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电商扶贫呈现勃勃生机
文章字数:1389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传卿 通讯员 周衍江)近年来,商南县借助“互联网+”,构建“互联网+脱贫攻坚”模式,推动脱贫攻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速脱贫攻坚建设步伐。
    商南县依托现有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24个农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和各级农民夜校等资源,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县镇村三级脱贫攻坚网络体系和脱贫攻坚作战室,选派124名工作能力强的“第一书记”驻村结对帮扶,帮助群众发展产业、指导生产、解决难题。
    2016年,商南县打出“借鸡还蛋”“借袋还菇”“借苗还果”“借鹿还茸”“四借四还”产业脱贫“组合拳”,不断发展和培育集体经济,加快海鑫农业、旭初牡丹油等农业企业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培育职业农民,鼓励应往届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群众收入。
    香菇产业一直是商南群众普遍认可的“短平快”产业项目。在往年,一户菇农种植1万袋香菇,自己要买菌种,打木料,建厂棚,前前后后忙碌近一年,年收入仅有4万元左右。去年,县上大力实施“借袋还菇”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思路,由海鑫农业等龙头企业负责从外地调运玉米芯、苹果树枝等,工厂化生产菌袋,标准化接种发菌,按照每袋2.5元的成本借给贫困户。待香菇收购时,企业再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协议价回收香菇进行精深加工,并回收废弃菌袋生产有机肥。据县相关部门测算,菇农承受的资金成本、市场风险降低了,劳动时间缩短了,收入却增加了近两成。
    商南县还结合全县电商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电商+脱贫攻坚”计划。利用“移动鹿城”电商平台,建立集产品展示、企业孵化、生产包装、农产品检测、仓储物流、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60家。建立过风楼镇电商创业基地和城区电子商务一条街,实行“电商企业+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到电商产业园区及电商企业创业就业,根据企业规模和用工需求,每个电商企业吸收1到200名贫困户未就业群众,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因地制宜,参与电商经济,实现产业脱贫。
    过风楼镇龙山电商创业基地成立于2016年11月份,基地创建还不到半年,这里便聚集了和发鞋厂等80余家企业入驻。原本是一个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小区居住近2000人,当地政府为解决搬迁群众搬得进、待得住、能就业难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移民小区200多间一楼商铺通过招商的形式,全部免费提供给电商创业人员,所有入驻企业在这里创业,免房租、免管理费,同时还提供2000元创业基金,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吸引了一大批电商企业和电商创业人员前来兴业。
    今年19岁的龚潮,原本住在离集镇30公里外的炭沟村青树垴组,享受政府“交钥匙”工程后,搬迁到龙山移民小区,现在住在移民小区楼上,在楼下开了一家手工艺品展销店。店里销售的手工艺品有木质陀螺、手串、晾衣架等,件件做工精美,都是由他高位截瘫的父亲加工制作。他通过在县电商中心参加电子商务培训班学到的网络知识,开办了自己的淘宝店,通过网络平台把这些精美的工艺品销售到北京、江苏、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几个月下来,龚潮的网络销售额近万元,在家门口创业,既照顾了家庭,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目前,商南县在抓好“四借四还”产业扶贫的同时,还通过电子商务,不断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入驻县电商产业园区的朝阳集团、神州实业、环球科技等40多家龙头企业,帮助全县3218户765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变成了“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