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八大产业”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
——金丝峡镇二郎庙村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文章字数:1733
二郎庙村群众在栽种茶叶
二郎庙村的光伏发电已惠及群众
     
    通讯员 冯庭记 柯鑫 记者 杨森
    阳春三月,走进商南县金丝峡镇二郎庙村,只见武关河畔修路工人们正紧张施工,香菇基地、散养鸡养殖场内工人正在搭建大棚,田间地头核桃、油桐、桃树茁壮成长,茶园里龙井茶苗迎风招展,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
    二郎庙村地处商南县金丝峡镇东南角、武关河下游。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87户1512人,其中贫困户163户489人。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精心指导,村上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抓住脱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四个重点”,集中攻坚、合力推进,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快速致富。
    “量身订制”寻找产业脱贫“金钥匙”
    去年以来,二郎庙村按照“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统筹引领、长中短产业结合、多项目立体覆盖”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行“三产联动”精准脱贫模式,着重培育食用菌、散养鸡、茶叶、光伏发电、生漆、核桃、红桃、油桐“八大产业”,长短结合,联动发展。为了抓好这八大产业,市县包扶部门和村上反复研究论证,征求贫困群众意见,采取“参股建园、利益共享”的方式,将95户贫困户纳入食用菌产业、40户纳入茶叶产业、40户纳入散养土鸡产业、61户纳入光伏产业,把所有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纳入合作社里。目前,该村“八大脱贫产业”已完成投资700余万元,新建的100万袋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基地、3.5万只生态散养鸡基地正在紧张施工,新建的280亩茶园、100亩生漆、60亩水蜜桃园,改造的420亩老茶园、补栽的2万棵龙井茶苗以及油桐、核桃、散养鸡养殖等“八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近期将建成投用,61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补齐短板”扫除脱贫致富“拦路虎”
    “这下可好了,水泥路马上就要修到我家门口,出门方便多了。”二郎庙村贫困户刘海芳望着眼前正在修建的水泥路高兴地对记者说。
    去年以来,商南县将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工程,一次性为二郎庙村规划了7条水泥路,其中通村路4.5公里、通组路2条4.8公里、产业路4条10.9公里。同时,谋划实施了安全饮水、河堤修复、农网改造、人工湿地、土地开发整理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补齐交通、水利、通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短板”上不断发力,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破解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0亩,通村道路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施工,4条产业路路面平整完成,其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四清四改”助推村居环境“靓起来”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二郎庙村按照“小投入、大变样,巧整治、显风貌”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以武关河为轴、以原蒋家庄、二郎庙村为核心环境卫生整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清垃圾、清杂物、清河道、清庭院,改房、改厕、改圈、改灶,建沼气”行动,使村容村貌整治常态化,让人居环境一天天美起来。并依山就势、“四旁”植树,因户施策、美化庭院,就地取材,破旧立新,着力打造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香菇为主题的美丽乡村。目前,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一户多基”腾退摸排统计等工作稳步推进,村级污水处理系统、简易垃圾回收点建设、河堤修复加固、毕家湾至二郎庙村公路建设等各项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移风易俗”共推文明乡风“浓起来”“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必须跟上来。该村坚持把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按照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同步提高的要求,配建了二郎庙村农家书屋,规划新建一处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组织群众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活动,让群众文化生活美起来;正在筹建一个互助幸福院,专门为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就餐、养老服务,让村里老人生活美起来;制定二郎庙村村规民约,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倡导“孝悌忠信、崇德向善”“节俭办事、厚养薄葬”的文明风俗,努力让乡风民风美起来;组建农村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共建一个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二郎庙村。
    如今,二郎庙村的“八大产业”已托起群众脱贫致富梦,引领贫困群众迈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