐利局面。提高报销水平,让群众就医减负担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这句话道出了群众在看病就医上的苦闷和无奈。目前,在我市49万贫困人口中,有13.06万农村贫困患病人口,其中患重大疾病的4.17万人,丧失劳动能力的2.99万人。
  为切实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早在2003年,我市就在全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镇安县探索建立的54个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和直通车报销模式,受到国务院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肯定,成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新农合制度,着力提高报销额度,积极推行异地就医结算,大力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连年保持在100%,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筹资标准由2012年的人均300元提高到570元,累计报销患者1990.08万人次38.63亿元,报销比例达到64.65%,群众受益水平明显提升。
  据市医改办负责同志介绍,我市2014年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将人均筹资标准由20元提高到30元,报销比例也相应提升10个百分点,报销封顶线上调至30万元,大病保障能力得到明显增强。2016年,我市筹集大病保险基金5926.13万元,报销大病患者2362人次,报销总费用1703.16万元,较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1.72个百分点,切实减轻了群众大病负担。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卫计行业优势,我市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费用减免和报销优惠政策,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新农合形成有益补充,全市医保兜底线、防大病能力不断提高。明年,我市将积极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制度的整合,实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六统一”管理。届时,全市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水平将会有质的飞跃。
  落实两孩政策,让群众生养有保障
  今年以来,到卫计部门咨询和查阅有关产假期限规定的人明显增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一部分群众特别是干部职工生育愿望较为迫切。如何确保这些人能生得好养得好,是摆在卫生计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近年来,我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以推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为核心,不断健全“三个一”领导机制,认真落实“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全市人口自增率年均控制在4‰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五年保持在正常值域范围,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计划圆满完成,计划生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出生缺陷是家庭幸福的大敌。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我市从2010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农村母亲健康工程、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唐氏综合征筛查项目,基本构建起三级综合防控体系。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我市与天津滨海新区开展务实合作,在全市开展了“联合基因筛查”活动,累计筛查新生儿15291例,产前筛查9292例,无创DNA检测3890例,收到良好效果。目前,通过不懈努力,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已降至67.01/10万。
  加快计生工作转型升级核心在于优化服务、提升效能。2014年,我市在丹凤、商南、山阳和镇安四县实施“养育未来”项目试点,70余名镇办计生干部作为养育师,主动进村入户指导0-3周岁孩子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此项工作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好评。加快妇幼机构与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整合,着力提升市县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规范实施孕产妇免费系统保健服务项目,为应对二胎生育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进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严格实行一孩、二孩登记和承诺制度,镇办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围绕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先后开展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和幸福家庭创建活动试点,加强新老奖扶政策衔接,重点做好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帮助工作,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保障对象累计两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