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建+”点燃柞水脱贫攻坚“红色引擎”
文章字数:7107
 



  本报记者 陈丹娅 马泽平 通讯员 熊云山 索文瑛
  夏天的柞水,满眼碧绿,美不胜收,游客络绎不绝。乾佑河镇车家河村的脱贫攻坚产业园里,硕大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秀气的青椒惹人喜爱、修长的黄瓜藏身绿叶。贫困户徐世汉一边帮游客采摘瓜果一边乐呵呵地讲述着变化:“去年村里刚办产业园群众都只观望、不热心,党员干部做我工作,我利用政策贷款10万元入股园区合作社,第一年就分红6000多元,在园区打工每月还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老徐感慨到,他从没见过群众对党员干部会产生这么高的信赖,现在贫困户都积极加入园区入股就业,脱贫信心高涨。车家河村民的变化,只是柞水县深入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创新“党建+脱贫产业”模式的一个生动实践。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抓好党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柞水县认真贯彻中省市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把党建的主战场搬到脱贫攻坚上来,制定全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12345”措施,不断丰富活化“党建+”内涵,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各大领域党建的坚强堡垒作用,使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实现无缝对接,打响了“柞水党建+、给力脱贫攻坚”的党建新品牌。
  农村
  党建+集体经济铸就脱贫攻坚“新引擎”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这句话在柞水县乾佑街办梨园村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有着“梨园三色”党建品牌的梨园村,在基层党支部十几年的健康发展中,村集体经济已在全市脱颖而出,现在村美民富,集体经济已经开始反哺群众,村民医疗保险免费、村级公共事业村民不掏一分钱。全村314户1130人中,只有39户是贫困户,并且这些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红色党建是引领,绿色发展是途径,橙色关怀是保障,随着我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梨园三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了。”梨园村村支书袁正华说,在梨园找不到“靠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人。近年来,梨园村党支部积极实施一名党员联十户、每户群众百棵树,党群共建千亩林,互惠联营促脱贫的“十百千”党建富民工程,并在千亩核桃林下套种红豆杉或中药材,形成“山顶油松戴帽、板栗核桃缠腰、中药材种植在川道”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老百姓种地由一亩收入不到200元增加到2000元以上,脱贫效果十分明显。
  集体经济空壳村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一面镜子,也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为此,柞水县在农村积极实施“农村党建+集体经济”模式,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施策,努力做到创办一批经济实体,实施一批联村共建,盘活一批现有“存量”,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多元发展途径。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两力两率”排查提升行动,把一般、较差类村作为重点整顿对象,党委书记带头包抓1至2个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村,并将其作为党建联系点。班子成员分别包抓1个党建后进贫困村。同时,注重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中选拔“两委”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
  通过不断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车家河村、朱家湾村、杏坪社区等一批基层党组织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盘活资源资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强村级集体造血能力。
  社区
  党建+便民服务搭建党群和谐“连心桥”
  6月5日,下梁镇明星社区二组53岁的贫困户光棍汉简有良坐在服务大厅里,喝着茶水,而包扶他的党员干部罗志云和社区工作人员则忙来忙去。原来,柞水最近调整了“农户贷”政策,单身的简有良也可以贷款5万元投进县旅投公司入股分红。可是简有良是文盲,啥都不懂,这事全都让包扶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代办了。这是该社区打造“院落红细胞”推进便民服务党建品牌的生动写照。明星社区针对党员管理难、组织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三难”问题,以居民小组、家庭院落为单位,建立“社区支部——居民党小组——院落中心户”的三级联动网络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员带动、联系、服务居民的新途径,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社区还积极组建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党员亮明身份、践行承诺,在脱贫攻坚和社区服务中争当排头兵,赢得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同样,在营镇社区,党支部紧盯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推行“一引两包四推进”模式,落实党小组和党员的两个包抓服务责任,根据党员居住、产业发展实际,成立6个党小组,进行分片包抓,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好包抓责任区的产业指导、民事代办、政策宣传、爱心助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等活动。同时,积极落实党员“一帮一、一带多”结对包抓责任,31名党员致富能人与贫困户结成53对帮扶对子,定期向贫困户提供技术、信息、资金、销售等指导和支持,推进了产业增收、项目富民、村容焕颜、扶志攻坚四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营镇社区开展各类帮扶活动60场次,民事代办30余件,落实产业项目3个,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题200余个。
  “党建+便民服务”模式实施以来,县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每周抽出专门时间到一线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现场解决民生问题,81支党员服务队2000多名党员主动认领服务内容,认真实施各项亲民服务,通过开展“拉家常、干农活、扶产业”等的“八个一”“大手拉小手”“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系列活动,将惠民政策、技术信息、关心关爱送到群众家门口。
  机关
  党建+帮扶订单扛起脱贫攻坚“主力旗”
  柞水县委时刻将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布局,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全盘指挥和谋划,在全县建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在81个村(社区)建立了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下发了《关于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十条铁规的意见》《县级领导“十个一”》《镇办和“八办两组”一把手“十个亲自”》《脱贫攻坚工作“十严禁”》《柞水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12345”措施》,压实了县、镇、村三级责任,严管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4支队伍,逐镇逐村绘制了贫困对象分布、计划措施细则、产业发展规划、任务进度进展等“四张图”,形成了坚强的领导和作战体系。
