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探访“卢灵洛县乡政府”革命旧址纪念馆
文/图 郭夏季 樊菊荣 杨凯峰
文章字数:1651





  “卢灵洛县乡政府”解放战争革命旧址纪念馆,位于洛南县灵口镇上寺店村,距县城69公里,距灵口镇22.5公里。
  从清泉山下的上寺店村,沿着陡峭狭窄的水泥台阶向上约30米,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映入眼帘,上书“革命旧址纪念亭”。穿过纪念亭,便看到了一座楼门,上书“革命旧址纪念馆”7个金色大字,两边书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保护文物开发旅游”,下联是“振兴经济繁荣老区”。楼门两边靠着院墙从左到右依次立着3块石碑,左边的一块上书“修缮祖师庙碑记”,右边的第一块上书“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卢灵洛县乡政府”,第二块上书“洛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楼门,是一个不甚大的院子,正前方是一座雕梁画栋、花门花窗的祖师庙,威严威武,厚重厚实,让人心里顿生庄严肃穆之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屋脊和两边的两堵马头墙,造型古朴典雅,结构复杂繁琐,令人赞叹不已。
  院子左右两侧的走廊上悬挂着玻璃橱窗,详细地记载着这座院子见证过的那段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1946年7月下旬,跟随李先念司令员中原突围进入陕南商洛地区的原河南军区司令员黄霖命中原部队三旅旅长闵学胜所部,奉命开拔到豫陕边境的卢(今卢氏县)灵(今灵宝市)洛(今洛南县)三县毗邻的三角地带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
  8月上旬,经中央军委及李先念和中原军区副政委任质斌批准,第四地委、行署决定,地委书记许子威在洛南峦庄(今属丹凤县)宣布成立了卢灵洛自治县委县政府。郭纶任县委书记,张威任副书记,陈韧任县长,曹志坚任副县长,霍俊亭任武装指挥长,陈振山任副指挥长。全县辖木桐沟、灵口、犁牛河、秦池、横间5个区。8月下旬,县委县政府移至今上寺店祖师庙办公,地县曾多次在此开会。
  10月11日,卢灵洛县委县政府在此成立了上寺店乡政府。后又成立了灵口区政府及所辖除上寺店乡之外的大庄、白脸河两个乡政府。
  新政府成立不久,便遭遇了胡宗南与河南邓县、内乡、嵩县、卢氏等县保安团以及商洛清剿指挥谢辅三计万余人发动的“清剿”行动。在豫鄂陕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的统一指挥和地方游击武装的有力配合下,反“清剿”斗争取得了胜利。
 11月下旬,敌人不甘心,又发动了第二次“清剿”。二、四地委、分区遵照中央“既要善于化整为零,又要善于化零为整”的指示,及时组织野战部队,牵敌于外线,配合内线反“清剿”斗争,掩护边区主力北渡黄河休整。县上的干部有的随主力北渡,有的就地化整为零,坚持斗争。中心县委领导遵照上级指示,率领洛北支队和地方游击队千余人,坚持反“清剿”斗争,掩护主力北渡,巩固革命根据地。傅育卿乡长则继续留守上寺店,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边区主力北渡后,卢灵洛形势再度恶化,敌十七师配合地方反动武装,对上寺店、庙台、丁塬、大庄、卢氏实行全面“清剿”,到处“封门堵窗”“移民并村”,坚壁清野,对群众实行烧杀抢掠。在岔口、铁炉、草滩、阳阴、铁铜沟、牛蹄烧毁民房38座110余间,赶走牲畜100余头,群众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但是,上寺店人民变得更加坚定,更加热爱党和人民军队,他们紧密配合人民解放军游击队,同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在斗争中,上寺店村民苏俊华、王庭兰、孙玉印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区、乡及六团20多名干部、伤员安全转移,而第一中队指导员戴绍斌等100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牛蹄沟羊堂掩埋着的烈士忠骨,成为这场战斗的最好见证。
 12月,在边区主力和地方干部相继离开根据地后,卢灵洛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化,斗争更趋残酷。为坚持敌后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中共卢灵洛工委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乡长傅育卿、武装指挥长霍俊亭多次秘聚此地。
  1947年初,在他们的筹划下,成立了第一支卢灵洛游击大队,由周道春任连长、郭生祥任副连长。游击队先后到庙湾、丁塬一带组建地方武装,吸收当地群众肖兔娃、乔文忠、乔生辉、孙天社等30余人参加游击队,实行减租减息,动员群众支前,开展地方游击战争。
  “卢灵洛县乡政府”解放战争革命旧址,1983年被洛南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保护完整,修复一新,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陕西、河南两省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瞻仰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