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洛源
文章字数:4711
蔡天一和他的同事
祝金刚在老家洛源写生
文/图 刘剑锋
地域封闭的洛源,供人们生存的空间狭小,但是古镇曾经喧嚣和热闹的日子,世代熏染并启迪着洛源人,让洛源人骨子里有着一种强烈地走出洛源小天地的欲望。他们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想融入到外面的世界,在那里证明自己,找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天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很容易就能够看到洛源人,看到那些靠个人打拼而卓有建树的洛源人的影子,甚至在国外。
画家祝金刚
走出洛源狭小的天地,在洛源人那里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欲望。
祝金刚是走出洛河源头的一个代表。
公元1982年,和我在洛南中学共过被窝的祝金刚,考入西安某财经学校。几年后,因学业成绩优异,当时国家又急缺财会人才,祝金刚自然被分配到省级机关。但是,做小学老师的父亲背着洛源的土特产来了,他苦苦地哀求学校要他的儿子回洛南。祝金刚和周围许多人无法理解做小学老师的想法,他无法做出别的选择,只能屈从。于是,刚刚20岁的祝金刚只好无限依恋地回望着繁华喧嚣的西安街头,长叹一口气,把背影留给长安城,随父亲回到洛南,在县审计局做了一名普通的审计干部。
外表木讷迟钝的祝金刚是喝着洛河水长大的,其内心的灵秀与聪慧犹如洛河边花草如茵的原野,风情万种。用我的话来说,除了不会生孩子,没什么是他做不了的。工作之余,他几乎什么都做,从水电到家用电器,没有他不敢捣鼓的,而且捣鼓得有鼻子有眼。那时候人们是多么穷啊,许多东西是买不起的,于是,他从老家拉来木头,拿起锯子挥起刨子自己做家具,衣柜、书橱、床铺一个个做出来;他做乐器,做出了小提琴、二胡,闲时邀我们到他家里听他演奏,虽然乐器属于自己想当然制作的野路子那种,他的演奏技巧又实在不敢恭维,但他却陶醉其中,自得其乐,物我两忘。虽然有些五音不全,他却喜欢唱歌,唱得我们浑身起鸡皮疙瘩,他却全然不顾。而且还尝试着作曲,创作一些缠缠绵绵的歌曲。他还喜欢摄影,省吃俭用买来专业的相机,胶卷当然不能自己制造,就自己来冲印照片,买来显影定影剂,做一个木箱子,弄来几只透镜、一支破旧的镜头,按照光学原理,制作了“金刚牌”冲印机,在家里洗印照片。洗印好的照片,就挂在墙上,傻呆呆地自我欣赏,优哉游哉。他喜欢文学、电影电视作品,常常抱着大部头的作品埋头穷啃,常常对影视作品和我发表的小说散文评头论足,说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金刚耳朵背,据他说是父亲嫌他不好好学习拿耳光搧的结果,因而他说话生怕别人听不清,总是可着嗓门,听他说话像听街头两千响的炮仗,你常常不得不替自己耳膜的安全担心。
虽然是学财会的,虽然爱好是那么广泛,但是他却有一个被他视作生命的东西,那就是书画艺术。父亲在小学是教美术的,金刚耳濡目染,自小就跟着父亲写写画画,画人物,画柜子,画洛源的花鸟鱼虫。如果说小时候父亲的熏染只是一种爱好的话,那么,后来画画就成了他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结。他一门心思要做一个画家,做一个有出息的画家,而要做这样的画家在他看来必须要走出洛河。平日里埋头绘画,啃书本,自己琢磨,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走出狭小的县城,走到更为广阔的世界里去。他认为要成为一个画家,待在小小的洛南县城自己跟自己较劲,要么就此沉沦消失,要么就孤芳自赏,唯我自尊,老子天下第一,到头来却是井底之蛙,落个“画匠”之名都是最好的结果,祝金刚不想这样。于是,他请假自费去西安进修,去西安美术学院师从大师,以圆画家之梦。这一去就是几年。几年后,金刚眼界大开,创作跃上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境界和高度。
金刚喜读书,善钻研,又生性聪敏,这使得他成为一个从来不靠技法而靠思想和心灵去创作的画家。博览群书的他,谈起哲学、文学、书画理论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俨然一个学府超卓的理论家。祝金刚及其作品自然得到了画界的认可和赏识。这样,在放弃留在西安的20多年后,他又费尽千辛万苦回到了西安,做了一个职业画家。
到了西安,他还是不满足,先后到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去深造。如今的祝金刚已经成功地立足古都长安并卓有建树,他的作品在全国和省上屡获大奖,是长安城里呼风唤雨的画家。他是陕西省老科协书画院副院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艺术馆副研究员、中国文化馆协会书画委员会委员。