  为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带头包抓的作用,该县建立机关党员“1+X”帮扶机制,落实36名县级干部、588名科级干部和2578名一般干部,分别按照每人每年包抓3户、2户、1户的标准,与所有贫困户结成了对子,同时,组织每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产业大户包抓3至5户贫困户,每名党员示范户包抓1至2户贫困户,将脱贫攻坚责任分解到了岗位和人头,夯实了包抓责任。
  县级四套班子分管领导联合主抓西川脱贫攻坚主战场,9个镇办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抓18个脱贫攻坚示范村,每村发展经济组织2个、100亩以上产业示范园区1个,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每个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每年打造产业脱贫示范户20户,户均收入须达2万元以上、人均5000元以上。
  省财政厅驻中坪社区第一书记赵磊,一待就是两年多,他和驻村工作队同志一起,自掏腰包成立土鸡养殖合作社,带领村民养鸡,赔是合作社的,赚了是村民的,在他的带领下,中坪群众种植600亩连翘、80亩黄花菜,产值将高达200万以上;县林业局包抓杏坪镇联丰村以后,驻村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的团队精神,引导成立了联丰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农业合作社,捆绑了119户贫困户,实现了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分红。同时建成水果柿子采摘园,100亩大樱桃基地,3000亩香椿基地,5万只养鸡场和3个草庵腊肉熏制房,注册农产品商标,打造1个县级农副产品销售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共谋、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村企共建”促脱贫之路。
  截至目前,全县2000多名机关党员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结成帮扶对子4800多个,开展帮扶服务1.3万余次,宣讲政策5000余次,帮助3000余人实现创业就业,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000多件,联系协调发展资金2000余万元,落实养殖、水果、蔬菜等帮扶项目800多个,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非公企业
  党建+示范基地注入产业链上“红色基因”
  6月10日,牛背梁景区门口的终南山居客栈里,贫困户殷远华正在招待西安游客,惠达公司将他的旧房子改建装修后,又返聘他回来开客栈,仅这一项预计一年增加2万元以上的收入。惠达公司是柞水大型龙头企业,公司总产值超过2亿元,佬林终南山居只是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服务脱贫攻坚的一个示范项目。为了将惠达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也投身到轰轰烈烈脱贫攻坚工程中来,柞水县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入,帮助企业解难题,引导企业服务脱贫攻坚,让红色基因永远流动在企业的各个产业链上。
  “我虽然暂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看到公司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我决心要将党旗牢牢插在企业发展的高地,让红色正能量溢满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助推公司更快发展,促使公司融入柞水脱贫攻坚。”这是惠达公司总经理邓有才在企业文化墙上的留言。在公司党支部号召下,支部党员当先锋,公司人人争先进,积极打造“党建+脱贫攻坚示范基地”党建新品牌。近年来,公司在支部的带领下,发挥产业链带动效应,终南山寨旅游景区带动贫困户30户,阳坡院子高端民宿带动当地贫困户6户,公司承办的移民小区工程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约50余户致富增收。多年里,向社会爱心捐赠80余万元,支持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捐赠水泥100吨,去年全县脱贫攻坚捐款18万等,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一个支部一面旗,插起就是生产力。柞水县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引导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围绕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就业务工、公益活动等多渠道开展精准扶贫,以“政治领航+脱贫攻坚”实现企业党建与脱贫致富互促双赢。同时,为了破解非公党建难题,该县创新推出了“三建三争”党建工作新机制,即:建党群服务中心,争创坚强战斗堡垒;建示范岗位,争做优质服务先锋;建样板典型,争当“双强六好”企业,进一步夯实非公党建工作基础,有效激发工作活力。盘龙药业集团公司党支部号召党员走出企业,开展“奉献社会、展示风采”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党员参加劳动植树、义务献血、困难帮扶等活动120余场次,为灾区捐款50余万元,同时,设立慈善基金10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积极与企业驻地马房子村开展村企“帮扶结对”活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和务工机会,帮助3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余元以上,实现企地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欧珂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500亩,带动10个村43名贫困户种植药材,67名贫困户就业;龙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带动4个村200多户贫困户养殖蓝孔雀等近5万羽,年出栏蓝孔雀1万羽、火鸡1.5万羽,积极为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献计出力。
  社会组织
  党建+脱贫产业开启群众脱贫“加速器”
  时下,走进杏坪镇杏坪社区光伏发电基地,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方阵错落有致,一片片深蓝色的硅晶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该社区120户贫困户通过这项集体产业的带动,预计户均增收3500元。这是杏坪社区党支部“党建+合作社+光伏产业”促长远脱贫、稳定脱贫的一次积极探索。而相隔百里的营盘镇朱家湾村秦岭七药示范园中的青蛙七花和油用牡丹竞相绽放,扮靓了宁静的小山村。该村把党小组建在中药种植协会里,与药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30多亩七药种植示范区,辐射带动60多户群众种植猪苓、重楼等药材83亩,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至1万元。
  正如柞水县委书记陈璇所说,“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据此,柞水确定了“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理念,广泛推行“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大力倾斜资金、项目、资源,积极培育“党建+主导产业”“党建+特色产业”“党建+新型业态”发展模式,着力建设一批示范园、示范基地,确保将全县80%的贫困户捆绑到产业链上。
