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水源送上山坡头
——市区城周绿化工程连续报道之四
文章字数:2015
  本报记者 赵有良 汪 瑛 刘 婷
     一条条白色的塑料管像伏在山脊上的“小白龙”,“龙嘴”挨着水井,“龙身”贴着山坡,电机嗡嗡作响,几万棵树苗喝上了来自山脚的清水。这是城周绿化工程引水上山造林现场的一幕。
  植树造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的制约。山高坡陡,土层贫瘠,不利的地理环境,加上易旱的天气状况,是导致植树造林难度大、后期成效巩固难。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前些年,我市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建设生态屏障,然而,还未最终成林的苗木遇到干旱天气时,就很可能因缺水而死亡,从而出现“造林不见林”的情况。
  去年秋季启动的城周绿化工程,突出对城区直观坡面第一层山脊线以内可视范围的全部荒山、陡坡耕地实施造林绿化,规划城周绿化面积10460亩,其中荒山造林6655亩。这一次,在打通道路瓶颈后,施工小组并没有急着栽树,而是寻求解决引水上山的办法。“用远水解近渴”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林业工作者脑海中冒出来,他们想让山脚下的水爬上山为林木解渴。他们邀请水利部门的专业人员实地勘查后,决定先引水上山,再动手栽树。“在山下找到有充足水源的地方掘井,然后用水泵把水抽到半坡上,之后再用电机带动进行二级转换,将水引上山顶,山顶上较为平坦的地方提前已经修好了储水的蓄水池。”在蟒龙峪、龙凤山、西施坡三面造林山体上,一道道水管爬上了山顶,浇灌滋润着山坡上新栽植的幼苗,连片绵延起伏的油松,在沟沟岔岔,喷青吐绿。
  “我们的原则是水不到位决不栽树,真正做绿化的人是不能靠天吃饭的,要确保成活率必须把水浇足浇实。”在龙凤山半山坡,工作人员手指着远处说:“在大赵峪河道建成了两个水泵站,然后沿山坡铺设了6000米的6公分粗的水管,才把水引上来。”河水顺着白色的输水管道,铺展在山峁,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手持水管,给一株株刚刚栽植的新苗浇水。“一栽就浇,定跟水要浇透,这样易成活。”旁边的技术员一边查看水量一边说。沿着新修的生产便道,来到山顶较为平坦处,是一个大型的蓄水池,池子里装满了水,池底和四壁都覆盖着厚厚的蓝色塑料布,四周固定,上面用重物压好,防止渗水。“山上共修筑了5个蓄水池,每个池子容量为200立方,抽上来的水先储在蓄水池里,以确保随时能给新栽的苗子供上水。”
  市城周绿化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鉴于山高坡陡、绿化区域面积较大这种情况,使用运水车辆拉水,或是由人工担水上山都不理想,我们将造林地纳入‘灌溉地’管理,在林区内建水池铺水管,通过海拔低处水源的共享,引水上山灌溉林地。”截至目前,引水上山基本覆盖了植树造林片区的需求。有了水,就会有生命。丹南片区负责人抑制不住心里的喜悦:“你们看,那边的山梁上,一片连着一片的,就是刚栽植的新树,山上有了喷灌,所栽苗木不再有缺水之忧,树的成活率也很高,再过两年来看,那时将会枝叶繁茂看不见地面。”  
  据了解,在城周绿化工程中,市城周绿化办为每个作业区确定了一个市直林业事业单位包抓指导服务工作,配备一名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工程监理,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工程实施中,严把工程实施种苗关、栽植关、浇水关等,先后动用远程水泵26台,铺设起长度2万多米输水管道,将山脚的水引上陡直的山地。“我们都是签了合同的,85%以下的成活率都属于不合格造林,所以一个环节也马虎不得。”蟒龙峪片区的田姓负责人说。
  大赵峪桃源村里的一座山头有一处废弃的采石场,经过开采的山体裸露在外的石头犹如白花花的肌肤。对采石场的整治、恢复也在本次绿化造林规划范围内。记者走近一看,不禁为眼前的场景所震撼,规格一致的鱼鳞坑全部用砖块和泥沙垒砌而成,侧柏已在鱼鳞坑中顽强地扎下了根,枝条迎着寒风舒展开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以往处于郊区的采石场,渐渐成了市区的一部分。任由其存在,既不安全,又有碍观瞻。这些‘城市伤疤’的存在,与城市定位格格不入,所以要改造绿化。”在这里搞绿化的山阳县天竺山林场负责人朱元隆说,在这里栽树是最艰难的,那刀砍过似的山坡,看着都觉得危险,工人要把红砖和砂浆一袋袋背上去,然后把土一筐筐担上去,坑修好了、树栽上了,再提水浇灌,一手扶在石壁上,一手提着水桶小心翼翼地爬上去,生怕摇晃将水洒出来了。尽管如此,如今山坡上已经是盎然的绿意,沿着山体的沟、梁到处涌动着无边的绿色。
  村民老王停下手中的活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想都不敢想能在这荒疙梁上栽活树,都是牵头组织者费力劳神、修路引水使得树木才能活下来。”是啊!没有决心和恒心,没有始终不渝的痴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哪能得来日后的层林尽染、满目苍翠呢?从去年9月动工建设到目前,城周绿化工程达到了一次成林、增景见绿的效果。
  采访中,各个片区的施工人员说的最多的是:“栽植的难度比想象中大多了,比在平原路畔搞绿化多了数倍的难度。难的是海拔高度,难的是引水上山。”而这一切在一开始就考虑到并解决了。根据目前工程的进展情况,三年后,城周山梁沟谷,将是一片郁郁葱葱。
  咬定青山不放松,誓叫荒山变绿洲。建设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的梦想,将从这里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