想法多多的祝金刚是洛河边的画家当中少有的用思想而不是技法来作画的画家,这或许是他能够在名家林立的长安画坛立足并成功发展的原因之一。
洛源“三墨客”
洛源有大家所熟知的“三墨客”:祝金刚,崔武豪,李中合。
崔武豪,或许因为人长得粗粝豪放,不修边幅,类似于黑社会头子,举手投足有一股子豪爽凌厉的味道,故洛源人均称他为“老武”。老武也是特能折腾的人物,用洛源话来说就是很能“成精”。
老武的家就在洛源镇的洛河边,房子依河而建,一伸脚就能踏进洛河水里。他出生在洛河的水声里,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洛源,在洛源娶妻生子,然后贩木材、开照相馆、开药店,挖空心思来养家糊口。虽然不得不为生计而四处奔波,但是和祝金刚一样,他是个有想法有野心的人,他不想把光阴荒废在小小的洛源镇庸常而琐碎的日子里。在骨子里他以为写字画画才是他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事情,自小便临贴《玄秘塔》,后学二王、怀素等古圣先贤。平日里矢志不渝地苦练书法,悉心钻研,经常跑到县城和书画界的人士厮混。眼界开阔,想法多了,老武不满足了,于是,已经50多岁的老武干脆从洛源跑到西安,历尽千辛万苦,拜了书法大师石宪章为师。有了这样的老师,老武的书法创作脱胎换骨,令书界另眼相看。
就这样,在长长的岁月里,一个土生土长、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系统书法理论研习的洛源汉子,一点点地把自己磨砺成一个书法家。老武的书法天质朴拙,点画自如,用笔酣畅,渐成一风。他出版了书法作品集,在西安举办个人作品展,又在西安买了房子,穿梭于长安城书画名家之间,交流切磋,勤奋创作,成为一个职业书法家。
今年,他一本新的书法作品集也即将出版。
生于1954年的李中合,在商洛学院长期担任中文系教学工作。现在,已经退休的他并没有闲着,作为中国古典戏剧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商洛市文艺批评协会主席、商洛诗词学会副会长,他搞书法,写评论,编杂志,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叫“菜牛”的洛源人
洛南人有个有趣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在姓氏上给人取外号,比如姓白的,一般被叫做“白日鬼”,姓刘的,当然是“刘捣鬼”,姓屈的常常很不幸,叫做“蛆条子”,不一而足。
洛源有个蔡鑫生,朋友们给他取了两个外号:“菜牛”“菜包子”。
在洛源乃至洛南,菜牛是指出产于洛南本土的牛,也就是土牛,千百年来其用途很单一,就是用来犁地、耙耱、拉磨的,不如秦川牛那么有力气,也不如秦川牛那么体格彪壮,但是生性木讷憨厚,任劳任怨。蔡鑫生被称作“菜牛”,不仅仅因为他姓蔡,还因为他长得人高马大,力气大又善于出力流汗,憨厚本分,任劳任怨,又处事审慎,做事认真,讲究细节更追求完美,“菜牛”之名于他倒是贴切,何况他还在畜牧局做过副局长,牛羊鸡狗的事情他管过。至于“菜包子”之名,纯粹因了他的姓。“包子”在汉语发声中属于爆破音,一声喊出去,有力度,有爆发力,响亮、高亢,因而,喊一声“包子”力道十足,他也高兴。
蔡鑫生也是枕着洛河水声长大的洛源人,年仅16岁就考入大学,是当时洛南县考入大学的学生当中年龄最小的,在大学里有比他大10多岁的同学。1980年大学毕业时,他也就18岁。毕业后蔡鑫生被分配到保安中学做了语文老师,虽然年轻,用老师们的话说乳臭未干,但其出色的教学能力却为师生所认可,很快就当了学校的教导主任,成为当时洛南最年轻的教导主任。之后又调入洛南中学教授语文,可谓桃李满天下。后因工作需要,他调到县委工作,在这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他先后在县政协、畜牧局、卫生局等单位工作。7年前,喜欢文学和摄影的他,到广播电视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和所有洛源人一样,蔡鑫生工作审慎认真,一丝不苟,如同洛源人说的那样,谁都不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一定要努力地做到更好,不留遗憾。因此,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领导,他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严谨务实,都让他做出了让人认可的业绩和成就。
