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活跃着播撒希望的长安大学支教团
文章字数:3200
部分支教团成员与学生在一起
带领新团员宣誓
王文威老师获奖啦
王一博专心备课
姜亚宏(右三)给学生发“情暖冬衣”
课堂上
离别前的贺卡
师生豪情满怀
教学生舞蹈
张立在运动会上播音
徐毅豪教学一丝不苟
“老师,在孩子心中,就像一座山,巍峨耸立,让人心生敬仰。”这是2014年9月10日,初为人师的邵雅琪的最大感受。当天是第30个教师节,邵雅琪像往常一样批改着四年级的数学作业。突然,翻开一本练习册时,她看到了一个像笑脸的折纸,本以为是学生课下做的手工不小心夹在了书里,仔细一看才发现,上面竟然写着“送老师您一个微笑,祝您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学生质朴的语言顿时触动了邵雅琪的心,让她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真切的认识。
邵雅琪是长安大学在商南县支教的一员。
自2013年以来,在商南县,有一支来自长安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四批共25人参与当地的支教服务工作。过去的四年里,在这片热土上,支教团的每一名志愿者都积极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满腔热情,扎根基层教学点,教书育人,开展公益活动,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师生的好评。
初为人师
张璇,是长安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13年9月,作为首批赴商南县志愿服务的成员,她在富水镇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9月10日,是张璇最难忘的一天。那天,她像平常一样讲完课,正准备走出教室时,同学们突然涌上讲台,把一张张祝福卡片递到她的手上,同时不停地对她说着“祝老师教师节快乐、天天开心、身体健康”一类的话,一股股温暖的感觉顿时涌上张璇的心头,这是她自己二十几年从未有过的经历,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的滋味,也让她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王立勋是长安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15年9月,初登讲台,面对中低段的小学生,讲课的语速、语言的简化等都给王立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英语,给了他很大的挑战。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王立勋决心迎难而上,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为了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他积极去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经验;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听自己的课,课后请他们给自己指出不足;晚上加班备课,准备教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周后,王立勋逐步掌握了基本教学技巧,适应了教学工作。
支教,让王立勋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为了更好的掌握教学技巧,他会经常阅读一些介绍教学技巧的文章,不断充实自己。以前,王立勋每次讲完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后,都会问学生:听懂了吗?可是并没有得到多少回应。通过学习,他了解到,改变一下问法会有更好的效果。之后,王立勋在课上会问:老师讲清楚了吗?果然,会有一些同学摇头或说没有。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王立勋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
“初登三尺台,恐难当重任,唯以勤补拙。”初为人师,对许多支教团成员来讲,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修行、扩展知识面、锻炼提升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起点上,长安学子们慢慢学会了如何为人师表,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如何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将知识点传授……
孜孜奉献
邵雅琪是长安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在商南县富水镇中心小学支教。她所教的四年级二班有一个叫王鑫的孩子,刚带这个班时,邵雅琪并不了解该学生的情况,但是发现这名学生上课虽然听讲认真,但是作业完成得很不好。经了解,邵雅琪得知,王鑫小时候头部受过撞击。之后,邵雅琪每天一有空就让王鑫到办公室,为他单独讲解当天的新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中考试中,王鑫考了70分,大有进步。
去年7月,陈钰娴和其他6名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被分到了商南县。4年前,陈钰娴也是从这里考上长安大学,毕业后,她坚定地选择报名参加支教团,回到家乡的富水镇中心小学支教。
