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压不垮的坚韧脊梁
文章字数:2617
近日,在柞水县乾佑镇车家河村召开的脱贫表彰大会上,村民霍开盛披红戴绿,成为村里耀眼的明星,引来了大家羡慕的眼光。从2016年3月开始,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乘着扶贫的东风,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白手起家,硬是靠自己的苦干、实干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村里最大的养殖产业致富户。
5月22日,为了亲眼目睹霍开盛的养殖场,我们从村活动室旁的小路进沟,步行了七、八里山路。老霍见我们来到,便忙拉着我们去参观他的养猪场、养鸡场。他门前的两排猪舍里养着30余头黑猪;河对岸以及上坡的空地里,圈养着成片的鸡苗,老霍告诉我们目前鸡存栏有4000只。“我还建有温室,用来孵化鸡苗,温室孵化很讲究:第一个周温度要保持在37℃左右,要适当提高湿度……”老霍边说便拉着我们去参观他的温室,里面设备齐全,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是这偏远山沟里的贫困户?
这位朴实的农民此时是满面笑容;谈起他的养殖产业,他总能讲个不停,从如何分辨鸡种、如何给猪测体温、如何用粮食配饲料,到如何用药、如何配种,他分明就是活生生一个养殖专家。看着自己一手建起来的产业园,他的表情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
紧紧攥住改变命运的希望
“被选为贫困户的时候,我觉得很不光彩,但是没有办法……”两年前,霍开盛家的生活已经相当的困难,早年在外打工的他,一次意外使他的脚粉碎性骨折,之后再也不能出力干重活,顶梁柱瞬间出现的裂痕让这个家庭岌岌可危。后来女儿又考上了大学,长子霍国军为了让妹妹完成学业,出门打工,用微薄的收入帮父亲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霍开盛为了分担儿子的压力,开始把地里的菜拉去县城里卖,没有人知道腿脚不方便的他是如何拉着一车菜走出十几里山路的,而他却坚持下来了,如此日复一日,一家人总算是勉强糊口。
村里将霍开盛选为贫困户后,包扶干部黄河来到他家了解情况,看到霍开盛如此费力的支撑着这个家庭,便对他说:“你办一个养殖场,国家有政策支持,你去贷款,我来给你担保!”没有拿定主意的霍开盛将这件事告诉了儿子,霍国军连夜便从外地赶回来。“爹,仅卖菜只能勉强过日子,要脱贫还是要发展产业!”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霍开盛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拿到沉甸甸的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后,霍开盛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同时一个理想中的养殖场已在他脑中初具雏形。计划动工时,镇上、村上干部也都来帮忙,他们忙着帮做规划、拉尺子,这让老霍的心里格外热乎。
万事总是开头难,建厂的砖石要从崎岖的山路运到家门口,光这就费了相当的力气。父子俩凭着创业的热情和吃苦的精神,靠这一笔贷款建起了大棚、鸡舍、猪圈、温室;之后老霍又去杨凌拉回来第一批猪种,又引进了孵化鸡。在第一批资金用尽后,他强压住心中的不安,又贷款8万元补充设施。虽然担着风险和压力,但面对初具规模的养殖场,父子俩却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第一批黑猪茁壮的成长起来,母猪也能下崽了,产崽那几天,每天晚上要有人看守,霍开盛就和媳妇轮流守夜,以保证母猪顺利生产。回想起每次照看母猪生产时,老霍只是笑着说:“在那几天里照看母猪、猪仔就和照看自己媳妇儿、娃一样。”一句轻松的玩笑话,其中包含的坚信与苦楚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识字也能成“专家”
“国家政策好,我们一定要自己努力干。”霍开盛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回想起最艰难的日子里,四处借钱无果的自己是多么的绝望,即便是开朗的老霍在这时脸上也闪过一丝阴霾。穷则思变,就是在那时,霍开盛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的命运。
对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他总是主动去学习,我们在他的桌子上看到了高高的一摞养殖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些都是他建设初期自费买回来的。老霍并不识字,但他对于学习充满热情,在这方面,儿子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和支持。长子霍国军虽然只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不过他勤奋好学,不管是县里组织培训,还是村上的培训,他都会和父亲前去参加,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他仍然不满足,又从亲友那里借来2000元钱,专门到杨凌找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学习养殖技术;回来时,他还掌握了解剖技术。“我们场的鸡很少得病。”霍凯军介绍道,“我们采用科学化管理,防疫、消毒都做的很好,这些都靠我们自己来做。”
