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扶贫动起来
文章字数:897
连日来,我和同事们天天工作在所包扶的贫困村。平常坐在办公室,有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贫困群众真实的生活状态。“贫困”也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现在天天早出晚归,和他们面对面接触,才真正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那就是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为什么会贫困,而且还有代际传承?我在下乡的时候接触过好几类贫困户,大部分贫困户并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先天的许多条件,限制了他们的生产力。他们祖祖辈辈住在一条小山沟里,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多少地种,家里还养牛、养猪,这些家畜也得有人照看,他们出不了远门,平常最多是去县城附近打点零工赚个零花钱。对于他们来说,脱贫确实是件非常难的事,究竟是发展药材种植,还是搞点养殖或其它,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这类非常勤劳的贫困户,包扶干部应尽最大努力帮他们出谋划策以求脱贫。
然而并非所有的贫困户都是勤劳的,有的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有的人安贫乐贫、得过且过,有的人不求更好、只求温饱,他们大都固守田园、安土重迁,这些思想观念成为脱贫攻坚的拦路虎。还有一部分人也并非因为年老体弱、天灾人祸,而是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缺乏志气,自己堕落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村里的环境。如何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做到精神脱贫,是摆在包扶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
个别贫困户对来家里的包扶干部也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得急,因为自己不脱贫干部就交不了账。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对贫困群众教育的缺失,需要培育他们自强、感恩的意识。之前通过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尝试“将心比心”,效果是有的,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单纯的说教无法直抵贫困群众内心深处。通过加强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扶贫活动,美化村容村貌以及完善村级基础设施,进一步满足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产建设需求,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品位,培育他们对于扶贫工作、对于党和政府的感恩心态。让他们“心安理得”的想法少一些,将干部帮扶的外力与他们改变困境的内力相结合,释放出成倍的潜力,应成为当前包扶干部精神扶贫的一项重点内容。(胡小龙)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那就是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为什么会贫困,而且还有代际传承?我在下乡的时候接触过好几类贫困户,大部分贫困户并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先天的许多条件,限制了他们的生产力。他们祖祖辈辈住在一条小山沟里,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多少地种,家里还养牛、养猪,这些家畜也得有人照看,他们出不了远门,平常最多是去县城附近打点零工赚个零花钱。对于他们来说,脱贫确实是件非常难的事,究竟是发展药材种植,还是搞点养殖或其它,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这类非常勤劳的贫困户,包扶干部应尽最大努力帮他们出谋划策以求脱贫。
然而并非所有的贫困户都是勤劳的,有的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有的人安贫乐贫、得过且过,有的人不求更好、只求温饱,他们大都固守田园、安土重迁,这些思想观念成为脱贫攻坚的拦路虎。还有一部分人也并非因为年老体弱、天灾人祸,而是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缺乏志气,自己堕落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村里的环境。如何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做到精神脱贫,是摆在包扶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
个别贫困户对来家里的包扶干部也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得急,因为自己不脱贫干部就交不了账。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对贫困群众教育的缺失,需要培育他们自强、感恩的意识。之前通过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尝试“将心比心”,效果是有的,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单纯的说教无法直抵贫困群众内心深处。通过加强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扶贫活动,美化村容村貌以及完善村级基础设施,进一步满足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产建设需求,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品位,培育他们对于扶贫工作、对于党和政府的感恩心态。让他们“心安理得”的想法少一些,将干部帮扶的外力与他们改变困境的内力相结合,释放出成倍的潜力,应成为当前包扶干部精神扶贫的一项重点内容。(胡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