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另类“空巢老人”的心灵不再孤独
王向古
文章字数:1391


  商州区粮食局扶贫工作队在上门入户开展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核查中,了解到板桥镇李河村的175户贫困户中,存在着一个较为特殊的另类“空巢老人”群体。
  这里山大沟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长期落后。由于条件艰苦,近几十年来有30多人未能娶妻成家,其中大多沿袭当地传统的方式,分别抱养一个女孩作为对未来生活和亲情的依托。如今,养女们已经相继成人,而那些养父们大部分则进入到“空巢老人”行列,过起了不尽相同的生活。
  闫侃民,今年63岁,身体多病。收养的女儿闫霞霞几年前与在商州打工的甘肃青年结婚。闫霞霞在结婚前就与男方约定,自己的户口不迁移,为的是让逐渐年迈的父亲能够安心。现在,闫霞霞两口和孩子在市区的窑头村租房居住,靠丈夫做水果生意为生。虽然生活也不宽裕,可闫霞霞总会隔三差五的回到父亲身边,送钱送物送药,帮老人干点农活,让闫老汉活的很舒心。
  令人遗憾的是,像闫霞霞这样懂得感恩,尽力回报的养女并不多,特别是一部分养女对老人表现出的冷漠和不敬让人感到寒心。有的外出打工一年到头都不会回来看看,老人病倒了,捎书带信换不来一句问候的话;有的嫁为人妻后连个电话也不想接,到后来就干脆把电话号码换掉,彻底玩起了“失联”。老人们感叹地说,每当逢年过节,左邻右舍的儿女们带着孩子回到家中,小孩嬉闹大人欢笑的声音,从一扇扇温馨的窗户里飘荡出来的时候,他们感到格外孤独凄凉。尤其是生病难过的时候,面对着空旷的山间和自己家中发黑的屋顶,他们甚至会感到一种近乎绝望的恐惧。
  善良的老人们告诉工作队员,现在大部分养父都按照规定条件享受着低保、高龄补贴甚至五保等惠民政策,加上力所能及的种植一些庄稼和药材,日子越来越好过,不会给孩子们增加多大经济负担,生活中缺少的就是一份精神寄托。言谈中,没有一个人计较曾经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的苦累艰辛,记着的全是孩子们曾经稚嫩的笑脸和放学归来的欢笑。即使是现在没有了一点消息,他们还是会在每天傍晚站在村口向山下眺望,盼望着孩子们能回家看看,还会喊自己一声“大大”……
  这是现实中的另类“空巢老人”。他们的遭遇让工作队员们心酸,更让工作队长王高明感到揪心。在精准识别碰头会上,王高明指出,在扶贫工作中,不但要解决贫困家庭“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好特殊群体的精神“贫瘠”问题。他说,对这部分“空巢老人”及其养女们要进一步摸清情况,分别采取改进措施,让老人们生活感到愉悦顺心;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尽快让李河村彻底摆脱贫困,从根本上消除因贫穷而单身的现象。
  按照工作队近期工作安排,解决另类“空巢老人”的问题作为一个专项工作内容已经进行了20多天。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由工作队员把有关赡养扶助老人的法律法规摘编和本村闫霞霞的事例编印成资料,发送给那些“空巢老人”的孩子们,进行法律责任和孝道文化的宣传教育;两名工作队员牺牲休息时间在市区寻访,动员有能力的养女们带上老人一起生活;二是动员符合条件的老人进养老院过集体生活;三是做好“空巢老人”邻居群众的工作,让大家都来关心关爱这些特殊的孤独人群,积极为他们营造一个安逸充实的生活氛围。
  到目前,工作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另类“空巢老人”的养女们程度不同的给予了回应,其中离开数年的4个女儿已经带孩子“回家看看”,相互联系大部分已经畅通。但是,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还需要我们工作队继续努力做好工作,把另类“空巢老人”的事情真正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