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文章字数:3347
马泽平
走进山阳县漫川关镇“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园”,眼前就是一幅绝美的风景:山坡上,一弯弯漂亮的茶园里,绿意盎然;山脚下,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内,现代农业充满生机;低洼处,一片片改良后的方田里,荷香四溢……这不是山水画,而是农业综合开发给农村带来新景象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商洛市财政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精品现代农业园区”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省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土地综合治理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先后立项实施了一大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目前,除柞水县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外,其余6县区均成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
耕耘篇
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滚滚热潮为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脱贫攻坚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走山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之路,增强了综合生产能力。近五年来,商洛农发人勇于开拓,立足实际,先行先试,以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治水保土为重点,以“双一亩”为目标,探索出“河谷川塬区田园化开发模式”“浅山丘陵旱塬坡改梯开发模式”和“深山沟壑区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等多种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开展找准了路子。在工作中,总结出了“强基”“固本”“加膘”三项立体农业生态开发举措。即:以堤埝为基础,治水保田,通过修堤、垒埝,提高农田蓄水保墒、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以生态工程为根本,按照“山顶油松戴帽,半山经济林缠腰,山脚梯田环抱,坎埝栽树种药”的思路,实行山上山下立体开发,遏制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以实施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平整土地、培肥地力、健全灌排体系,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稳产高产。
——健全机构,合力推进,锻炼了一支勇于作为的队伍。农业综合开发属于民生工程,为了确保各项政策不走样,不流于形式,从市上到县区都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以财政、审计、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市、县区都把农业综合开发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项目领导包抓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督查督办,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级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各县区农综办在项目区设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或施工处,农发干部职工从项目前期规划到竣工验收,常年坚守在一线、在项目工地,组织实施项目。
——推行“五统一”,高标准开展项目建设。市县联动,对项目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物资采供、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检查验收的“项目五统一”管理模式。在规划设计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评估论证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在建设标准上,按照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规范施工程序,强化监督检查,达到质量整齐统一;在物资管理上,对大宗物资集中招标采购,集中统一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统一执行“三专”管理,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在检查验收上,由财政部门组织协调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相关人员、聘请中介机构会计师逐项目进行验收。“五统一”管理机制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与开发成效。
——整合捆绑支农项目资金,发挥资金合力效应。市农发办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合力开发”的思路,积极探索农发资金与扶贫开发、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支农资金相互配合的投入机制。在项目前期规划时,就着力协调相关部门把项目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摆放,集中整合支农项目,捆绑支农资金,形成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合力,充分发挥支农项目资金的综合效应。尤其是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两项工作的优势,在项目区确定时,就尽可能考虑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优先纳入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大胆创新,规范运营,确保项目发挥效益。坚持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行竞争立项机制,在前期立项上,采取了竞争立项机制,坚持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坚持“一事一议”制,确保把项目区择优选定在开发潜力大、干部力量强、群众积极性高的乡镇实施。探索工程管护新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在项目建设竣工后,市、县财政局及时与乡镇、村组签订工程产权移交书,分类制定工程管护制度,明晰产权归属,确定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并积极推进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后续管理新途径,提高管护效果,确保工程持续、高效利用。
收获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走进我市六县一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到处都呈现出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树成行、村庄靓丽的美丽生态新田园景象。通过开发,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和提升了农业优势主导产业。
——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去年突破亿元大关。五年来,我市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1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5个,产业化经营项目36个,综合治理土地面积15.5万亩,共完成投资3.7亿元,其中中省财政资金2.2亿元,市级落实财政配套资金984万元。2016年上级财政资金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投入11357万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五年来,累计治理土地面积达15.22万亩,其中修建河堤160公里,打配机电井55眼,架设输变电线路45公里,修建灌排渠系工程82公里,改良土壤9.8万亩,修砌梯田埂210公里,新修机耕路27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5万亩,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万公斤。通过以小流域或山系为单元的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共营造林3.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年均可涵养水源415万立方米,有效地保护了耕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增强了防灾抗灾能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了基础。
——特色产业规模扩大,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土地质量的提高,灌排渠系的完善,产业化项目的带动,为群众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创造了条件。项目区累计发展良种核桃14万亩,中药材6万亩,茶叶22万亩,烤烟5万亩,蔬菜、水杂果等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建立肉牛、生猪、蛋鸡、大鲵等养殖基地28个;建设桐油、魔芋干片、韭花酱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6个,新增利税5560万元,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达0.9亿元。
——培育现代化龙头企业成效显著。我市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技
含量高的企业,以龙头带基地、带农户,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引入山阳县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国家级“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商南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积极引进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公司按照“龙头+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达2110万元。目前,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通过项目带动,扶持农业合作社59家、龙头企业19家,有力地支持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科技兴农增强了发展后劲。各级农发办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等推广地膜栽培、节水灌溉、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0余项,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显著提高。同时,改变了农业种植和养殖习惯,农民科技意识显著增强,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由简单粗放向规模效益、由结构单一向优质高效的转变。
展望篇
“十三五”期间,围绕“追赶超越新陕西”全新定位,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将聚焦“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投入2到3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5到20万亩;争取全市六县一区都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投入5000万元到1亿元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大、市场竞争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茶叶、生猪、核桃等主导产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发挥部门优势,投入5000万元建设10到20个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重点扶持油茶、油用牡丹、马铃薯等产业以及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新型主体,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站在新时期,展望新征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重道远!商洛市财政局有信心、有能力,为我市脱贫攻坚、追赶超越发展,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满怀豪情地谱写农业综合开发更加壮美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