霍开盛对于儿子中途辍学的事一直感到非常歉疚,但是看到霍国军为了自家的养殖场,自学成才,又十分欣慰。“有时候鸡子害了病,畜牧干部都找不到原因,国军去一解剖,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每当说起儿子的时候,老霍自豪的神情就洋溢在脸上。
有一次,村里一位农户养的鸡害了病,每天死掉八九只,任谁都查不出原因,最后请霍家父子去,只用了两天的药,这些鸡崽就又活蹦乱跳了。从此之后,霍家父子的名声就在村里传开了,他们父子倒成了村里养殖户们的技术顾问。
致富路上不忘拉一把乡亲
霍开盛的养殖场越办越好,但是由于场地和人手的限制,没有办法再扩大规模了,同时他看到村里的乡亲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便萌生了要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的念头,就这样车家河村“荣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他向村里有养殖想法和条件的村民发放鸡苗,并商定在鸡苗长到三、四斤的时候,自己用8元每斤的价格回收。起初少数村民不愿意将养大的土鸡卖给老霍,因为在市场上土鸡也许能卖到9元、10元,何不自己去卖掉还能多挣一些呢。然而当这些村民在看到一时没有销路的土鸡吃掉自己大量的粮食时,才知道霍开盛的良苦用心;这些鸡一天不卖,就要多吃不少粮,而出栏的鸡再吃也不会长肉了,最终他们还是把出栏的鸡卖给了老霍,自己才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一些村民尝到了甜头,就有更多的乡亲想和霍开盛合作,加入他的合作社。
对于其他养殖户,霍开盛总是毫无保留的给予帮助。村里乡亲们在他这里领了鸡苗,他又是教技术,又是送药品,还亲自上门指导。一些镇外的养殖户在他这里买了鸡苗,他也常常帮忙联系出售。2016年7月,下梁镇四新村养殖户徐庄在他这里购买2000只鸡苗,出栏之后却没有销路,老霍得知后联系到徐庄,领着他去找买家,一家一家联系询问,看到土鸡悉数卖出,徐庄拉住老霍的手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我们村是重点的贫困村,贫困户很多,在老霍的带动下,村里近50户贫困户开始发展养殖,虽然每户规模不大,但是实实在在带来了经济收益。仅在2016年,霍开盛就向村内村外的养殖户发放鸡苗7000只左右,荣光合作社也成了咱们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车家河村七组组长王明富说。
“脱贫路上有钱大家赚”是霍开盛的致富理念,总是为大家着想的他也受到全村农户的大力支持,老霍的合作社也得到不断壮大,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宋英超)
5月22日,为了亲眼目睹霍开盛的养殖场,我们从村活动室旁的小路进沟,步行了七、八里山路。老霍见我们来到,便忙拉着我们去参观他的养猪场、养鸡场。他门前的两排猪舍里养着30余头黑猪;河对岸以及上坡的空地里,圈养着成片的鸡苗,老霍告诉我们目前鸡存栏有4000只。“我还建有温室,用来孵化鸡苗,温室孵化很讲究:第一个周温度要保持在37℃左右,要适当提高湿度……”老霍边说便拉着我们去参观他的温室,里面设备齐全,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是这偏远山沟里的贫困户?
这位朴实的农民此时是满面笑容;谈起他的养殖产业,他总能讲个不停,从如何分辨鸡种、如何给猪测体温、如何用粮食配饲料,到如何用药、如何配种,他分明就是活生生一个养殖专家。看着自己一手建起来的产业园,他的表情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
紧紧攥住改变命运的希望
“被选为贫困户的时候,我觉得很不光彩,但是没有办法……”两年前,霍开盛家的生活已经相当的困难,早年在外打工的他,一次意外使他的脚粉碎性骨折,之后再也不能出力干重活,顶梁柱瞬间出现的裂痕让这个家庭岌岌可危。后来女儿又考上了大学,长子霍国军为了让妹妹完成学业,出门打工,用微薄的收入帮父亲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霍开盛为了分担儿子的压力,开始把地里的菜拉去县城里卖,没有人知道腿脚不方便的他是如何拉着一车菜走出十几里山路的,而他却坚持下来了,如此日复一日,一家人总算是勉强糊口。
村里将霍开盛选为贫困户后,包扶干部黄河来到他家了解情况,看到霍开盛如此费力的支撑着这个家庭,便对他说:“你办一个养殖场,国家有政策支持,你去贷款,我来给你担保!”没有拿定主意的霍开盛将这件事告诉了儿子,霍国军连夜便从外地赶回来。“爹,仅卖菜只能勉强过日子,要脱贫还是要发展产业!”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霍开盛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拿到沉甸甸的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后,霍开盛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同时一个理想中的养殖场已在他脑中初具雏形。计划动工时,镇上、村上干部也都来帮忙,他们忙着帮做规划、拉尺子,这让老霍的心里格外热乎。