蔡鑫生是学中文的,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有自己的文学梦想。大约20多年前,他听说洛南成立了文学创作学会,我是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找到我,小心翼翼地说:“能不能把我也吸收进去?我爱这个。”我说当然行。他还要会员证,但是会员证已经发完,只剩几个填写错的会员证,我把写错了的涂抹掉,填上他的名字,贴上他的照片。虽然是涂抹过的会员证,他依然高兴得小牛犊子似地跳起来。虽然爱好文学,自己也有好多好多的想法,但是繁忙的工作让他无从拿起笔来写写画画,几十年来让他遗憾不已。后来又喜欢上摄影,工资不高,却舍得买来高端的专业机器,在忙碌之余的假日或者周末,经常约上朋友,背上相机,到处走一走,屁股撅得如牛一样,哪怕是面对一朵简单的狗尾巴花,都要围着360度起卧坐立,拍个大半天,认真得不行,用朋友的话说就是特能“日晃”。
他说,如果有一天他闲下来了,不仅要继续搞摄影,还要拿起笔来写他的文章,写洛源,写洛河,写洛河边的山山水水,村舍人家。他说,其实洛河每天都在他身体里流过……
加拿大的洛源人深山或许更能够成就欲望。因为偏远,因为环境的幽闭,因为生活的艰难,洛源人似乎比别处的人更加努力地要挣脱并走出这静静的街头、哗哗的流水,这飘荡着浓郁的药材的清香,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在洛源镇周围小小的山野,随便走进哪个村舍,都会找到在外做事的人家。
在遥远的加拿大,就有一个洛源人的影子。他叫蔡天一,今年30岁。2005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洛南中学考入浙江大学,毕业后的200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原本可以顺利地再去读博士,但是他不想去搞学问搞研究,他要搞实业,这是他所喜欢的,而且他相信自己在实业中更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放弃了继续深造。
卡尔加里市又称卡城,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脉。因为其多元化的经济,卡尔加里被全球城市GAWC列为第2级世界都市。卡尔加里拥有极高的个人和家庭收入,低失业率和高人均GDP,在2011—2012年的美洲未来城市排名中,卡尔加里被评为拥有第三生活质量的城市,而且连续于2012—2014年被排在全球最宜居城市第五位,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
当然,蔡天一并非只看中这些。卡尔加里拥有加拿大87%的油气公司和66%的煤矿企业,这里的工程师密度是全加拿大第一,他要在这竞争极为激烈的工程师行列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来证明一个中国人的价值。于是,通过严格的筛选考察,蔡天一进了这里一家闻名世界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蔡天一以洛源人的认真严谨和勤奋聪慧,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就这样,一个中国人、一个来自中国陕西洛南县洛源小镇的年轻人,在加拿大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蔡天一决定就留在这里。他的想法是,不仅做好公司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他还可以在公司业务方面与中国开展联系,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事情。
蔡天一是蔡鑫生和妻子李粉琴的儿子。虽然儿子那么优秀,但是在医院工作的李粉琴却常常会抱怨:待那么远,不在身边孝敬大人,没良心。而蔡鑫生不这么看,儿子走入社会就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父母的;只要儿子优秀,只要有出息,为社会做贡献,在哪儿都行。
蔡鑫生现在最心急的是儿子还没有成婚。他希望儿子尽快找个女朋友结婚,了却他和妻子的心愿。他担心的是儿子会不会给他找个洋媳妇回来?他自己不会外语,只会哈喽OK,和儿媳妇怎么沟通?还有,按照西方习惯,洋媳妇一到家就要和大人拥抱亲吻,向来保守的他,要不要和儿媳妇弄这个事情?他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是烦恼……
事实上,渴望走出狭小天地的洛源人,是渴望着走出小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精彩的洛南人的一个缩影。
