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旅融合的商洛样本
二十余家中省媒体来商体验文化魅力
文章字数:5359
丹凤县船帮会馆
正在开发建设的商於古道安山驿站

王山底村文化惠民演出
漫川大调演出场景

    文/图 记者 李亮
    “如果把文化自信比作一棵树,那么我在商洛看到了这棵大树勃发的生命力和张扬的朝气。而更为重要的是,扎根于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壤之中,这种近乎自然生长的力量,决定着大树更加壮阔的未来,而这必将福荫大树下世代生活着的百姓,助推当地社会文化发展,营造幸福商洛。”中国文化报陕西记者站的秦毅说。
    11月30日至12月2日,20余家中省媒体组成的“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追赶超越”主题采访团在我市山阳县、丹凤县、商州区开展了为期3天的采访活动,中省媒体记者们用手中的相机和纸笔记录了商洛文化产业发展的繁荣景象,感受到了商洛文化自信所散发出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一首曲完,台下的观众仍鸦雀无声,几秒钟后,掌声骤响。“这是什么曲子?怎么这么好听?”采访团中传出这样的疑问。答案是:漫川大调。
    漫川地处秦头楚尾,自古就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汇之地。漫川大调以其地名而得名,是明清时期流传于漫川一带民间的古老唱腔,其委婉缠绵,曲调变化颇多,拖腔优雅飘逸,曲目名称类似宋词元曲,现存曲目30多种。演唱时,一人弾三弦,一人用筷子敲打小瓷碟伴奏;一人主唱,多人伴唱,亦可加以二胡、洞箫伴奏,兼有昆曲、京韵大鼓和江南丝竹的韵味。
    “春打六九头,春雨贵如油,春山春水春杨柳,春草池边卧春牛……”优雅的旋律再次响起。古镇鸳鸯戏楼上,跳舞的女子同样的装饰,同样的舞姿,在南北两侧戏楼同时演出,给人视觉上一种极美的享受。“这个‘鸳鸯戏楼’,又称‘双戏楼’,南边的是马王庙戏楼,北边的是关帝庙戏楼。两座戏楼蝉联在一起,国内罕见。”山阳县漫川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的周宗奇告诉采访团。
    现场,记者们纷纷用手机拍下精彩的瞬间。对漫川大调非常感兴趣的陕西画报记者张瑞芬边拍边激动地说:“漫川大调太惊艳了,委婉中不失粗犷,乐器简单演奏出来却别具风味,长江文化的温婉和黄河文化的狂悍都在这里交融,真是别具特色。”
    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山阳县剧团先后深入漫川、法官、延坪一带,走访130多名民间艺人,整理传统剧目、手抄本曲谱和唱腔录音片段,并在漫川设立传习馆,使得这一古老民间曲艺得到很好的传承。2011年,漫川大调被列为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漫川大调首次走出国门,赴韩国参加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漫川大调之所以能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关键还在于县委、县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山阳县剧团团长王有山说。近年来,山阳县委、县政府通过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弘扬先进文化,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一大批传统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在商洛市剧团,采访团感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花鼓的魅力。商洛花鼓属于民间地方戏曲,是商洛地区特有的一种汉族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间艺术特色,唱腔以商洛地方语言为主,故称“商洛花鼓”。今年6月份,由商州区文化馆组织创作的商洛花鼓剧《紫荆树下》开始排练,如今已经在商洛影剧院、商洛大剧院与观众见面,并受邀参加西部演交会和中国十一届艺术节的优秀剧目展演。“商洛花鼓与漫川大调,各自有不同的特色,但听起来都十分好听。”张瑞芬说。
    打造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养生区
    乘坐在观光车上,顺着漫川关镇小河口美丽乡村的十里画廊前行,一路美景连连。近看,黄的、紫的各种菊花竞相开放,串串红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金光,大片的竹林不断映入眼帘,波光粼粼的水面安静自然。远看,冬天的山峦未有一丝萧瑟的感觉,山间的植物在顽强生长,它们在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这里就是美丽的小河口村,前不久举办摩托艇赛的地方。”记者们的视线拉回到眼前。周宗奇向大家介绍道,近年来小河口村依托“朝秦暮楚”的区位优势、秦风楚韵的人文特色和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借助国道、省道交通优势和村内金钱河4公里的宽阔水面,建设小河口水上休闲娱乐养生园区,建成了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游客停车场,设置了旅游导览图和交通标志牌、旅游线路及旅游标识,还配有摩托汽艇和休闲船,并扶持发展农家乐23户,能同时接待500余人就餐。“这里有采摘体验园、农事体验园和户外野营体验活动项目,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农家乐集群,有掉挂面、漏粉条、纳鞋垫、制棕扇等旅游互动项目以及唱漫川大调、玩旱船、闹婚庆等表演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摘水杂果、玩农家乐’。”周宗奇说。
