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家乡年味
文章字数:1013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不论离家多远,都想着赶回家,一家人团聚,过年回家是最幸福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长年在外漂荡的我,年年都会想起家乡的年味。
  家乡过年,并不是单指除夕和春节这一两天,而是进入农历腊月之后的一段时光。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得小时候,最期望的就是“腊八”。我的家乡在商南县赵川镇,是一个偏远的乡镇,一年到头,这几天是最热闹的,三省八县的商贩云集于此,热闹非凡。每当这一天,母亲总是早早做准备,然后带上我们去赶集,除了给我们买新衣服之外,还会买上鸡鸭鱼和碗碟之类的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送灶神,祈求上天言好事。二十七、二十八,则要制作芝麻糖、炸锅子。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早晨起来就忙着挂灯笼,贴对联,打扫庭院等等,一切准备停当,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饭,这年饭大多是从九点、十点钟吃到凌晨十二点之后才算圆满。
  孩子们盼过年排在第一位的是吃好的、穿好的。过去农村吃的食物非常单调,都是以玉米、面食为主,但常年吃这些也有些腻歪。大米大部分是用玉米或是黄豆与外地商贩进行交换来的,所以遇到一顿米饭我就使劲的吃,直到撑的实在吃不下为止。当然,过年这段时间,米饭是不缺的,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不仅有米饭,桌子上还有鸡鸭鱼,样样不缺。另外,水果、饼干、瓜子等零食也是一应俱全,一天到晚可以随时去取。最激动的莫过于守夜,一群小伙伴手提着自制的灯笼挨家挨户的转悠,一晚上下来,衣服口袋里总是装的满满的,糖果、鞭炮,一路走一路嚼,还不时的点燃一个个鞭炮,噼里啪啦,不绝于耳。直到天快亮时,母亲喊着回家“出行”,更换新衣时,才知道一夜时间过去了。“出行”在农村是一件大事,父亲会庄重地在院子里摆上香桌和果盘,敬天地财神和敬祖宗,一切礼仪完毕,母亲就忙着包饺子,一家人围着饭桌,其乐融融。接下来的时间母亲会带着我们走亲戚,给长辈拜年,当然压岁钱、美食少不了,可以持续到正月十五左右。
  眨眼间,已到了而立之年。时代在进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已经相对丰富,过年对于当今人们也包括我自己逐渐变的麻木和平淡,但童年的过年记忆却是我永远抹不掉的,在印象中始终是美好而温馨的。如今过年由以前的走家串户上门拜年发展到电话拜年又发展到短信拜年,到后来索性连短信也不拜了,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任由人情日益淡薄。我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对延续千百年来优良传统的丢失?但在我的心中,还是期待着和家人团聚,和朋友、同学相聚。(本报记者 王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