祝金刚在老家洛源写生
文/图 刘剑锋
地域封闭的洛源,供人们生存的空间狭小,但是古镇曾经喧嚣和热闹的日子,世代熏染并启迪着洛源人,让洛源人骨子里有着一种强烈地走出洛源小天地的欲望。他们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想融入到外面的世界,在那里证明自己,找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天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很容易就能够看到洛源人,看到那些靠个人打拼而卓有建树的洛源人的影子,甚至在国外。
画家祝金刚
走出洛源狭小的天地,在洛源人那里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欲望。
祝金刚是走出洛河源头的一个代表。
公元1982年,和我在洛南中学共过被窝的祝金刚,考入西安某财经学校。几年后,因学业成绩优异,当时国家又急缺财会人才,祝金刚自然被分配到省级机关。但是,做小学老师的父亲背着洛源的土特产来了,他苦苦地哀求学校要他的儿子回洛南。祝金刚和周围许多人无法理解做小学老师的想法,他无法做出别的选择,只能屈从。于是,刚刚20岁的祝金刚只好无限依恋地回望着繁华喧嚣的西安街头,长叹一口气,把背影留给长安城,随父亲回到洛南,在县审计局做了一名普通的审计干部。
外表木讷迟钝的祝金刚是喝着洛河水长大的,其内心的灵秀与聪慧犹如洛河边花草如茵的原野,风情万种。用我的话来说,除了不会生孩子,没什么是他做不了的。工作之余,他几乎什么都做,从水电到家用电器,没有他不敢捣鼓的,而且捣鼓得有鼻子有眼。那时候人们是多么穷啊,许多东西是买不起的,于是,他从老家拉来木头,拿起锯子挥起刨子自己做家具,衣柜、书橱、床铺一个个做出来;他做乐器,做出了小提琴、二胡,闲时邀我们到他家里听他演奏,虽然乐器属于自己想当然制作的野路子那种,他的演奏技巧又实在不敢恭维,但他却陶醉其中,自得其乐,物我两忘。虽然有些五音不全,他却喜欢唱歌,唱得我们浑身起鸡皮疙瘩,他却全然不顾。而且还尝试着作曲,创作一些缠缠绵绵的歌曲。他还喜欢摄影,省吃俭用买来专业的相机,胶卷当然不能自己制造,就自己来冲印照片,买来显影定影剂,做一个木箱子,弄来几只透镜、一支破旧的镜头,按照光学原理,制作了“金刚牌”冲印机,在家里洗印照片。洗印好的照片,就挂在墙上,傻呆呆地自我欣赏,优哉游哉。他喜欢文学、电影电视作品,常常抱着大部头的作品埋头穷啃,常常对影视作品和我发表的小说散文评头论足,说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金刚耳朵背,据他说是父亲嫌他不好好学习拿耳光搧的结果,因而他说话生怕别人听不清,总是可着嗓门,听他说话像听街头两千响的炮仗,你常常不得不替自己耳膜的安全担心。
虽然是学财会的,虽然爱好是那么广泛,但是他却有一个被他视作生命的东西,那就是书画艺术。父亲在小学是教美术的,金刚耳濡目染,自小就跟着父亲写写画画,画人物,画柜子,画洛源的花鸟鱼虫。如果说小时候父亲的熏染只是一种爱好的话,那么,后来画画就成了他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结。他一门心思要做一个画家,做一个有出息的画家,而要做这样的画家在他看来必须要走出洛河。平日里埋头绘画,啃书本,自己琢磨,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走出狭小的县城,走到更为广阔的世界里去。他认为要成为一个画家,待在小小的洛南县城自己跟自己较劲,要么就此沉沦消失,要么就孤芳自赏,唯我自尊,老子天下第一,到头来却是井底之蛙,落个“画匠”之名都是最好的结果,祝金刚不想这样。于是,他请假自费去西安进修,去西安美术学院师从大师,以圆画家之梦。这一去就是几年。几年后,金刚眼界大开,创作跃上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境界和高度。
金刚喜读书,善钻研,又生性聪敏,这使得他成为一个从来不靠技法而靠思想和心灵去创作的画家。博览群书的他,谈起哲学、文学、书画理论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俨然一个学府超卓的理论家。祝金刚及其作品自然得到了画界的认可和赏识。这样,在放弃留在西安的20多年后,他又费尽千辛万苦回到了西安,做了一个职业画家。
到了西安,他还是不满足,先后到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去深造。如今的祝金刚已经成功地立足古都长安并卓有建树,他的作品在全国和省上屡获大奖,是长安城里呼风唤雨的画家。他是陕西省老科协书画院副院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艺术馆副研究员、中国文化馆协会书画委员会委员。