  近年来,柞水县持续深化“两建两带”党建工程,在各镇办选择1至2个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两建两带”示范点,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园区、涉农企业、移民安置点、农民工聚居地,把党小组建在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以党建带脱贫、党员带群众。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柞水坚持以贫困户为核心,探索“党建+合作社(协会)+脱贫产业”模式,确保在产业选择、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突出贫困户的主体地位,通过帮助贫困户入股分红、基地务工、返租倒包、托管经营、公司(合作社)带动等形式,帮助他们享受财产性增收和分红性增收。据统计,目前红岩寺镇大沙河村、瓦房口镇金台村、杏坪镇杏坪社区等30多个村(社区)已经全面实行“党建+脱贫产业”模式,将贫困户有效绑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8000多名困难群众通过“农户贷”“产业贷”等当上了“股民”,户均年收益达3000元以上,2000多名困难群众通过在企业(园区等)打工,或者实施土地流转、林山出租等有了可靠收入。覆盖三大流域10余个贫困村的西川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园、荫沟村10万只土鸡散养脱贫示范基地等“一园十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形成专业示范村带动全县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的格局。
  学校
  党建+教育扶贫托起贫困家庭“小康梦”
  “扶贫先扶智,决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习近平总书记给教育扶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如何啃下教育这块艰巨而繁重的贫困“硬骨头”,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实施精准扶贫,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教育为脱贫攻坚破题发力?解决难题,首先想到的还是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柞水县在学校教育领域通过“党建+教育扶贫”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为了加快教育脱贫步伐,向柞水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县科教局党委成立了教育脱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柞水县教育精准脱贫实施意见(2017-2020年)》,以倾斜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为主要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实施“六长”包抓控辍保学机制,落实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经济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6月11日下午,柞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4秋季计算机二班学生谈瑶高兴地与包扶老师、学校党支部成员霍国锋告别后,和204名学生一同踏上了前往江苏常熟和浙江嘉兴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工学交替社会实践活动。谈瑶是柞水县小岭镇人,全家一共五口人,姐弟三人都在上学,全靠父亲一人打工供养全家,家境十分困难,她曾因母亲重病而弃学在家。柞水职中得知情况后动员她到学校继续上学,并专门安排党员教师霍国锋一对一专门帮扶她,霍老师从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帮助向校方申请减免住宿费用,帮她享受贫困生补助,让她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今年三月,谈瑶被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提前录取。参加这次工学实践活动,她将得到1万多元的经济收入,这让她对自己的求学之路有了满满的信心。
  柞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肖海坤介绍,该校作为县扶贫培训学校,实行“党小组负责制,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确保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使他们就业有路径,升学有通道,使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据悉,该校仅去年工学交替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总创收138.9万元,其中贫困户学生47名,人均收入11700元,总收入54.99万元。一年来,该校对贫困户家庭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生产技术培训30期2040人次,学校还组织涉农专家深入镇村田间地头开展农用技术指导,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持。
  和谈瑶同学不同的是,远在穆家庄九年制学校一年级的党梓源同学,虽然不能为家挣钱,但是他同样沐浴着教育扶贫的暖阳。党梓源家住瓦房口镇老庄村二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党梓源,该生缺乏学习热情,在家没有人辅导,不与人交流,成绩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32岁的党员教师吴启水主动结对帮扶小梓源,不仅将国家教育扶贫政策送到孩子的身边,还把小梓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上予以照顾,经常利用放学时间给其辅导功课,使其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远在外地的父母知道后,都十分感动。
  ﹃党建担当﹄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强力动能
  丹娅
  眼下,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越来越近,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如何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如期完成目标?
  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里就能找到最准确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并明确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考验。柞水县认真落实中省市要求,坚持“融入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理念,及时出台“抓党建促脱贫12345措施”,实施“党建+脱贫攻坚”,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选优配强基层镇村领导干部、精选第一书记驻村、组建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等,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融入到脱贫攻坚的每一个领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
  脱贫攻坚,重在党建,担当行先,效果显现。在采访中,梨园村党支部数十年如一日抓集体经济,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依靠;车家河临时党支部书记郑正前,拿出一家仅有的20万存款投进村山蔬菜合作社,真情帮扶,精神感动四邻;爱心企业惠达公司,在企业党支部的带动下,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在产业链上带动上百户贫困群众就业脱贫,效果十分明显;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党建+教育扶贫”,把“扶志”与“扶智”放在关键位置,让308名贫困学生学有所成,走上工作岗位,让2040名贫困农民成为优秀致富能手…… 
  短评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柞水脱贫战场上,每一面飘扬的党旗,每一个呕心沥血的党员干部,贫困群众每一张久违的笑脸,都在印证着党建工作的责任与担当,也给我们以更多的启发,那就是,立起“党建担当”,才是打赢“脱贫攻坚”的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