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产业扶贫摘穷帽
文/图 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1010
程及山和妻子在检查菌棒

  二郎庙村是商南县金丝峡镇的一个贫困村,全村387户1512人,有贫困人口275人。一直以来,受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制约,村里产业发展比较零散,主导产业不明晰,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挣钱。
  2016年,当地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察,结合二郎庙村村民有种植香菇的丰富经验,决定将香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种植香菇周期短、见效快,劳动强度低,对扶贫的拉动效果明显,于是村里引进了商南海鑫公司,以金丝聚源食用菌合作社为运营主体,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二郎庙村香菇产业种植基地。
  据金丝峡镇驻二郎庙村干部介绍,该基地由集中种植区、加工区、分散种植区三部分组成。集中种植区占地40亩,有标准化香菇种植大棚60个,可种植香菇40万袋,分散种植区有小容量香菇种植大棚200个,可种香菇60万袋。除此之外,还规划建一个2000平方米的香菇加工厂。“基地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入社务工、包棚种植等形式带动9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程及山是二郎庙村的低保户,前几年,他一直在外地打工,还要养活父母和3个念书的孩子,日子过得非常紧张。“那时候,为了增加收入,我媳妇在家种了点香菇。”去年9月,听说村里建了一个香菇基地,村民们可以包棚种植,程及山非常高兴,他早就厌倦了漂泊在外的生活,和媳妇一合计,便回到家里。今天3月,香菇基地建好之后,程及山承包了5个大棚,加上家里以前种的,加起来共有3万袋香菇棒。“回来后,发现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好。”程及山说,以前,自家建一个大棚算上材料费、遮阳网、工人工资,最少得花2000块钱,而香菇基地的大棚是政府投资修建的,不用自己花钱。同时,基地的大棚是钢材架构的,不像自己用木头架子搭建的棚,风一吹就倒了,还容易腐朽,年年都得收拾。“香菇棒是统一从金丝聚源食用菌合作社拿的,一个香菇棒政府给补贴5毛钱。”看到这么多的优惠政策,程及山终于安下心来,一心钻研怎么把香菇种好,他期待着9月份第一茬香菇能喜获丰收。
  见到孙玉刚时,他正在自家承包的香菇大棚里查看菌棒,“这一批菌棒做得很成功,没有感染和坏掉的。”孙玉刚喜滋滋地说。早在2015年,孙玉刚就被确定为村里的贫困户,他的妻子和儿子身体都不好,不仅干不了重活,还要常年吃药看病,这让年近六旬的孙玉刚感觉生活压力非常大,就在他快要撑不下去时,村上的干部找到他,建议他加入新成立的香菇基地。在大家的帮助下,孙玉刚种了2万袋香菇,他相信依靠勤劳的双手,终会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