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探索城市基层党建“3456”工作法
文章字数:1671
本报讯(通讯员 王峰 江学树 特约记者 孙传卿)商南县委从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入手,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主体社会化、方法社会化、资源社会化,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探索推行“3456”工作法,积极构建以县委为龙头、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着力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能力,切实增强党在城市基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夯实“三级责任”。按照“组织有力、运转高效”的理念,建立县委、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联动机制。夯实县委的第一责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汇报座谈会,定期分析研判基层党建状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夯实街道党工委的直接责任,在城关街道党工委组建城市基层党建党委,设立城市基层党建指导办公室,实行每月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做好城市基层党建的日常办公和协调指导。夯实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责任,在城市社区建立党委,吸纳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为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兼职委员,实行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行区域化、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内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网络媒体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实施兜底管理。
提升“四化服务”。按照“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理念,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拓宽服务内容,灵活服务方式,强化党组织功能,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区域化管理党员,推行“五管合一”模式,对居民党员“直管”,对在职党员“双管”,对离退休党员“接管”,对流动党员“参管”,对下岗企业党员“重管”。集约化服务群众,采取组建志愿服务队、编制服务项目书、结对帮扶等形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助残助学、扶贫济困、便民服务等活动。制度化调解纠纷,创新党建群建工作机制,建立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聘请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和老党员等担任义务调解员,做到“一站式办理,当场调处;一揽子解决,终结矛盾”。立体化优化环境,完善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活动,创新文化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实施“五联共建”。按照“大党建、大组织、大开放”的理念,推进“三打破三融合”,即: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动党建融合,打破各自为政障碍、推动工作融合,打破相互封闭藩篱、推动感情融合,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融合共进、整体提升。实行组织联建、事务共商,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结成对子、共同提高。实行发展联谋、责任共担,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同谋划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社区居民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事宜。实行实事联办、服务共享,社区党委与驻区单位互相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开展双向认领,相互提供服务。实行活动联谊、资源共用,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信息共享、阵地共享,建立党组织活动开放点,面向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开放。实行文明联创、矛盾共调,订立居民公约,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商户、文明工地等创建活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六个保障”。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整合各类人才、政策、资金、项目,为城市基层党建提供强力支撑。配强社工队伍,拓宽选人视野,对6000户以下居民的社区配备16-18名工作人员、6000户以上的社区配备18-20名工作人员。建好服务场所,按照“四室四中心一校一厅”标准,建成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场所。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提高社区党建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及社区干部报酬。拓宽干部出路,加大从社区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公开选拔优秀社区书记担任街道领导干部。健全网络体系,建立县级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库。创新考核机制,建立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跟踪问责问效制度,实行日常督查、季度点评、半年考核、年终奖惩。
夯实“三级责任”。按照“组织有力、运转高效”的理念,建立县委、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联动机制。夯实县委的第一责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汇报座谈会,定期分析研判基层党建状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夯实街道党工委的直接责任,在城关街道党工委组建城市基层党建党委,设立城市基层党建指导办公室,实行每月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做好城市基层党建的日常办公和协调指导。夯实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责任,在城市社区建立党委,吸纳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为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兼职委员,实行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行区域化、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内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网络媒体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实施兜底管理。
提升“四化服务”。按照“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理念,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拓宽服务内容,灵活服务方式,强化党组织功能,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区域化管理党员,推行“五管合一”模式,对居民党员“直管”,对在职党员“双管”,对离退休党员“接管”,对流动党员“参管”,对下岗企业党员“重管”。集约化服务群众,采取组建志愿服务队、编制服务项目书、结对帮扶等形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助残助学、扶贫济困、便民服务等活动。制度化调解纠纷,创新党建群建工作机制,建立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聘请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和老党员等担任义务调解员,做到“一站式办理,当场调处;一揽子解决,终结矛盾”。立体化优化环境,完善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活动,创新文化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实施“五联共建”。按照“大党建、大组织、大开放”的理念,推进“三打破三融合”,即: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动党建融合,打破各自为政障碍、推动工作融合,打破相互封闭藩篱、推动感情融合,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融合共进、整体提升。实行组织联建、事务共商,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结成对子、共同提高。实行发展联谋、责任共担,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同谋划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社区居民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事宜。实行实事联办、服务共享,社区党委与驻区单位互相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开展双向认领,相互提供服务。实行活动联谊、资源共用,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信息共享、阵地共享,建立党组织活动开放点,面向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开放。实行文明联创、矛盾共调,订立居民公约,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商户、文明工地等创建活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六个保障”。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整合各类人才、政策、资金、项目,为城市基层党建提供强力支撑。配强社工队伍,拓宽选人视野,对6000户以下居民的社区配备16-18名工作人员、6000户以上的社区配备18-20名工作人员。建好服务场所,按照“四室四中心一校一厅”标准,建成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场所。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提高社区党建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及社区干部报酬。拓宽干部出路,加大从社区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公开选拔优秀社区书记担任街道领导干部。健全网络体系,建立县级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库。创新考核机制,建立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跟踪问责问效制度,实行日常督查、季度点评、半年考核、年终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