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责的农民党员
文章字数:1621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领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帮扶200多户困难群众从事蛋鸡养殖,实现两年内脱贫、三年内致富、五年内创业目标。2015年,由他担任董事长的合作社实体企业——洛南县金鸡银蛋养殖公司和300多户社员养殖场,蛋鸡存栏85万只,实现总产值1.25亿元,占全县蛋鸡总产值的72.8﹪。他就是洛南县云蒙山绿色养殖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发祥。他曾先后被评为商洛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
1995年前后,洛南农场濒临倒闭,负责饲料销售的王发祥看到农场衰败景象,便萌生了自己养鸡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了解,他在农场承包圈舍开始自己养鸡。他的尝试很成功,鸡蛋销量非常好,经常会出现客户哄抢的现象。2000年5月的一天,农场支部书记谭世春找到王发祥,问他是否愿意将养鸡圈舍交给农场职工管理,而他则专门负责销售,建圈舍投入的20多万元三年内向他付清。王发祥想到同事们在即将倒闭的农场,生活受到巨大影响,而他自己也一直希望把养鸡规模做大,如果有同事们的加入,养鸡规模肯定会做大,农场的经营也会改善,同事们的生活也有保障。“钱不能我一个人挣啊!也得想着大家呀!”王发祥略加思索,便答应了谭世春的请求。
2003年“8·28”特大暴雨灾害席卷整个农场,80多户养殖户经营的100多栋养殖圈舍在一夜之间变得千疮百孔。当时约定的三年还款期限已满,农场工人还欠王发祥10多万元投资款未还清。看到大多数人当时已没有偿还能力,再加上要修复鸡舍,恢复经营,王发祥便不提还款的事。就这样一拖十几年过去,许多人早已不养鸡了,他把这笔账也已抛到脑后,最终不了了之。
为了吸纳更多的养殖户,提升对养殖户的帮扶水平,2011年3月,王发祥发起成立洛南县云蒙山绿色养殖合作社。城关镇张德民是合作社的社员,他家里供给着两个大学生,一年到头都缺钱。他养鸡的粮食基本都是向村民赊的,每次到街上卖完鸡蛋都不敢回家,怕回家后村民会上门要账,而他卖鸡蛋的那点钱还得给孩子攒学费和生活费。了解到这一情况,王发祥让张德民从自己的饲料门市拿饲料,至于账先付别人家的,他这儿的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付。时间一长,张德民心里很过意不去,一边还一边赊。
“当时要不是王发祥给我赊饲料养鸡,我只怕把两个大学生供不出来。”张德民一直都对王发祥心存感激,遇人便这么说。
农场下岗职工王柏隆、煤矿下岗职工郭惠锋和贫困户李念龙、李新红四人养鸡规模非常小,他们都想扩大规模但苦于缺乏资金、贷款无人担保。王发祥得知后积极为他们担保贷款。最终为每人担保贷款50万元用于扩大养殖规模。“像我这样的贫困户,50万元对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你真帮我贷下来了!”拿到贷款的那一刻,李新红感动的拉着王发祥的手激动地说。像赊饲料、担保贷款的事对王发祥来说多不胜数,有些赊销的饲料最终都成了死账,无法收回。
多年的养殖经历,王发祥认识到蛋鸡养殖投资风险高、技术风险高、销售风险高。如何化解这三大风险,让养殖户减少损失,一直困扰着王发祥。他向合作社党支部多次提出并讨论这个问题,并四处考察学习。最终与技术合作单位、供给合作单位和销售合作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达尔学院进行合作,免费定期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无偿提供“零排放·无污染”圈舍施工设计、流动资金帮扶、疫病防治服务、全程技术支持、产品包装、产品销售和品牌服务,赊销提供鸡苗、饲料、物资供应。现在,洛南县金鸡银蛋养殖公司已成为陕西省蛋鸡生产首家实现“全封闭、零排放”的养殖企业,他们自行研发的蛋鸡养殖环保专利技术,于2015年荣获科技部科技进步奖。
为了帮扶更多的困难群众增
收致富,王发祥等人探索形成“135”扶贫帮困模式,户均扶持10万元,并为贫困户设立200万元饲料帮扶资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为身边群众做什么都是应该的。”王发祥说,自己以前过过穷日子,知道穷人的不容易,所以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有责任带动身边更多人走出贫困。如今,合作社社员已从最初的100户增加到近300户,蛋鸡存栏总量增加了8倍。截至2015年11月底,合作社累计投放2000多万元扶持资金供养殖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