想法多多的祝金刚是洛河边的画家当中少有的用思想而不是技法来作画的画家,这或许是他能够在名家林立的长安画坛立足并成功发展的原因之一。
洛源“三墨客”
洛源有大家所熟知的“三墨客”:祝金刚,崔武豪,李中合。
崔武豪,或许因为人长得粗粝豪放,不修边幅,类似于黑社会头子,举手投足有一股子豪爽凌厉的味道,故洛源人均称他为“老武”。老武也是特能折腾的人物,用洛源话来说就是很能“成精”。
老武的家就在洛源镇的洛河边,房子依河而建,一伸脚就能踏进洛河水里。他出生在洛河的水声里,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洛源,在洛源娶妻生子,然后贩木材、开照相馆、开药店,挖空心思来养家糊口。虽然不得不为生计而四处奔波,但是和祝金刚一样,他是个有想法有野心的人,他不想把光阴荒废在小小的洛源镇庸常而琐碎的日子里。在骨子里他以为写字画画才是他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事情,自小便临贴《玄秘塔》,后学二王、怀素等古圣先贤。平日里矢志不渝地苦练书法,悉心钻研,经常跑到县城和书画界的人士厮混。眼界开阔,想法多了,老武不满足了,于是,已经50多岁的老武干脆从洛源跑到西安,历尽千辛万苦,拜了书法大师石宪章为师。有了这样的老师,老武的书法创作脱胎换骨,令书界另眼相看。
就这样,在长长的岁月里,一个土生土长、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系统书法理论研习的洛源汉子,一点点地把自己磨砺成一个书法家。老武的书法天质朴拙,点画自如,用笔酣畅,渐成一风。他出版了书法作品集,在西安举办个人作品展,又在西安买了房子,穿梭于长安城书画名家之间,交流切磋,勤奋创作,成为一个职业书法家。
今年,他一本新的书法作品集也即将出版。
生于1954年的李中合,在商洛学院长期担任中文系教学工作。现在,已经退休的他并没有闲着,作为中国古典戏剧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商洛市文艺批评协会主席、商洛诗词学会副会长,他搞书法,写评论,编杂志,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叫“菜牛”的洛源人
洛南人有个有趣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在姓氏上给人取外号,比如姓白的,一般被叫做“白日鬼”,姓刘的,当然是“刘捣鬼”,姓屈的常常很不幸,叫做“蛆条子”,不一而足。
洛源有个蔡鑫生,朋友们给他取了两个外号:“菜牛”“菜包子”。
在洛源乃至洛南,菜牛是指出产于洛南本土的牛,也就是土牛,千百年来其用途很单一,就是用来犁地、耙耱、拉磨的,不如秦川牛那么有力气,也不如秦川牛那么体格彪壮,但是生性木讷憨厚,任劳任怨。蔡鑫生被称作“菜牛”,不仅仅因为他姓蔡,还因为他长得人高马大,力气大又善于出力流汗,憨厚本分,任劳任怨,又处事审慎,做事认真,讲究细节更追求完美,“菜牛”之名于他倒是贴切,何况他还在畜牧局做过副局长,牛羊鸡狗的事情他管过。至于“菜包子”之名,纯粹因了他的姓。“包子”在汉语发声中属于爆破音,一声喊出去,有力度,有爆发力,响亮、高亢,因而,喊一声“包子”力道十足,他也高兴。
蔡鑫生也是枕着洛河水声长大的洛源人,年仅16岁就考入大学,是当时洛南县考入大学的学生当中年龄最小的,在大学里有比他大10多岁的同学。1980年大学毕业时,他也就18岁。毕业后蔡鑫生被分配到保安中学做了语文老师,虽然年轻,用老师们的话说乳臭未干,但其出色的教学能力却为师生所认可,很快就当了学校的教导主任,成为当时洛南最年轻的教导主任。之后又调入洛南中学教授语文,可谓桃李满天下。后因工作需要,他调到县委工作,在这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他先后在县政协、畜牧局、卫生局等单位工作。7年前,喜欢文学和摄影的他,到广播电视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和所有洛源人一样,蔡鑫生工作审慎认真,一丝不苟,如同洛源人说的那样,谁都不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一定要努力地做到更好,不留遗憾。因此,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领导,他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严谨务实,都让他做出了让人认可的业绩和成就。
