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只要勤劳 就能脱贫
文章字数:1257
        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改善他们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是我们最大的牵挂。3月18日是周末,我和同事走访了在镇安县回龙镇万寿村包扶的贫困户,看看他们的现状,听听他们的想法,讲讲最新的扶贫政策。
    8:30,我们见到了包扶贫困户李玉才。他个子不高,黝黑的脸,穿着一身沾满了泥的迷彩服,在回龙镇街道给人刷墙做零工。看到我们,他脸上露出些许喜悦。当他向我们走来时,见他走路一瘸一瘸的,特别严重,我们震惊了。他一条腿严重残疾,仅凭脚和脚尖站立,干着超重的体力活,支撑着一个家。看到我们,他只憨憨的笑,双手不停的在衣角边搓来搓去。
    通过唠家常得知,李玉才50岁,母亲是他的寄托,女儿是他的希望。他的妻子在大女儿6岁那年去世,家里现在有四口人:母亲79岁,整天迷迷糊糊;大女儿在安康学院上大二,很懂事;小女儿是他哥的孩子,由于大哥一家人都不在了,由他养着,但是他也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只有和家在长安的弟弟共同出力,保证孩子吃得饱、有学上。
    李玉才说他尽最大的努力,每年为孩子出3000元,再难必须做到。李玉才身体不好,打工不是长远之计,发展产业才是长期脱贫的事。于是,他的妻弟给买了1万元的猪苓种子让他种上,鼓励他说,赚了慢慢还,由于天太热全赔了。他感觉挺对不起妻弟,想搞点养殖,山上缺水也不行。李玉才说,去年,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全让野猪给毁了,他只有照旧起早贪黑行走在务工路上。但是他和别人不一样,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沿着崎岖陡峭的小路,下到公路边的水井挑回两桶水。别人只需要半个小时的事,对他来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再为母亲做点饭放在锅里,白天自己不在家时,母亲好自己热着吃,然后,他争分夺秒的往工地赶。
    他家距离镇政府有5公里,距离公路有1.5公里。9:40,我们到了他在半山腰的家。山上只有他一户人家。当我们踏上他家的道场时,最先看到的是三间破旧的土房,年的味道刚刚褪去,木门两边的春联已不太完整。环顾四周,道场上杂草丛生。当我们转过身,看到了老婆婆。她向我们望了望,一句话也没有,只是用手拨弄着火钳准备加点火,然后在盆里搓起衣服来。
    李玉才介绍说,这是他的母亲,耳朵有点背,整天不说话,与小狗为伴。进到他的灶房,锅里有些剩饭还冒着热气,案板上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他说看来母亲早饭还没吃,这是母亲拾掇的。看到这些,我们的帮扶干部眼圈红了,不自觉从衣兜里掏出一些钱递给他,他就是不接,嘴里不停的说,你们能来看我,并帮我出主意就满足了,这钱我不能要。
    当问他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他沉思了好一会说,我们全家都有低保,在去年快过年的时候,县包扶部门扶贫局还给送来了米、面、油,镇村干部也来看过;“三带四联”企业给他发了一季度的分红钱1000元;大女儿上大学,在县上申请了学生贷款6000元,村上帮忙办了个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1.2万元。今年,听说扶贫局还给办了“扶贫保险”,这样他的心更踏实了,下半年就可以搬到政府集中建的搬迁点,再也不用为水的事发愁了。他说,政府这样关心我,我要好好干,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母亲晚年生活的好一些,等女儿大学毕业工作了,一切就会好起来的。(薛付全张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