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看金刚的画
吴龙
文章字数:2511

     
    祝金刚是从商洛山里走出去的画家。我与他自小同学,因画相识、因画相知,目睹了他艺术求索的艰辛与欢乐、付出与收获。
    金刚是著名画家赵振川先生的入室弟子,是颇具实力的中青年画家,现供职于陕西省艺术馆。金刚其人其画,赵振川曾这样评价:“金刚为人老实厚道,不善于言表,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了。他的构思、立意,应该说在山水画里,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点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能够把山水画和比较大的构思融合在一起,通过山水画去表现历史的情怀,应该说是比较难的。从这些年来他的画作,不难看出他在笔墨的节奏、笔墨的趣味等艺术语言上是下了功夫的。总体来讲,他取得成功了。”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之余,10多年来,金刚一直受聘于陕西省老年大学,兼职山水画教学。老年大学里跟金刚学习绘画的许多老同志说:“跟祝老师学画,不仅学的是一门绘画艺术,而且让我们找到了生活的快乐!他是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桥梁。”
    金刚的画,沉稳厚重而不失灵动,雄壮大气而不失丰富细腻,有形的笔墨形象后面总是有着无尽之思,这与他平日里文史哲兼修、诗书画并重,博览群书,爱好广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分不开。金刚是位有思想有抱负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题材广泛,但主要以大秦岭和黄土高原为创作背景,不论是巨幅长卷还是尺幅小品,其用笔的勾皴点染、用墨的浓淡干湿、色彩的素雅轻柔、构图的起承转合,各种绘画元素既独立存在又融会贯通,笔墨扎实而又气韵生动。概括起来,远、雅、新是其鲜明特色。
    金刚的山水画体现一个“远”字。中国山水画构图讲究“高远、深远、平远”,金刚深得其味。他的画面有纵深感,有方寸之间见万里的气度。他历时三年创作的巨幅长卷《太白揽胜》高100㎝,横6000㎝,准确地捕捉了秦岭主峰太白山深邃雄奇的生动神韵,画中既有“高远”让你体会山岳的雄健巍峨,逼人气势,又有“深远”让你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更有“平远”让你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全卷层峦叠嶂,流泉飞瀑,栈道盘曲,凸现秦岭主峰太白山无比壮阔雄伟的气概,堪称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力作。时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说:“观此秦岭长卷后尤其让我心生定力、敬畏自然,且顿觉自身渺小。”2011年金刚创作的山水长卷《故山如画屏》纵38㎝,横680㎝,近景巨岩大石,用大斧劈皴表现,块面分明,勾斫有力,岩缝、石间杂树丛生,林间小道盘山而上,田舍院落隐藏其中。画卷中段,顶天立地的峻岭峭壁、岩坡溪桥、弯弯山路通向幽壑。画面后段峰峦饱满圆润,近处屋舍俨然,良田桑竹、清溪萦回。金刚从水晕墨章中传达自然的精神,以充实而空灵的画面给观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原省人大副主任、著名书法家白云腾为这幅画题写了画名,原陕西省副省长张伟先生揽此长卷,欣然提笔题古风一首:“意境深邃天穹开,山岚林泉信手裁。座座峰峦苍翠色,此中何曾染尘埃。祝生自是如云手,脱去臼窠画坛来。”盛赞金刚画作的艺术境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金刚的山水画追求一个“雅”字。中国山水画自宋元始崇尚水墨为上,这种化繁为简的美学取向,更符合中国儒道思想所追求的那种平淡中庸、清静无为的境界。金刚深谙此道,胸中有一腔诗意,笔下便少了俗态,因而他的画“粗而不流于俗,细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无猥暗蒙尘之鄙格”。比如《商山秋赋》,金刚用乱柴皴、钒头皴以及破网皴等技法生动地表现出了一幅苍峻而宁馨的田园牧歌图,此画2003年获中国文联“诚信杯”全国美术作品展一等奖。《雨涤前山净》整体运用了拖泥带水皴法,完美地表现了山区雨后绿树浓覆、坡泥湿翠、溪水湍流的山川华滋、烟雨空濛的美好景象。他用阔笔湿墨画树、石块、坡地,以劲细流畅的线条画水流,充分描绘出雨后山石明净而润湿的效果,整幅画粗中有细、重中有轻,使人感到力与韵之美。和青绿、金碧山水画相比,水墨山水画要求画家具备更深厚的艺术涵养,因为后者在画面的叙事性和装饰效果上失去了前者不少优势。纵观金刚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水墨为主,崇尚水墨为上的文人画审美观,所以整个画面朴素干净,构图宏阔典雅,内容充实丰富,生活气息浓郁,大气高雅,既有山寺庙堂的清静超凡,又有村夫山妹的质朴端庄、秀丽淡雅。他以山为德、水为性皴擦点染出一幅幅桃花源般的理想仙境,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倾吐着内心的天地爱恋和优雅韵致。
    金刚的山水画还着意一个“新”字。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是他的职责与使命,他秉承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为艺之道,在传统里吸取营养,在生活中发现素材灵感,以巧妙的构思和苍厚质朴的笔墨,大多表现浑朴苍茫西北风光的作品,既不同于今人,更不同于古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诸如欣喜陕南通高速公路的《穿越》《秦岭深处》,抒写陕北高原石油开发新貌的《高原春深》,歌咏退耕还林后粮丰林茂、衣食无忧美好家园的《田家衣食无厚薄》《老树》《陕北高秋》等。这一大批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热情赞美新生活,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他关注时代脉搏,弘扬人间正气,多次深入陕北、陇东革命根据地体验生活,创作出《寨子湾秋色》《秋到梁家河》《远去的记忆》等凝聚着深厚人文情怀的佳作,笔情墨韵间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厚土胜地的热爱之情。金刚没有也无意于追逐时风,他奉行为人生而艺术,更在乎作品思想的新颖与深邃。近年他创作的大画《蚀》,以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时空的物象拼接组合在一起,表达出了一种不屈的生命挣扎状态和体验。通篇使用灰黑色的主色调,不仅凸现了人的压抑、苦闷,人为物异、心为形役,更传递了人们对碧水蓝天的无限向往之情,披露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异化和文明的悖论,寄托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在批判现实主义日益稀缺的当下,这种强烈的人本关怀理念,使他的作品更摄人心。
    艺术即化自然为精神,欣赏艺术即在人化的自然中关照自我。金刚的山水画也不例外,他的画自然是他内心世界的流露。他的画里有草木滋生的欣喜、田野泥土的馥郁、灵泉出岫的欢唱、村舍烟岚的舞蹈,那是画家与画中景物完全融而为一的写照。用金刚的话说就是:不仅彰显着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浓浓的江山社稷情结,而且是落实人生的关怀——既让生活中有一个实在,也让生活中有一点空灵,让人在世界这个广袤家园中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