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保安生机
文/图 刘剑锋
文章字数:4059
叶军平的食品有限公司效果图

李师傅与李家挂面

  北控渭华、西据蓝天、南去商州、东入县城的保安镇,既为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重镇。历史悠久的商贸活动成为保安一道特殊的风景,经商做生意成为一种传统,绵延不绝,代代相继。或许正因为如此,家庭手工、民间作坊在这里格外引人注目。而当下,交通便捷、市场氛围浓厚的保安镇又成为投资创业的理想选择。这一切,让保安充满生机与活力。
  老李家挂面
  2017年2月24日,陕西广播电视台1018陕广新闻《生财有道》栏目邀请到了一位来自洛南县保安镇西坝村年已六旬的李师傅。洛河边土生土长的李师傅,虽然是个很少在省城走动的乡下人,虽然是第一次坐在电台演播室,但是一点也不怯场,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说到高兴处竟眉色飞舞。其实李师傅并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但是来到广播电视台不是干别的,而是讲述他早已烂熟于心、捣鼓了一辈子的手工空心挂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李师傅叫李长满,做手工挂面是他的家传手艺。据他说,老李家做手工挂面差不多有千年历史。
  洛南人喜欢吃挂面,也会做挂面。洛南民间有“夏有挂面,金子不换;冬吃挂面,胜似神仙”之说,挂面是洛南民间离不了的“长寿面”、“相亲面”、“月子面”。洛南手工挂面历史悠久,据传始于西汉,传说武则天就特别喜欢洛南的两样东西,一个是核桃,一个就是挂面,因而洛南手工挂面自然就成了长安城的皇室贡品。
  走遍洛南村村落落,做挂面的人林林总总。但像李长满师傅这样祖祖辈辈做挂面的在洛南并不多。而像李师傅能够把保安“老李家挂面”做成一个品牌,其产品广受青睐的,在洛南也是鲜有。
  李师傅是从他爷爷和父亲那里学的制作挂面的手艺,10多岁便开始起早贪黑做挂面。
  保安的挂面好在哪里?有洛河边的山泉水,有洛源保安高寒山区的小麦,而李师傅做挂面的小麦甚至不拿到电磨子去磨,而是在古老的石磨子上磨,他说石磨子上磨出的麦面有浓浓的麦香;还有,就是李师傅的一双巧手,一种憨厚老实、从不投机取巧的本分。
  做挂面是个细心活儿,要沉得住气,耐得住繁琐,舍得出力气。
  挂面是经和、擀、盘、绕、醒、吊、晾等工序制作而成。
  和面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软硬是和面的关键。李师傅说四季不同,水和盐的比例就不同。和面是个力气活儿,翻来覆去地揉搓,还不能打乱面团的纹理。李师傅和面讲究“三光”,即面和好后,要手光、盆光、面团光。和好的面要放置一段时间,类似于发酵,称为“醒面”。然后是擀面,将面擀开来切成长条,在案板上反复搓滚成圆棍,再将搓好的面棍儿一根根、一层层地盘起来,放进面槽里再醒面发酵,即盘面。发酵之后再一根根取出来,缠绕在杆子上,称“绕面”。下来将绕在杆子上的面棍儿放进面槽,让其自然垂吊,就是“吊面”。面槽是要盘在地面的,地上一般要铺上草,上面要封盖,且不能封严,既保持面槽内的湿度和温度,又能让面透气儿。挂面在面槽里吊好了,拿出来插在杆子上晾晒干透,便宣告完成。
  李师傅说,他做挂面大约要20多道工序,哪一道工序做不到,这挂面就会有瑕疵。
  李师傅做挂面40多年,都是起五更睡半夜的,完全依照老祖宗的手艺来做,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每一个环节都自己掌控,这样才能对得起吃挂面的人。
  李师傅的手工挂面集白、细、韧、筋、香于一体,细如丝、白如雪,口感爽滑筋道,营养丰富。他自豪地说,他的挂面除了水和盐没有任何添加,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李师傅说,做挂面,诚实守信最重要,缺斤少两,不卫生不健康,你的生意就做不长。
  为了满足市场,2016年4月李师傅创立了“满家福手工挂面家庭农场”,雇了村里的劳力和他一起来做。2016年12月他又成立了“洛南县老李家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更多的人一道做挂面,增加收入。
  他还有个想法,把家庭农场合作社做大,工人和技术人员达到100多个,日产量突破2000斤。
  做挂面是个老手艺。在李师傅看来,这个老手艺从来就没有老过。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怎么会老呢?老手艺就如同亲手做出来的挂面,永远都是新的。
  这就是老手艺的生机所在。
  因此,李师傅不想让做挂面的手艺失传。他把这老手艺传授给了儿子、做教师的李念平,他希望儿子以及更多的人来传承手工挂面的老技艺,让洛南这个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以发扬光大。
  李师傅还是个很潮的人。他懂得互联网。让儿子借助互联网销售,让老李家手工挂面走向大江南北,让更多的人吃到这个洛河上原生态的绿色健康食品。
  洛河上的好东西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分享才是。李师傅说。
  叶军平,洛河岸边找新路
  2017年春天,在漫天飘舞的春雪里,保安老镇西边的洛河岸边,一家名为“陕西盛德隆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加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这是在洛南投资的第一个大型食品加工企业。
  这家企业的老总叫叶军平。
  2003年,作为洛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洛南水泥厂)管理人员,38岁的叶军平突然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正式工作,下海闯荡。这个决定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历史悠久的洛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当时正经历着发展史上一段辉煌时期,洛河建材的“洛河”品牌闻名遐迩,产品在市场上炙手可热,而叶军平又是洛河建材管理层的骨干,妻子是公司的出纳,夫妻有稳定的收入,小日子过得安安稳稳,而且他又年届不惑,实在不是能够折腾得起的年龄了。但叶军平却在这个时候选择辞职,公司和周围的亲友都在挽留,但无济于事。对此,朋友们有个较为一致的看法:这小子,在水泥厂工作时间长了,脑子让水泥糊了。
  辞职后的叶军平来到西安,和一位朋友合伙做调味面制品生意。朋友说,你出来带3万元就行了,他怕不够,带了5万元过去。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5万元如同他在西安街头喷出的一个哈欠,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年后,叶军平已经举债10多万元。那个时候10多万元可以在西安买一套房子,而当时他在洛南都没有房子。在常人看来,这是撞在西安城墙上了,差不多把家底都折腾殆尽,早已嘴眼乌黑灰头土脸了,但是叶军平却出奇地平静。出来闯荡,一帆风顺的事情只有神仙能够做到。他走在长安街头,告诉自己:西安城这么大,别人能够立足,我叶军平为什么不能?
