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周有光的文化坚守
赵宏
文章字数:1526
    112岁的周有光在金鸡报晓之春走了,老人给中国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使中国拼音成为世界文化符号的一部分。“活到老,学到老”的周有光精神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中华大地之上。
    当春节前,看到大报小报对周有光的报道,我有些吃惊,一个112岁高龄的老人,活的是如此的曲折,活的是如此的丰富,活的是如此的潇洒,走的是如此的安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都自称是文学爱好者,自称是码字工,文化人称谓满天飞,作家屡屡皆是,但又有几人知道周有光,有几个人知道我们每天接触的文字、语言的渊源。当看了周有光的报道后,我自感惭愧。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常州图书馆的一楼,有三个人的铜像:瞿秋白、赵元任和周有光。我对周有光名字的认识是1995年在南京东南大学实习后参观常州图书馆时第一次知晓。周有光的父亲,一个晚清秀才,后办了一个国学馆,招学生教国文。良好的家庭熏陶,使周有光自幼聪明好学,中学毕业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大学,同时被两所大学录取。在贵人的资助下,周有光上了价格昂贵的圣约翰大学。“五四运动”和“五卅惨案”,周有光都有不同参与。后又东渡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经济学。1935年回国后,一边在光华大学教书,一边在银行里兼职。抗战爆发,周有光去了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曾经陪爱因斯坦聊天。在美国期间,周有光的业余时间对语言上了兴趣。并经常给《语文》杂志写稿。1949年又回到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1955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文字工作会议,周有光受邀参加,后被周恩来总理挽留,转型做了语言文字学家。
    1955年的语言文字改革,一方面,对汉字进行简化,并改竖排为横排;另一方面,制定规范的汉字拼音方案。周有光的贡献,在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完善和制订。周有光提出汉语拼音的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语化。
    1991年,85岁的周有光退休,90岁到100岁,他出版了文集《百岁新稿》,100岁后出版《朝闻道集》。2005年,百岁的周有光提出:“终身教育,百岁自学”的概念。110岁后,周有光还每天通过网络、手机上网。
    一个经历了晚清政府、民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朝代的百岁老人,是什么精神支持他一路走过,我深深的思索,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周有光受益最大的处世哲学是他母亲留给他的一句话:“度量要大,遇到困难不要消极”。今天,家风和家训是新时期家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周有光母亲的话应该算是他的家训,我觉得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
    周有光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造诣,得力于爱因斯坦一句话的启发,那就是“人的差异在于业余”。周有光就是靠业余时间的学习成为语言学家的。我们每个人八小时工作之外,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我们生活在这个盛世年代,更应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用业余时间读颂经典,丰富自己的内心。
    经济学和语言文字,是相差甚远的两个学科,周有光却经历了这个跨越,而且还作出了极大的成就。我们现代好多年轻人,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就自称老了。看到周有光的学习精神,我们有何可言老。
    按照最新的网络和国际社会对人的划分,三十岁以下是幼年,三十岁至五十岁是青年,五十岁至七十岁是中年,七十岁以上才是老年。我们工作着的人都应该算是青年,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深造,不断进取。
    生命是个过程,精神才是永恒。周有光长命百岁的精神是学习。学习不仅可以进步,而且可以养生。它是治疗脑梗塞,脑萎缩的良方,还可以预防治疗老年痴呆症。看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
    周有光参与创造了汉语拼音,一代代国人幼时的诵读,是对他永远的纪念。汉语拼音只是他人生价值的一部分。更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在漫长的时光里的文化坚守。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应该汲取的文化精神,文学爱好者更应该做好我们的文化坚守,走好我们的文化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