蔡鑫生是学中文的,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有自己的文学梦想。大约20多年前,他听说洛南成立了文学创作学会,我是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找到我,小心翼翼地说:“能不能把我也吸收进去?我爱这个。”我说当然行。他还要会员证,但是会员证已经发完,只剩几个填写错的会员证,我把写错了的涂抹掉,填上他的名字,贴上他的照片。虽然是涂抹过的会员证,他依然高兴得小牛犊子似地跳起来。虽然爱好文学,自己也有好多好多的想法,但是繁忙的工作让他无从拿起笔来写写画画,几十年来让他遗憾不已。后来又喜欢上摄影,工资不高,却舍得买来高端的专业机器,在忙碌之余的假日或者周末,经常约上朋友,背上相机,到处走一走,屁股撅得如牛一样,哪怕是面对一朵简单的狗尾巴花,都要围着360度起卧坐立,拍个大半天,认真得不行,用朋友的话说就是特能“日晃”。
他说,如果有一天他闲下来了,不仅要继续搞摄影,还要拿起笔来写他的文章,写洛源,写洛河,写洛河边的山山水水,村舍人家。他说,其实洛河每天都在他身体里流过……
加拿大的洛源人深山或许更能够成就欲望。因为偏远,因为环境的幽闭,因为生活的艰难,洛源人似乎比别处的人更加努力地要挣脱并走出这静静的街头、哗哗的流水,这飘荡着浓郁的药材的清香,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在洛源镇周围小小的山野,随便走进哪个村舍,都会找到在外做事的人家。
在遥远的加拿大,就有一个洛源人的影子。他叫蔡天一,今年30岁。2005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洛南中学考入浙江大学,毕业后的200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原本可以顺利地再去读博士,但是他不想去搞学问搞研究,他要搞实业,这是他所喜欢的,而且他相信自己在实业中更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放弃了继续深造。
卡尔加里市又称卡城,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脉。因为其多元化的经济,卡尔加里被全球城市GAWC列为第2级世界都市。卡尔加里拥有极高的个人和家庭收入,低失业率和高人均GDP,在2011—2012年的美洲未来城市排名中,卡尔加里被评为拥有第三生活质量的城市,而且连续于2012—2014年被排在全球最宜居城市第五位,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
当然,蔡天一并非只看中这些。卡尔加里拥有加拿大87%的油气公司和66%的煤矿企业,这里的工程师密度是全加拿大第一,他要在这竞争极为激烈的工程师行列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来证明一个中国人的价值。于是,通过严格的筛选考察,蔡天一进了这里一家闻名世界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蔡天一以洛源人的认真严谨和勤奋聪慧,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就这样,一个中国人、一个来自中国陕西洛南县洛源小镇的年轻人,在加拿大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蔡天一决定就留在这里。他的想法是,不仅做好公司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他还可以在公司业务方面与中国开展联系,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事情。
蔡天一是蔡鑫生和妻子李粉琴的儿子。虽然儿子那么优秀,但是在医院工作的李粉琴却常常会抱怨:待那么远,不在身边孝敬大人,没良心。而蔡鑫生不这么看,儿子走入社会就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父母的;只要儿子优秀,只要有出息,为社会做贡献,在哪儿都行。
蔡鑫生现在最心急的是儿子还没有成婚。他希望儿子尽快找个女朋友结婚,了却他和妻子的心愿。他担心的是儿子会不会给他找个洋媳妇回来?他自己不会外语,只会哈喽OK,和儿媳妇怎么沟通?还有,按照西方习惯,洋媳妇一到家就要和大人拥抱亲吻,向来保守的他,要不要和儿媳妇弄这个事情?他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是烦恼……
事实上,渴望走出狭小天地的洛源人,是渴望着走出小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精彩的洛南人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