万事总是开头难,建厂的砖石要从崎岖的山路运到家门口,光这就费了相当的力气。父子俩凭着创业的热情和吃苦的精神,靠这一笔贷款建起了大棚、鸡舍、猪圈、温室;之后老霍又去杨凌拉回来第一批猪种,又引进了孵化鸡。在第一批资金用尽后,他强压住心中的不安,又贷款8万元补充设施。虽然担着风险和压力,但面对初具规模的养殖场,父子俩却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第一批黑猪茁壮的成长起来,母猪也能下崽了,产崽那几天,每天晚上要有人看守,霍开盛就和媳妇轮流守夜,以保证母猪顺利生产。回想起每次照看母猪生产时,老霍只是笑着说:“在那几天里照看母猪、猪仔就和照看自己媳妇儿、娃一样。”一句轻松的玩笑话,其中包含的坚信与苦楚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识字也能成“专家”
“国家政策好,我们一定要自己努力干。”霍开盛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回想起最艰难的日子里,四处借钱无果的自己是多么的绝望,即便是开朗的老霍在这时脸上也闪过一丝阴霾。穷则思变,就是在那时,霍开盛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的命运。
对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他总是主动去学习,我们在他的桌子上看到了高高的一摞养殖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些都是他建设初期自费买回来的。老霍并不识字,但他对于学习充满热情,在这方面,儿子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和支持。长子霍国军虽然只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不过他勤奋好学,不管是县里组织培训,还是村上的培训,他都会和父亲前去参加,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他仍然不满足,又从亲友那里借来2000元钱,专门到杨凌找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学习养殖技术;回来时,他还掌握了解剖技术。“我们场的鸡很少得病。”霍凯军介绍道,“我们采用科学化管理,防疫、消毒都做的很好,这些都靠我们自己来做。”
霍开盛对于儿子中途辍学的事一直感到非常歉疚,但是看到霍国军为了自家的养殖场,自学成才,又十分欣慰。“有时候鸡子害了病,畜牧干部都找不到原因,国军去一解剖,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每当说起儿子的时候,老霍自豪的神情就洋溢在脸上。
有一次,村里一位农户养的鸡害了病,每天死掉八九只,任谁都查不出原因,最后请霍家父子去,只用了两天的药,这些鸡崽就又活蹦乱跳了。从此之后,霍家父子的名声就在村里传开了,他们父子倒成了村里养殖户们的技术顾问。
致富路上不忘拉一把乡亲
霍开盛的养殖场越办越好,但是由于场地和人手的限制,没有办法再扩大规模了,同时他看到村里的乡亲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便萌生了要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的念头,就这样车家河村“荣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他向村里有养殖想法和条件的村民发放鸡苗,并商定在鸡苗长到三、四斤的时候,自己用8元每斤的价格回收。起初少数村民不愿意将养大的土鸡卖给老霍,因为在市场上土鸡也许能卖到9元、10元,何不自己去卖掉还能多挣一些呢。然而当这些村民在看到一时没有销路的土鸡吃掉自己大量的粮食时,才知道霍开盛的良苦用心;这些鸡一天不卖,就要多吃不少粮,而出栏的鸡再吃也不会长肉了,最终他们还是把出栏的鸡卖给了老霍,自己才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一些村民尝到了甜头,就有更多的乡亲想和霍开盛合作,加入他的合作社。
对于其他养殖户,霍开盛总是毫无保留的给予帮助。村里乡亲们在他这里领了鸡苗,他又是教技术,又是送药品,还亲自上门指导。一些镇外的养殖户在他这里买了鸡苗,他也常常帮忙联系出售。2016年7月,下梁镇四新村养殖户徐庄在他这里购买2000只鸡苗,出栏之后却没有销路,老霍得知后联系到徐庄,领着他去找买家,一家一家联系询问,看到土鸡悉数卖出,徐庄拉住老霍的手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我们村是重点的贫困村,贫困户很多,在老霍的带动下,村里近50户贫困户开始发展养殖,虽然每户规模不大,但是实实在在带来了经济收益。仅在2016年,霍开盛就向村内村外的养殖户发放鸡苗7000只左右,荣光合作社也成了咱们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车家河村七组组长王明富说。
“脱贫路上有钱大家赚”是霍开盛的致富理念,总是为大家着想的他也受到全村农户的大力支持,老霍的合作社也得到不断壮大,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宋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