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建引领到户 精准扶贫到人
——市政府办包扶山阳县法官庙村工作实践
文章字数:3792

  刘声学 宋超军

  商洛市山阳县法官庙村彻底美了,盘山梯田层层叠叠,千亩荷塘葱茏叠翠,漂亮民居错落有致,宽阔公路四通八达……法官庙村开始富了,立体生态莲池养鱼产业加快了群众增收步子,乡村“农家乐”旅游改变了群众过去种地为生的传统。

  短短三年,这个秦岭深山的乡村从粪堆淤泥遍地,河滩杂草丛生,基层组织涣散,群众生活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脱贫示范村,这些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新一轮精准扶贫中,商洛市政府办驻该村扶贫工作队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好路子,那就是:党建引领到户,精准扶贫到人。

  把党组织引领挺在脱贫最前沿

  倾心打造秦岭富美原乡

  法官庙村曾是山阳县有名的贫困村,三年前,5个村民小组385户1666人,其中贫困户184户635人。但是,它的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法官庙村位于山阳天竺山与漫川古镇中间,西边距离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15公里,东边与福银高速漫川出口仅4公里。荆家河和跃进渠四面环绕,水资源非常丰富。良好的区位优势,加上当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光秀美,具有南方的气候、南方的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很大。2014年,商洛市“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时任商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俊主动将贫困村法官庙作为包扶联系村,她到村上调研后,明确提出把开发乡村旅游作为“双包双促”的重要抓手,将其打造成为“奇山秀水、连田叠翠、食藕品茗、养生怡情”的秦岭富美原乡,建成全市旅游样板村。按照这一发展定位,驻村工作队聘请市设计院制定了《法官庙村近期建设总体规划》,围绕法官庙秦岭富美原乡旅游乡村建设,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村子精心编制了相关精准脱贫配套产业规划。

  扶贫措施要落实,贫困村要出列、贫困户要脱贫,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关键。市政府办驻法官庙村扶贫工作开展起初,面对法官庙村没有村干部办公场所,村党支部班子缺少凝聚力,村干部工作没热情等诸多问题。市政府办定期选派作风能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作为法官庙村第一支部书记,结合换届选举,村党支部吸纳部分能人返乡,优化组合配强了村两委会班子。市政府办选派第一书记和法官庙村党支部一起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联合党支部直接承担该村的限期脱贫任务,市政府办驻村工作队还帮助村上筹款建起了规范的村服务中心,在推进“五个五”党建工程中,解决了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现如今村干部有了舒心的办公场所,待遇有了保障,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联合支部的建立,使脱贫的难题有了主心骨。力量整合了,规划、措施落实阻力小了。过去包扶单位无法有效组织村民,村支部想组织又无资金,扶贫部门想扶持又无项目,三方几张皮,现在通过联合支部,将工作方案、工作部署、工作责任、产业指导统一起来,聚凝了力量,统一了领导。目标明确了,联合支部把贫困户限期脱贫作为唯一目标,项目围绕贫困户转,资金围绕扶贫项目转,保障了扶贫效益的最大化。

  实践证明,是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最前沿,法官庙村在短短三年,才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道路通达宽敞、观光梯田茶园,千亩荷塘美景,坡地核桃建园,林下种植中药材,陕南美丽新居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法官庙村,一个将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结合在一起的法官庙秦岭富美原乡基本成型。三年来,全村31户126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5年,法官庙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722元。

  把党小组建在合作社里分类指导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对于连片贫苦地区,群众脱贫最大的制约就是缺少合适的产业,群众信息面窄,普遍缺乏适用技能,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发展什么产业来脱贫在思想上是盲目的,行动上是迟缓的。怎样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发展适合的产业,又怎样将贫困户科学捆绑在产业链上,关键时刻还得靠党组织力量。

  市政府办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上积极引进瑞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洹丰科技有限公司2家公司,发展茶叶、油牡丹、九眼莲、核桃、土鸡散养等绿色生态产业项目,解决产品市场销售问题。目前,瑞君公司建成了2000平米茶叶加工厂,50亩生态体验观光园,500亩荷塘养鱼。洹丰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了250亩有机茶叶观光园。