    在小河口村采访完后,采访团来到了漫川关镇前店子村。“又是一种不同的风格,虽然都是美丽乡村,但各自有特点。”中新社陕西分社记者田进之说。前店子村作为古镇门户,被定位为漫川文化旅游的休闲养生区和山阳旅游综合服务区。这里建成有1.2万平方米的游客集散广场、3.8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建成了西北最大的私家园林博物馆“漫川人家”和集温泉休闲度假与现代农业产业观光体验为一体的鼎盛源现代农业园区。“徽派私家园林、徽派盆景博览园和徽派艺术博物馆与这里的自然山水相融,为古镇丰富多彩的秦楚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田进之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正式启动漫川古镇旅游开发以来,山阳县按照“奇山秀水、莲田叠翠、食藕品茗、养生怡情”的发展思路,突出聚力“山、水、林、路、田、荷、庙”7个特色,形成了“春看樱花、夏赏荷花、秋摘葡萄、四季蔬菜飘香”的产业格局,建成了千亩荷塘生态观光园及林果观赏采摘园,修复了黄家药铺、吴家院子、法官庙、诵经楼等文物遗址,开发并出售九眼莲、奇石、根雕、藤编、芝麻香油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秦岭醉美乡村”。如今的漫川古镇,有明清南北古建群文化、秦楚民俗交融文化、传统经典曲艺文化、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徽派园林园艺文化、生态田园农耕文化、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回族穆斯林宗教文化等“八大文化”元素,彰显古镇的魂,有“鼎盛源”度假村、“漫川人家”徽派园林、前店子美丽乡村、小河口美丽乡村,吃有农家乐集群,住有“乡村木屋”,行有“十里画廊”旅道,游有千年古镇,购有“秦岭八大件”,娱有特色经典演艺、秦楚体验街、小河口水上乐园、古镇社区水上夜市,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俘获游客的身心。
    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过四皓墓》中的诗句,在丹凤县商山四皓碑林园,采访团记者谈起这首诗。碑林园里埋葬着2000多年前秦朝的四位博士,即周术、吴实、崔广、唐秉。四老皆因品行高洁、银须皓首、避秦焚书坑儒而隐居商山,世称“商山四皓”。四老死后,葬于商山脚下。如今,他们的墓冢依然保存完整。“以前听说过商山四皓,今天我对四皓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其中一位记者表示。
    在丹凤县船帮会馆,很多记者被“和声鸣盛”题额两边8组浮雕人物组成的一副画联深深吸引,这幅画联迄今尚无人能够破译,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百年之谜。船帮会馆是清代由水手和船工集资建起的会馆,在当时供帮员食宿、聚会、娱乐之用。它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的雄伟又有南方的纤秀,色彩浓烈,建筑华丽,被当地人称为“花庙”。它是现在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船帮会馆之一,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在丹凤县城西南隅的丹江岸边熠熠闪光,多少年来,以精湛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四海游客,也使自己的名字跻身于中华名胜之林。
    丹凤县除了有“商山四皓”、船帮会馆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很多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符号:商鞅封邑、龙驹古寨、武关古城等,特别是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为代表,周一波、王家民、李杰民等书画家,谭易、陈仓等作家活跃于文艺界,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丹凤的文化魅力及对外的交流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丹凤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整理了“商鞅文化”“四皓文化”“商帮文化”“秦楚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挖掘了商鞅、四皓、驿站、古道、诗歌之路、丹凤葡萄酒、风土民俗等地方特色文化,收集了民间方言、谚语、诗词、戏曲、舞蹈、山歌、名人录、族谱和楹联、题刻、名匾、名画等建档,挖掘了宗祠文化、民俗文化、民间信仰、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历史人物及民间故事等等,着力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树起创建“中国文化名县”的标杆,打造“文化丹凤”“书香丹凤”“厚德丹凤”新名片和新符号,使丹凤文化软实力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
    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12月1日下午,当采访团到达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时,当地村民在冬日的暖阳中欣赏着一场由商州区文化广播影视局联合当地镇党委、政府送来的包括歌舞、小品、戏曲等众多门类的文化惠民演出。商洛本地歌手张伟在王山底村乡村民俗文化广场的露天舞台上唱着《走进新农村》:“千年等一回,种田不纳税。走进新农村,就有新感觉……”
