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全力打造凤凰文化旅游名镇
文章字数:1109
本报讯(宋杰)去年以来,柞水县紧扣“规划理念新、产业定位准、文化挖掘深、环境建设美”的要求,千方百计强基础、拓功能、提品位、厚底蕴、美环境、促统筹,着力提升凤凰镇文化旅游名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2016年,全镇接待游客人数达5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55%。
县上紧紧围绕“南北交融、秦岭凤凰”的文化内涵,以“楚汉文化为主,北方文化为辅”的形象定位,结合凤凰古镇特有的商埠文化、移民文化和民俗文化,先后编制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5个规划,逐步形成了“一心、两轴、三圈、六区”的空间布局。同时,坚持用规划指导开发建设,按照“一张规划统全局”的原则,严格规划管控,全面打造“中国最北方的南方古镇”。
2016年,该县在镇上重点实施了三大类8个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0%。其中,城镇景观工程完成了交通路、上海路、农贸市场段和315省道临街320户建筑仿古立面改造工程,3座蓄水坝及蓄水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城镇配套工程完成了后湾仿古商业街河堤建设、防渗工程、场地回填平整,实施了古街段4公里弱电架空线缆地埋工程;城镇环保工程完成了西门户区休闲长廊、牌楼、文化墙、花墙及景观围墙等工程,埋设了中包厢至飞星沟口6公里污水管网。
县上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环卫工作交由第三方陕西静能公司运作,投放环保垃圾桶1000余个,定点大型垃圾箱10余个,镇内垃圾日产日清,确保了古街环境干净卫生。先后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0余次,拆除违章建筑13个,清理占道经营52户,清运处理垃圾380余方,确保了古镇人居环境顺畅整洁。同时,对古民居、古建筑和22户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历史景点进行了以旧修旧设计,确保文物遗迹不破坏,文化元素不流失。
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八大件”“十三花”等特色饮食文化,不断创新演变新菜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美食菜肴,先后打造特色农家乐26家。盘活古镇酿酒文化、打铁文化,现做现卖的麻花、豆腐等特色产品受到游客普遍欢迎。组建渔鼓、二簧演艺、秧歌花棍、锣鼓高跷、龙灯舞狮等10余个民间社团组织,定期为游客开展演出活动,全年累计演出8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古镇的文化魅力。
县上按照“主要领导参与、分管领导包抓、县直部门包建、镇村具体负责”的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以县级领导任队长的项目包抓工作队,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20余次。坚持向上争取资金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精心策划包装、申报项目,全年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6亿元,招商投资1.5亿元。严格落实工程建设“五制”要求,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和规范化管理,抽调技术骨干每月入驻工地监督指导20天以上,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建立项目“周安排、月交账、季考核”工作机制,定期督查、通报,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县上紧紧围绕“南北交融、秦岭凤凰”的文化内涵,以“楚汉文化为主,北方文化为辅”的形象定位,结合凤凰古镇特有的商埠文化、移民文化和民俗文化,先后编制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5个规划,逐步形成了“一心、两轴、三圈、六区”的空间布局。同时,坚持用规划指导开发建设,按照“一张规划统全局”的原则,严格规划管控,全面打造“中国最北方的南方古镇”。
2016年,该县在镇上重点实施了三大类8个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0%。其中,城镇景观工程完成了交通路、上海路、农贸市场段和315省道临街320户建筑仿古立面改造工程,3座蓄水坝及蓄水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城镇配套工程完成了后湾仿古商业街河堤建设、防渗工程、场地回填平整,实施了古街段4公里弱电架空线缆地埋工程;城镇环保工程完成了西门户区休闲长廊、牌楼、文化墙、花墙及景观围墙等工程,埋设了中包厢至飞星沟口6公里污水管网。
县上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环卫工作交由第三方陕西静能公司运作,投放环保垃圾桶1000余个,定点大型垃圾箱10余个,镇内垃圾日产日清,确保了古街环境干净卫生。先后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0余次,拆除违章建筑13个,清理占道经营52户,清运处理垃圾380余方,确保了古镇人居环境顺畅整洁。同时,对古民居、古建筑和22户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历史景点进行了以旧修旧设计,确保文物遗迹不破坏,文化元素不流失。
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八大件”“十三花”等特色饮食文化,不断创新演变新菜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美食菜肴,先后打造特色农家乐26家。盘活古镇酿酒文化、打铁文化,现做现卖的麻花、豆腐等特色产品受到游客普遍欢迎。组建渔鼓、二簧演艺、秧歌花棍、锣鼓高跷、龙灯舞狮等10余个民间社团组织,定期为游客开展演出活动,全年累计演出8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古镇的文化魅力。
县上按照“主要领导参与、分管领导包抓、县直部门包建、镇村具体负责”的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以县级领导任队长的项目包抓工作队,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20余次。坚持向上争取资金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精心策划包装、申报项目,全年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6亿元,招商投资1.5亿元。严格落实工程建设“五制”要求,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和规范化管理,抽调技术骨干每月入驻工地监督指导20天以上,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建立项目“周安排、月交账、季考核”工作机制,定期督查、通报,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