  企业有了,如何将企业和贫困户紧紧联系起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上又动员优秀党员、村干部成立太平山、安盈两个核桃专业合作社和丰源养鸡专业合作社、天竺九眼莲专业合作社、秦岭原乡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民合作组织。在合作社里建党小组,党小组负责合作社的协调组织,党小组与联合支部签订了脱贫责任状;党小组的党员干部深入各家各户,真实了解过去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困难,通过逐级调研、收集、分类纳入合作社逐一有序得到解决。在党小组的领导下,把合作社建成了红色的脱贫基地,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党小组+贫困户”的模式,为贫困村民致富拓宽了路子,为村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通过党支部和党小组在产业链上注入的红色血液,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实现了潜移默化,法官庙村产业活力更足了,带动脱贫势头日益向好。截至目前,法官庙村引进企业共吸纳贫困户120户加入基地合伙种养殖,600多人次务工从事田间管理;5大合作社共吸纳贫困户93户入社共同发展产业,160多人次从事田间管理;已建起九眼莲基地500亩、核桃基地1200亩、油牡丹—大樱桃基地300亩、西岭有机茶园种植基地300亩、琵琶—杏种植基地200亩等5个产业基地,每年将为该村贫困户带来人均1000至1500元的增收。在公司的引领下,通过合作社搭桥,当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有赵贻礼等10多名长年在外的有识青年也返乡创业,把外地学到的先进经营理念用在自家的产业发展上,他们经营的农家乐、莲池养鱼等项目办得有声有色。

  把党小组建立在合作社里,让党支部的力量在产业链上充分延伸,让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更大限度地惠及更多贫困群众。这是商洛市政府办驻法官庙村工作队实施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工作扶贫的有效措施和最终落脚点。

  把“三帮三诺”落实到行动上综合施策精准扶贫到人

  精准扶贫工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工作成效好不好,全靠一个“实”字,得由群众说了算。要把法官庙村建成全市旅游扶贫的样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此,驻村工作队和党支部结合法官庙村实际,在包扶干部和村支部中开展“三帮三诺”活动,全力推动全村发展。即:驻村工作队帮村上找准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承诺协调项目资金落地;村党支部帮助村民更新发展观念,承诺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全面如期脱贫;企业联合社帮助群众推销农产品,承诺安排贫困户劳力务工。

  市政府办充分发挥下派第一书记的“尖刀”作用,由第一书记组织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带头搏击市场、带头脱贫致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表率作用。为了让“三帮三诺”落到实处,法官庙村开展了“双向承诺评星定级”,对贫困户脱贫致富情况开展制定《精准扶贫“五星户”评定管理办法》,根据脱贫致富效果,评为勤劳致富星、环境卫生星、诚实信用星、兴科重教星、家庭和谐星等五颗星,由村民小组、村两委会、镇党委政府三榜定星,将定星结果公示上墙,统一挂牌授星,增加群众脱贫致富的压力。同时,结合精准扶贫“五星户”评定,对包扶干部进行定级管理,制定《包扶干部精准贫扶定级办法》,将干部结对帮扶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级别。

  “双向承诺评星定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驻村党员干部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就拿引进企业入驻来说,最初企业看到法官庙村落后的土地现状不愿来,联合支部和驻村党员干部一起上下联动,积极争取到坡改梯项目,村上先进党员还带头提出在第一年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免费将自己的土地让企业使用,最终用真诚打动了他们,引进了洹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余万元,流转土地300多亩,高标准建设茶园、樱桃采摘园以及园子下面的农副产品加工厂。该项目完成后,不仅可供游客进行采茶制茶体验,还可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带动80多户群众脱贫致富。

  “三帮三诺”活动的扎实开展,驻村工作队、企业联合社、村党支部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村上面貌一天天在改变,很多游客也慕名而来;群众增收有了新路子,企业联合社把本村5个合作社、186户农户都吸纳进来,把各家各户分散的土地流转回来,发挥统一集约经营,群众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在企业打工有收入,每户将多增加收入2000元;党员能力有了新提高,企业联合社里有10名致富能手成了入党积极分子,贫困户里面有36人学到了一技之长,流动党员张勃等6名青年专门回乡创业,带头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种植莲菜。

  在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逐户落实产业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发展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五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商洛市政府办驻村工作队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结合开展五类特殊贫困人口入户调查摸底,将贫困户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生存困难型,主要指无劳动能力、无子女照料、无依无靠的贫困户,作为五保对象统一供养,做到应保尽保;第二类是生活困难型,指家中主要成员患病、残疾,住房、就医等生活困难的户,重点在危房改造、就医、社会救济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第三类发展困难型,指家庭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但缺资金、技术、产业项目,选派工作得力的党员干部和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其脱贫致富。

  一个支部一面旗,竖起来就是现实生产力!在脱贫攻坚一线上,商洛市政府办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法官庙村创新开展的“党建引领到户精准扶贫到人”工作模式,让党建的活力得到了创新和引领,让扶贫的力量得到了凝聚和加强,找到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