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策执行力
文章字数:2520
69岁的刘泽美老人勤快利落,种了一辈子庄稼,在土地上没有少费心机,但产量始终提不上来:“靠种地翻身没指望了!”
山阳县中村镇回龙寺四组贫困户刘泽美只有2.5亩薄田,由于光照时间短,一年只能种些洋芋和玉米,五口之家依靠打些零工买粮食吃。精准扶贫以来,他家的生活开始了新变化,山坡栽植了15亩板栗、3亩花椒树,刚零星挂果就卖了1000多元,加上其他政策性补贴和务工,去年就有2万元收入。老人说:“做梦都没有想到如今政策这么好,过去群众要交摊派、各种税收,现在政府还无偿给贫困户发放1000元产业发展资金。”
脱贫政策一抓到底,产业补助资金落地生根,加快了山阳县脱贫攻坚步伐。据了解,2016年,全县累计发放各类惠民补贴资金2.39亿元,其中为贫困户发放低保救助、五保供养、教育资助、生态补偿、合疗报销等各类补助资金1.53亿元。
“三线落实”强责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资金,贫困户致富如蹬“天梯”,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返贫再返贫。
打破制约贫困户脱贫“瓶颈”,山阳县从资金投入入手。县上积极争取中省市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设立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的比例安排,确保年增幅不低于20%,将县级专项资金向脱贫攻坚倾斜。增加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县级对中省市下达的各类专款,可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涉及贫困村的财政支持的微小型项目,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
在脱贫攻坚推进上,该县创新出三线落实机制。强化县级领导、镇办、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力量一条线”,由县委书记带头包抓一个脱贫示范镇,每名县级领导包抓程度深的两个村,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抓一个贫困村,实行捆绑考核、同奖同罚,使各级领导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脱贫攻坚。强化镇办村、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帮扶责任一条线”,采取每个单位包抓一个村、每名干部包扶6至7户贫困户的办法,倒逼各级干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始终带着责任落实、带着感情帮扶。强化职能部门、政策兑现、措施落实“政策措施一条线”,实行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并把督查结果列入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脱贫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兑现到位山阳县不断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同时,采取“政府多方统筹、部门项目捆绑、群众投工投劳”的办法,县财政筹集资金1亿元,撬动各类建设资金5亿元,确保每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达6亿元以上。据统计,2016年,该县仅惠民补贴一项,共发放资金2.39亿元。
政策“红利”促发展
“农民种自己的地,发展自己的产业挣钱,政府一分一厘不取,还给贫困户倒贴!”山阳县十里街道办事处花古墓村四组杨鹏拿到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喜出望外,他指着圈里膘肥体壮的150只山羊,“我正愁没有发展资金,帮扶干部就协调解决了5万元贴息贷款,这下我可以在山沟里扩大规模了。”
花古墓村立地条件较差,全村397户1467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42户502人。去年,县上狠抓政策落实,全村35户贫困户产业贷款达175万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87户13万元,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355户15891.5亩206589.5元。全村累计发放低保金、五保金、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养老保险、老龄补贴、残疾补贴等各类惠民补贴资金近200万元。“国家400万元资金投入,不脱贫都对不起党。”村文书王有良说。
政策性补贴都是一样的,就拿银花镇孙家湾村来说,全村去年发放产业直补资金3.4万元,组织储备金贷款31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偿资金5万元,各类低保、医保、五保等救助资金36万元,粮食直补资金6.36万元,教育助学资金5.9万元,组织贫困户易地搬迁7户,享受补助资金52.5万元。但不同的是,该村依托中药材、核桃、畜禽养殖三大产业,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以每亩年300元租金流转群众土地,贫困户有劳动力、土地和产业扶持资金三种任选或全选入股方式,参与集体经济。除了动态的劳动力和土地,每股2000元资金,年可分红280元。
当然,国家的钱除了惠民政策补贴外,其初衷是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输血”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漫川关镇万福村用足用活产业扶持和金融扶持政策,去年落实产业扶持资金157户30万元,办理产业扶持贴息贷款52户280万元。该村新发展茶叶1200亩,带动贫困户85户,核桃板栗建园2700亩,140户贫困户受益林果,全村43户贫困户养鸡6万只,羊420只,中华蜂220箱,种植黄姜、猪苓、苍术等中药材2600亩……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特殊群体有保障
精准扶贫,弱势群体该咋办?他们的步伐能否跟上小康的队列?山阳县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不让一个人掉队!
