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眼里的高考
秦延安
文章字数:941

  那是1983年吧,我还在上小学。村子里的朱姓人家的孩子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这个消息如长了翅膀似的,成为那个夏日村里最热的话题。考上大学,就从庄稼地里的泥腿子变成了吃皇粮的城里人,上学不花钱工作有安排,不用风吹日晒,天天可以吃白米细面,这样的人生之路是多少农民子弟的梦想啊!
  朱家又是敲锣打鼓又是放炮摆席,不知眼红了多少村人的眼睛。原本低眉顺眼老实巴交的朱姓夫妇,不仅走路昂首挺胸咚咚有声,就连说话都变得神气起来,似乎唯恐有人不知道他家孩子考上大学的事。虽然有些人心里不服气,但有啥办法,谁叫人家孩子聪明,能百里挑一的考上大学呢?乡亲们一边向老朱两口子祝贺,赞扬他教子有方,孩子聪明争气,一边向他们讨教孩子怎样搞好学习、吃东西有什么讲究。朱氏就很有经验地告诉来取经的人,孩子不能吃辣椒,也不能吃蒜,这些辛辣的东西,都会杀掉孩子的脑细胞,我们家孩子从来都不吃这些东西。母亲听说后,立即剥夺了我吃辣椒的权利。每当我嘴馋偷吃这些东西时,母亲发现后就凶巴巴地吼道,还想不想上大学?还想不想变的聪明点?虽然,对于这些讲究我半信半疑,但为了考上大学,我还是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改革开放后,考大学是农家子弟转变身份的最好出路。为了考上大学,有的学生甚至复读多次,我的一位远房表哥就是这样,他先后参加了四次高考,都因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包工程有些积蓄的大伯最后和表哥商量道,要不咱上个自费的大学吧?考的筋疲力尽的表哥最后无奈地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可是大学上了一个学期他就又跑回家,告诉大伯他还要去复读。表哥说,虽然都是在一个学校学习。可是考上的学生每学期不用花学费,每月还有国家发的生活补助,而自己从学费到生活费,都要掏腰包,明显的矮人一等。再次复读的表哥在第二年的高考中,终于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最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
  我是1998年参加的高考。“并轨”收费自谋就业的机制,让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参加完高考的。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五家企业干过,但工作的不稳定让自己彻底失去了考上大学的荣耀。特别是当自己每月的收入还不如没上过大学做泥瓦工的堂哥收入高时,自己上过大学的虚荣心彻底没了。
  不管世人如何评说,有竞争就有考试的规则,让每一年的高考如期进行着。对于每一年几十万的考生来说,也许无高考,不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