    王山底村位于商州区沙河子镇东12公里处,村域交通便利、山清水秀,基础设施健全,是商州区美丽乡村之一。该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由村文书专门负责文化娱乐工作,5名娱乐爱好者专门负责娱乐活动的组建和演出,村上每年通过社会捐款设有专门经费,保证文化活动的经常开展。村里成立有舞蹈队、秧歌队、社火队、舞龙队、舞狮队、锣鼓队等多个文化娱乐队伍,近年来以陕南移民搬迁为契机建成了3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每个安置点内都有文化广场,为文化活动提供提供了场地。今年,建成了王山底村中心文化广场、农家幸福院、秦岭民俗风情文化体验一条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0余场次,大型篝火晚会2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该村年轻的大学生村官王生国指着自己手机上一张篝火晚会时拍的照片激动地告诉记者,晚会当天,这个2000平方米的广场吸引了近3万人,而他们全村村民总共只有2252人,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来观看。
    该村在中心文化广场上设有百姓大舞台,供群众在此娱乐。舞台上各种娱乐器材俱全,并配有高配置音响、笔记本电脑、点歌机等现代科技,广场上另有篮球场、健身器材、电影广场、儿童娱乐设施,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及表演,增进百姓生活的精神食粮,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据介绍,近年来,商州区通过落实党的系列惠民政策,新建镇办文化站20个,村文化活动中心示范点建设2个。为每个镇办村实行“五个覆盖”: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建设覆盖;建立农家书屋工程覆盖;为每个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覆盖;实行每个村都能观看1台戏、1部电影覆盖;实施村文化广场覆盖(目前正在实施)。通过实现这些覆盖,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方便了群众健身强体,真正保证村民的身心健康。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此次采访团到达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商州区麻街镇的安山驿站。安山驿站是商於古道的重要节点,曾经文胜繁锦、盛极一时。2014年,商洛岱北牙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期规划实施了安山驿站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按照明清建筑风格、传统四合院空间布局,在旧址上复原建设了安山驿站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将兼顾盛唐暨史前文明,突出人文历史元素,或蜡像、或石刻、或木雕,辅之官、兵、商、民等人物、器皿、场景,动静结合,观赏与体验结合,再现远古历史场面。
    现场采访时,原商洛市博物馆馆长陈道久为采访团讲解了商於古道的相关历史。商於古道是战国时期商邑与於邑之间的水路通道,泛称“商於之地六百里”,其地域大体包括今陕西省商洛市的商州、丹凤、商南和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淅川、内乡6县区的川道一线。它是古长安连接东南各地的一条主要通道,素有中国“诗歌路”“商业路”“名利路”之称,历史上由于商贸、军事上的特殊作用备受重视。2013年9月,省政府将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列入陕西省十大文化景区项目。
    我市对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商於古道文化景区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商於古道文化景区管委会丹凤县、商州区、商南县办公室,专门负责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打造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对于开发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丰富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内涵,促进商洛‘一体两翼’区域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陈道久说。
    我市紧紧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坚持树立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亮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依托“秦岭最美是商洛”文化品牌,重点抓好古蓝关文化景区、“商洛印象”、紫荆遗址文化公园、棣花古镇作家村、阳城驿文化产业园、文碧峰、青云驿等文化旅游项目的立项、规划、评审工作。同时,筹备包装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商洛市文化产业孵化基地。
    采访结束后,记者们纷纷表示商洛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西北信息报记者黄改霞说:“难忘那一条青石铺筑的小巷,一街两边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一声声柔肠软语的问候,一群群婀娜多姿穿街走巷的青春少女,难忘那优雅动听的漫川大调,难忘那整齐清新的乡村小道、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商洛,我还要再来。”陕西电视台商洛记者站记者李岩说:“一直采访报道商洛的新闻,但从未如此深入了解商洛的文化,这个城市不仅外在景致美,文化内涵更美。”西部网郎俊琴说:“商洛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非常好,每一个景点都赋予了文化的内涵,让游客在感受景区美的同时,能体验到文化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