针对弱势群体,山阳县制定了三类低保标准:A档251元每人每月,B档210元每人每月,C档100元每人每月。同时,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每年每人发放6000元,分散供养每年每人发放5500人。
在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脱贫办法。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报销后的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为70%,封顶线为2万元。对于一般困难群众住院报销后救助起付线为2万元,救助比例为40%。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或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救助对象在充分享受各项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后,仍无法达到脱贫的标准的,可通过临时救助,按脱贫标准补足差额。
各种补助建立动态调整和增长机制。老龄补贴按照年满70-7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年满80-8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年满90-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200元;年满10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卫生补助按照参合最低生活保障患者因病住院,适当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在各类保险、救助支付后的缺口资金,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贫困残疾人实行一级每人每月80元,二级每人每月50元,三级每人每月30元,四级每人每月20元的生活补贴。对十八周岁以下的残疾儿童实行一级每人每月120元,二级每人每月100元,三级每人每月80元,四级每人每月60元的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实行一级支起、视力、精神、智力、多重等五类残疾人按每人每月100元补助。对暂时没有能力缴费的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中度残疾人、计划生育双女户和五保户五类特殊人员,上年度未缴费的分别进行100元、200元、175元、200元和300元缴费人口补贴。
山阳县中村镇回龙寺四组贫困户刘泽美只有2.5亩薄田,由于光照时间短,一年只能种些洋芋和玉米,五口之家依靠打些零工买粮食吃。精准扶贫以来,他家的生活开始了新变化,山坡栽植了15亩板栗、3亩花椒树,刚零星挂果就卖了1000多元,加上其他政策性补贴和务工,去年就有2万元收入。老人说:“做梦都没有想到如今政策这么好,过去群众要交摊派、各种税收,现在政府还无偿给贫困户发放1000元产业发展资金。”
脱贫政策一抓到底,产业补助资金落地生根,加快了山阳县脱贫攻坚步伐。据了解,2016年,全县累计发放各类惠民补贴资金2.39亿元,其中为贫困户发放低保救助、五保供养、教育资助、生态补偿、合疗报销等各类补助资金1.53亿元。
“三线落实”强责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资金,贫困户致富如蹬“天梯”,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返贫再返贫。
打破制约贫困户脱贫“瓶颈”,山阳县从资金投入入手。县上积极争取中省市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设立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的比例安排,确保年增幅不低于20%,将县级专项资金向脱贫攻坚倾斜。增加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县级对中省市下达的各类专款,可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涉及贫困村的财政支持的微小型项目,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
在脱贫攻坚推进上,该县创新出三线落实机制。强化县级领导、镇办、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力量一条线”,由县委书记带头包抓一个脱贫示范镇,每名县级领导包抓程度深的两个村,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抓一个贫困村,实行捆绑考核、同奖同罚,使各级领导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脱贫攻坚。强化镇办村、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帮扶责任一条线”,采取每个单位包抓一个村、每名干部包扶6至7户贫困户的办法,倒逼各级干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始终带着责任落实、带着感情帮扶。强化职能部门、政策兑现、措施落实“政策措施一条线”,实行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并把督查结果列入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脱贫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兑现到位山阳县不断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同时,采取“政府多方统筹、部门项目捆绑、群众投工投劳”的办法,县财政筹集资金1亿元,撬动各类建设资金5亿元,确保每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达6亿元以上。据统计,2016年,该县仅惠民补贴一项,共发放资金2.39亿元。
政策“红利”促发展
“农民种自己的地,发展自己的产业挣钱,政府一分一厘不取,还给贫困户倒贴!”山阳县十里街道办事处花古墓村四组杨鹏拿到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喜出望外,他指着圈里膘肥体壮的150只山羊,“我正愁没有发展资金,帮扶干部就协调解决了5万元贴息贷款,这下我可以在山沟里扩大规模了。”
花古墓村立地条件较差,全村397户1467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42户502人。去年,县上狠抓政策落实,全村35户贫困户产业贷款达175万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87户13万元,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355户15891.5亩206589.5元。全村累计发放低保金、五保金、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养老保险、老龄补贴、残疾补贴等各类惠民补贴资金近200万元。“国家400万元资金投入,不脱贫都对不起党。”村文书王有良说。
政策性补贴都是一样的,就拿银花镇孙家湾村来说,全村去年发放产业直补资金3.4万元,组织储备金贷款31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偿资金5万元,各类低保、医保、五保等救助资金36万元,粮食直补资金6.36万元,教育助学资金5.9万元,组织贫困户易地搬迁7户,享受补助资金52.5万元。但不同的是,该村依托中药材、核桃、畜禽养殖三大产业,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以每亩年300元租金流转群众土地,贫困户有劳动力、土地和产业扶持资金三种任选或全选入股方式,参与集体经济。除了动态的劳动力和土地,每股2000元资金,年可分红280元。
当然,国家的钱除了惠民政策补贴外,其初衷是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输血”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漫川关镇万福村用足用活产业扶持和金融扶持政策,去年落实产业扶持资金157户30万元,办理产业扶持贴息贷款52户280万元。该村新发展茶叶1200亩,带动贫困户85户,核桃板栗建园2700亩,140户贫困户受益林果,全村43户贫困户养鸡6万只,羊420只,中华蜂220箱,种植黄姜、猪苓、苍术等中药材2600亩……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特殊群体有保障
精准扶贫,弱势群体该咋办?他们的步伐能否跟上小康的队列?山阳县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不让一个人掉队!
针对弱势群体,山阳县制定了三类低保标准:A档251元每人每月,B档210元每人每月,C档100元每人每月。同时,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每年每人发放6000元,分散供养每年每人发放5500人。
在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脱贫办法。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报销后的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为70%,封顶线为2万元。对于一般困难群众住院报销后救助起付线为2万元,救助比例为40%。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或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救助对象在充分享受各项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后,仍无法达到脱贫的标准的,可通过临时救助,按脱贫标准补足差额。
各种补助建立动态调整和增长机制。老龄补贴按照年满70-7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年满80-8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年满90-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200元;年满10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卫生补助按照参合最低生活保障患者因病住院,适当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在各类保险、救助支付后的缺口资金,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贫困残疾人实行一级每人每月80元,二级每人每月50元,三级每人每月30元,四级每人每月20元的生活补贴。对十八周岁以下的残疾儿童实行一级每人每月120元,二级每人每月100元,三级每人每月80元,四级每人每月60元的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实行一级支起、视力、精神、智力、多重等五类残疾人按每人每月100元补助。对暂时没有能力缴费的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中度残疾人、计划生育双女户和五保户五类特殊人员,上年度未缴费的分别进行100元、200元、175元、200元和300元缴费人口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