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光伏扶贫商州贫困群众增收的新路径
程伟 雷超锋
文章字数:1794
  近年来,商州区把发展光伏发电这一绿色环保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抓手,目前,光伏扶贫项目已经延伸到村、组、户,部分电站已运行发电,产生效益。光伏扶贫,正成为该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新路径。
  多重利好政策助推光伏产业
  商州区属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全年太阳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22.67千卡,平均日照2123.8小时,日照百分率在40%-60%之间。适宜发展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屋顶发电、幕墙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和建设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
  为让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助农增收的产业优势,该区去年制定出台了《商州区实施光伏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先后成立光伏产业合作社45个。同时还成立商州区志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光伏产业。
  商州区建立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每户贫困户认领3千瓦光伏指标,政府每户补助产业配套资金1万元,每户贫困户可申请贴息贷款1.4万元,交由志诚扶贫开发公司用于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贷款期满后由志诚扶贫开发公司还本付息,贫困户不承担任何费用;鼓励国有企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光伏扶贫项目按期建成后,可享受全额收购上网电价优惠政策,上网电量优先享受国家电价补贴,并优先结算电费和转拨补贴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对认领光伏的贫困户进行贷款支持,并在贷款程序、利率、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一连串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有力助推了光伏扶贫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以来,该区启动建设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43个,总装机容量13.485兆瓦,已经并网投运32个,并网容量8.59兆瓦。集中式电站项目2个,总装机容量34兆瓦,其中大荆龙山总装机容量30兆瓦,已完成10.6兆瓦支架安装及18.4兆瓦基础混凝土浇筑工程,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并网投运。
  “抱团取暖”共享“阳光”红利
  “抱团取暖”比起单打独斗风险小,收益大。群众只需利用富有的光照资源,参股集体光伏扶贫电站,就可在家分享“阳光”红利。
  江山村是该区腰市镇贫困村之一,全村有贫困户115户。村上过去搞养猪、种天麻,由于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群众发展产业如同“坐过山车”。自从政府投资发展光伏发电以来,全村50户贫困户“抱团”入股发展光伏产业,目前已并网发电11个月,发电13万多度,每户年可收益3000元左右。光伏发电真正实现了一次性投入,长期性收益。
  去年以来,商州区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统一标准、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建立政府补助、国企运营、金融支持、贫困户自愿参与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实施。实施对象为两类:一是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二是劳动力欠缺、资源匮乏、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卡内贫困户。
  为将贫困户的利益放在首位,该区在具备光伏电站建设条件的贫困村推行村级电站,以村为单位,选择具备建设条件的荒山、荒坡和撂荒地,采取集体出资、贫困户共同筹资、产业资金扶持和财政补助的办法,多方出资建设村级电站,收益按贫困户出资比例分成。另外以镇办或以区为单位,由区城投公司、区政府筹资建设大型地面电站,由贫困户进行认领,收益按帮扶周期定期发放。
  光伏发电成群众增收“绿色银行”
  贫困户有了光伏发电,就等于拥有增收的“绿色银行”。
  七星村是该区三岔河镇的光伏扶贫示范村之一,自村上成立商洛市致富星农业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后,先后吸纳100户贫困户参与光伏发电,建起了300千瓦村级发电站,目前已并网发电产生效益。村干部杜中央激动地说:“空中发电,地面还能种植中药材或低秆作物,大家获得的是双重收益。”
  60多岁的杜靠山是七星村有名的贫困户,自村上发展光伏发电,要求贫困户入股,老杜总认为不可靠,后来在镇村干部的耐心引导下,他终于通过亲朋好友筹借资金入股。如今,看到光伏发电并网了,自己入股的产品变成商品,老杜高兴地说:“仅光伏发电一项,我年均可收入3000元左右。”
  据介绍,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及电站规模,在光伏扶贫电站的认领上,商州区目前为每个建有光伏电站的贫困村配套20千瓦光伏指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认领3千瓦光伏,以4年为一个帮扶周期,第一年每户按3000元收益进行发放,第二至第四年每年按2500元发放收益,从签订帮扶协议之日起进入帮扶周期,4年帮扶周期结束后,再重新确定贫困户进行认领,以便让光伏扶贫项目惠及更多贫困户。据估测,按照目前商州区已建容量47.485兆瓦,光伏发电可使全区45个贫困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可带动1.46万户贫困户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