  2004年,用叶军平的话说就是“裤子湿了立着尿”,他干脆借债把厂子盘过来自己做,注册成立“金猫食品厂”,专业生产调味面制品。
  产品做出来了,投到市场,却几乎有一半的产品遭遇退货,愿因很简单:质量过不了关。退回的产品一毛五分钱卖给养猪户喂猪。
  叶军平开始南下广州上海,寻专家,买技术。在湖南,他找到一位长期做调味面制品的老板,只有3句秘诀,人家要价5千元,囊中羞涩的叶军平一咬牙给了。
  回到厂子,叶军平重金请来技术人员,培训员工,关起门来一遍遍尝试,什么时候做出质量过硬、消费者放心的产品,什么时候投放市场。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产品出来了,他请来专家和客商品尝鉴定,再继续尝试,直到做出令各方满意和放心的产品。
  产品投放市场,大受欢迎。从此,叶军平一发而不可收。
  经过10多年的打拼,位于西咸新区的金猫食品厂已由最初投资10多万元、年销售十几万元的小厂,发展到现在的投资规模超过500多万元、年销售1000多万元的调味面制品企业,解决就业人员50多人;“金猫”系列产品已经成为行业的知名品牌,他本人还担任西安市工商联食品商会常务副会长。
  这个从洛河边的水泥厂子走出的洛南人,终于在竞争激烈的西安调味面制品市场开拓出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从2015年开始,又有一件事让他头疼不已:订单如雪片飞来,客商的电话一个接一个,都是催货的,有的甚至骂娘。
  原因很简单,企业品牌创出去了,质量有口皆碑,市场越做越大,但是西安周边城市化步伐加快,劳动用工日见匮乏,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无法满足客商需求。
  怎么办?另寻劳动力充足的地方建新厂,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唯一的选择。
  叶军平在西安周围跑了好多地方,甚至到宁夏,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2015年秋季他回到洛南老家,站在洛河边,突然灵机一动,何不在老家建厂?有优质的洛河水、优质的洛南食材,还有充足的劳动力。恰好又遇到了保安镇党委书记王勇,王勇招商的热情和诚意打动了他。于是,他决定在保安投资办厂。2016年,投资3600万元、拥有调味面制品、豆制品、坚果炒货和糕点4大类别、4条生产线的“陕西盛德隆食品有限公司”项目落户保安。现在,投资1800万元的一期调味面制品生产线即将建成,可解决保安当地100人就业,4条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8000万元,可解决300人就业。
  洛河岸边是叶军平的第二次创业,他的目标是在这里“打造明星企业、制作良心产品”。他以为这是他回报故里的最好方式。
  叶军平的陕西盛德隆食品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初步定于2017年7月投产。
  正在紧锣密鼓修建的厂区大门外,同样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的是洛河岸边一条贯通洛南与西安的大通道——洛灞二级公路。
  叶军平相信,这里将为他打开一片新的创业发展的天地;因此,他的愿望将像面前的这条路,伸向远方。
  洛河边走出的歌手
  元扈山传说仓颉刻字的那面悬崖下的村子里,出了个歌手,他叫吴栋。
  初中毕业的吴栋因家庭贫寒,1995年,小小年纪便去了山西河津市建筑工地打工。自幼喜欢唱歌的他,在工地上经常为工友唱歌,很快就成了“工地歌星”。1997年一个偶然机会,吴栋被推荐给了当地的一个乐队。不久又被山西运城学院一个声乐教授发现,推荐其到校业余学习了3年文化课和声乐课。2000年,吴栋和当地一支乐队在山西的河津、运城、临汾、介休、太原等地演出。凭着他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吴栋的演唱功底突飞猛进。2001年,吴栋回到了家乡,参加各类大赛,并多次在商洛市和陕南三市电视歌手大赛中获奖。2010年10月,吴栋在省文联举行的乡村歌手选拔赛上脱颖而出,于11月和其他4位陕西歌手赴云南昆明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暨第一届乡村歌手大赛全国总决赛,最终取得好成绩。
  但是吴栋知道,只靠唱歌是无法养活一家老小的。于是,他尝试做音乐产业,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在市场里闯一闯。
  洛河边的人永远是不满足的。吴栋深知自己歌唱功底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在小小的洛南县城做音乐,但是音乐的功力和境界不能低。于是,他自费到艺术院校去学艺,甚至奔赴北京去深造。
  他说,他是洛河边一个贫苦出身的农民娃,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告诉人们,洛河边的农民娃也是可以闯出来的,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