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攻坚带来新变化
特约记者 李治军 通讯员 张祥海
文章字数:865
     
    2月18日,我们从商南县过风楼集镇出发,过了丹江桥,沿着沟谷底部的水泥路行驶10公里,就来到太平庄村梭子棚片区土岭组,空气里飘荡着代料香菇的特殊气息。
    “没有他们扶持,这路我们也铺不起来。水泥、沙都不用掏钱,只出劳力。”正在房前忙着拾掇香菇木屑料的田仁旺夫妇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家里坐。田仁旺家五口人,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
    我们看到,从田仁旺家房屋到门前公路的10多米连接道路和30平方米左右的庭院都硬化了。像田仁旺一样,在去年的脱贫攻坚中,由包扶部门出资出物,土岭、柳树墩、吊桥、梭子棚4个组公路沿线的60户村民的入户路和庭院全部免费实现了硬化,即使不是贫困户也从中受益。
    据了解,历经一年攻坚,过风楼镇705户2233名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在过风楼镇,我们切身感受到三大变化:基础设施多了,富民产业强了,村容村貌美了。
    “要想富,先修路。”其实,不仅仅是道路,还包括自来水、文化广场、庭院硬化等多个方面。双垣村修建的饮水工程,让304户1216人和双垣小学77名师生告别了吃水难历史。在联合村岩屋沟组,水毁路上的便民桥也已完工。借力包扶部门,13个村和社区基础设施“短板”得到修补,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同时,过风楼镇食用菌、核桃、养殖、土蜂蜜等产业增收效益日渐明显。“产业脱贫最重要,我们村有40户农户养蜜蜂,其中11户贫困户。户均养蜂10至20箱,年均增收5000元至1万元。”在白玉沟村党员活动室,村党支部书记余益喜高兴地说。
    “扶持政策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少不了。”过风楼镇县河口村副主任阮班凯感慨地说。据他介绍,县河口村刘家湾组贫困户刘维学本身有技术,去年得到5万元贴息贷款,种了1万袋香菇。加上父子俩打些零工,去年净收入2.5万元,一家四口脱了贫。柳树湾、白玉沟村利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项目,临街(路)修建了护墙,统一红色风格装饰了民居屋顶,村子更加靓丽。没有列入项目计划的村,也想方设法修建垃圾池,购置垃圾车,规范垃圾收集运输,加强绿化、美化,集中清理乱堆乱放等。在小栗园村,新建了1个垃圾填埋场、20个垃圾池,安装了181盏太阳能路灯,处处展现出生态文明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