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口镇党建“点、线、面”三举措促脱贫
文章字数:852
本报讯(宋英超)柞水县瓦房口镇党委以党建促脱贫,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形成脱贫切入点、支部带动企业打造产业生命线、党委领导包抓村落构筑脱贫连心桥”的扶贫工作模式,由“点”到“线”再到“面”,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实堡垒。
党员联系贫困群众,建立脱贫“切入点”。在街垣社区春荣养殖专业合作社,街垣社区支部委员张功山奔走于养殖厂房之间,他见我疑惑,便指着厂房门口的小牌子解释道:“我是这几个厂房的‘联系人’。我们镇上很多村组山大沟深,农户居住非常分散,支部和企业联系贫困群众十分困难,基于这种实际情况,在贫困户参与企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我们基层党员纷纷投身其中,发挥我们的作用。”如他所说,牌子上写着负责党员和贫困群众的名字。据了解,每个大棚、每个厂房都有一名党员负责,以方便联系贫困群众。他们负责所联系厂房区域内的纠纷调解、条件协商、资讯传达、政策宣传等事宜。
支部带动企业合作社,打造产业带动扶贫的“生命线”。7个村和一个社区支部成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挺身而出,率先开办企业合作社或引进外部企业,吸收贫困户参与其中,促进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人均收入。其中老庄村支部书记王国政和副书记张芙蓉分别成立了国政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海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金台村支部书记冯小琴创办了香醇雁养殖基地,马家台村村委会主任张兴洲建立了兴洲养鸡场等。目前该镇由支部成员带动发展企业及合作社35个,带动贫困户803户2611人,可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科级领导包抓各村,构筑镇党委联系村支部的“连心桥”。镇党委、政府分派8名科级领导干部包抓8个村(社区),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宣传活动,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旨在实现解放党员思想,拓宽工作思路,引导支部成员团结合作,齐心聚力转作风、促脱贫。在金台村,正在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村干部和党员围坐而学。正在学习的党员陈盛林说:“镇上领导每周都来村上开培训会,叫我们再不会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了,我们这些党员头脑清晰了,才能为穷困老百姓引好路。”
党员联系贫困群众,建立脱贫“切入点”。在街垣社区春荣养殖专业合作社,街垣社区支部委员张功山奔走于养殖厂房之间,他见我疑惑,便指着厂房门口的小牌子解释道:“我是这几个厂房的‘联系人’。我们镇上很多村组山大沟深,农户居住非常分散,支部和企业联系贫困群众十分困难,基于这种实际情况,在贫困户参与企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我们基层党员纷纷投身其中,发挥我们的作用。”如他所说,牌子上写着负责党员和贫困群众的名字。据了解,每个大棚、每个厂房都有一名党员负责,以方便联系贫困群众。他们负责所联系厂房区域内的纠纷调解、条件协商、资讯传达、政策宣传等事宜。
支部带动企业合作社,打造产业带动扶贫的“生命线”。7个村和一个社区支部成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挺身而出,率先开办企业合作社或引进外部企业,吸收贫困户参与其中,促进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人均收入。其中老庄村支部书记王国政和副书记张芙蓉分别成立了国政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海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金台村支部书记冯小琴创办了香醇雁养殖基地,马家台村村委会主任张兴洲建立了兴洲养鸡场等。目前该镇由支部成员带动发展企业及合作社35个,带动贫困户803户2611人,可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科级领导包抓各村,构筑镇党委联系村支部的“连心桥”。镇党委、政府分派8名科级领导干部包抓8个村(社区),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宣传活动,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旨在实现解放党员思想,拓宽工作思路,引导支部成员团结合作,齐心聚力转作风、促脱贫。在金台村,正在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村干部和党员围坐而学。正在学习的党员陈盛林说:“镇上领导每周都来村上开培训会,叫我们再不会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了,我们这些党员头脑清晰了,才能为穷困老百姓引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