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脱贫根基更坚实
——商南县精准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之三
文章字数:1836
  通讯员 廖全江 刘红霞 特约记者 李治军
  6月9日,在商南县过风楼镇小栗园村,长5.4公里、宽4米,跨越一座山、连接村部和青山河片区的水泥路硬化全面完工,同时启动了路肩、防护栏、绿化等工程建设。“既是一条沟通的路,能够促进合并村两个片区的融合,方便青山河片区群众到村部办事;又是一条产业发展路,便于小栗园的合作社把产业向青山河片区辐射延伸,目前已经开始在青山河片流转土地。”小栗园村驻村第一书记、商南县总工会干部薛涛向笔者介绍。
  这是该县加快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筑牢群众脱贫“根基”的缩影。
  去年以来,在脱贫攻坚的“通盘棋”中,商南县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贫困村的政策“杠杆”,撬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利民惠民能量,打牢群众长远脱贫摘帽的坚实“根基”。
  抢抓机遇 科学规划
  去年,脱贫攻坚全面启动后,商南县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等突出难题,积极想办法解决。该县抓住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支持卡内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科学谋划规划项目。
  首先,对全县69个卡内贫困村的贫困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摸清每个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对照贫困村脱贫标准,按照“缺啥补啥、补齐短板”的要求,精心规划涉及通村道路、村组道路、村内巷道、便民桥、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河堤、污水处理、垃圾池、群众文化广场及环境整治等方面的项目。再按照“先难后易、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思路,对贫困村需要实施且能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现场审定,并按相关项目投资标准计算需求额度,确定项目数量、类别和资金需求总量,经村“两委”、帮扶工作队队长和镇办主要负责人“三签”后,报该县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办公室汇总。
  依据国开行项目扶持的范围,围绕贫困村“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三大重点,商南县编制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共有项目350个,总投资5.15亿元;其中,国开行贷款资金4亿元。这些项目包括新修和拓宽改造通村公路180.5公里,村内道路502.7公里,村内巷道218.5公里,便民桥154座,安全饮水工程73处,河堤及排洪渠87100米,危旧房改造3028户,便民广场62处,污水处理、垃圾池及配套61处。
  严格管理 确保质量
  项目敲定后,商南县按照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扶持的精神,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发展能力、环境承载力等因素,提出了“试点先行、逐村推进”的建设思路,力求把每一个项目建成“群众看得见、用得着、能受益”的好项目。
  着眼项目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该县及时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国开行贷款资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申报审批办法》《监理管理办法》《招标议标管理办法》《报账支付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在此基础上,严格程序,严把项目政策关、招投标关、评审关、责任关、资金使用关、档案管理关等“七关”保障建设。所有项目做到有规划、有批复、有招标,有一套设计图纸、设计方案,有一套技术标准、一个建设合同,有一套监理、一套验收办法。
  具体实施中,商南县结合县情实际,创新运作模式,制定了《卡内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所有项目须在该县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实施;各镇办为项目建设的主体,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招、议标工作;该县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办公室负责项目的验收和资金兑付。期间,采取“一周一检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的措施进行督查考核。
  稳步建设 效益初显
  从抢抓机遇到项目规划,从建设到管理,商南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该县已争取首批国开行贷款资金2.4亿元。69个贫困村中,城关街办石垭子村、富水镇黄土凸村、金丝峡镇富裕沟村、青山镇草荐村、清油河镇吊庄村5个村已完成建设任务。在建的64个村,完成建设任务80%的有7个村,完成建设任务50%的有8个村,完成建设任务20%的49个村。全县已完成新修和拓宽改造通组道路35条62.5公里,产业路12条21公里,便民桥12座,安全饮水工程6处,新建蓄水池6个,铺设饮水管道17公里;新建垃圾堆放点1个,便民广场5个,实施危旧房改造2070户,河堤及排洪渠3处2.3公里,入户路、联户路207公里,庭院硬化3450户,房屋亮化1300户。
  随着一个个工程的落地建设,贫困村群众的饮水、出行、住房、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条件大幅改善,村庄环境得到改观,贫困群众获得的实惠“看得见”“感受得到”。其中,富水镇黄土凸村依托开发性金融项目,很快打通了连接河南省的水泥路,当地传统产业香菇开始销往外地,原来由于交通制约,每斤湿香菇只能卖2元钱,现在运出去可以卖到5块钱,仅此一项,该村贫困群众每年可多增收几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