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
文章字数:681
   开栏语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长效机制,为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本报今起在社会版开设《健康教育》栏目,紧密结合创卫宣传,介绍和普及有关卫生知识和健康技能,引导人们树立健康观念,提高防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008年1月份卫生部第3号公告发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公告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条)与基本技能(7条)。一共有66条,也就是俗话说的《健康素养66条》,这66条作为公民来说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