所带班级里,陈钰娴第一个记住的学生叫林平顺。记住他并不是因为他成绩优异,或表现突出,而是因为林平顺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他很爱表现,从课代表到小组长,他都想当,奇怪的是,同学们却都反对:“他学习差!”“他连自己都管不好!”陈钰娴深知,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对待每一个孩子,而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于是,让林平顺当了小组长,还特别叮嘱:“当了小组长必须以身作则!”然而,这个学生并未如她所愿,反而连作业也完不成,对老师的批评更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周后,陈钰娴出于失望,撤掉了该学生的小组长职务,几乎放弃了要改变林平顺的想法。
一天中午,陈钰娴因为作业批改未完成,就不吃午饭在办公室加班,批到一半时,林平顺进来笑着说:“老师,你怎么不吃饭呀?”陈钰娴未抬头未停手地说道:“我不饿。”没想到林平顺突然严肃起来:“不吃饭可不行啊!”陈钰娴楞了一下,心生几分暖意。林平顺突然拿起陈钰娴桌上的碗跑了出去,几分钟后,他把热腾腾的饭放在了陈钰娴的桌上,咧着嘴笑着说:“老师快吃吧。”那一刻,陈钰娴哽咽得说不出话,一面是感动,另一面则是愧疚。眼前这个自己不久之前打算放弃的孩子,竟然毫不介意自己平时的批评,一如既往用最真诚的心尊重、关心自己。
陈钰娴意识到自己差点因为学习差就全盘否定了这名学生,差点成为以成绩评判孩子好坏的“伪”老师。后面的日子,陈钰娴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学习方面,她尽力多抽出时间督促辅导他们,从未再有放弃谁的想法。
张立在富水镇初级中学支教。一天晚自习值班的时候,九年级学生张俊找到她,说自己学习状态不好,想找老师谈心。张立有点奇怪,这个学生品学兼优,热爱文体活动,怎么会有解不开的心结呢?
经过谈心得知,张俊大概习惯了学习带着压力,所以没有了目标后一时有点不知所措。张立告诉他,初三年级面临着升学,压力大,焦虑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担心。有心事学会倾诉,跟老师,跟朋友,跟父母都可以。她建议学生按时作息,累的时候不要过度逼迫自己,适当放松;上课时,要集中精力……
从邵雅琪,到陈钰娴,到张立,再到所有成员,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应该是他们这个团体的真实写照!
播撒爱心
除了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外,长安大学的学子们还积极播撒爱心。
贺丹于2014年9月到商南县试马镇初级中学支教。试马初中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每每看到他们独自背着书包步行几十里来上学时,贺丹的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她暗下决心:要为这群山里的孩子打开多彩的世界,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之后,她把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故事和坚韧顽强的精神在朋友圈里分享,也在里面进行了呼吁,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2015年4月13日,贺丹收到了来自山东的第一份“爱心包裹”。后来,文具盒、本子、钢笔、跳绳、沙包……一件件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捐赠,陆陆续续地从她手中传给了这群可爱的山里娃,一同前去的团员给这次活动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来自世界的善意”。
“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许正是因为贺丹对孩子们朴素细致的爱,孩子们都格外亲近她。一个周末,贺丹正在校园里漫步,突然传来一阵亲切地叫喊:“丹姐,我们给你送饭了……”
接着,孩子们捧出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递给她,在那清澈的眼神和真挚的笑容里,她读懂了,爱是教育的源泉,也让她品尝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队员王立勋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他与其他队员携手共青团商南县委和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开展了“情暖寒冬、点亮微心愿”活动,在三所支教学校收集留守儿童微心愿,通过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的积极认领,共帮助528名贫困留守孩子实现了微心愿,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他还发起了“捐出一本书,传递一片爱,成就一个梦”的书角筹建活动,得到了南京校友会、长安一面等各地爱心人士的支持,累计收到图书900余册。
目前,长安大学第五届支教团工作已经结束,第六届支教团成员已确定并即将开始支教服务。一年的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更是有意义的!一批批长安大学学子因支教与商南县结缘,一年一年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他们奉献青春,扶志筑梦,用心接力守护这片热土,努力让商南的明天更美好!
策划:董建莉
文稿:张春雷 李治军
摄影:长安大学商南县研究生支教团
带领新团员宣誓
王文威老师获奖啦
王一博专心备课
姜亚宏(右三)给学生发“情暖冬衣”
课堂上
离别前的贺卡
师生豪情满怀
教学生舞蹈
张立在运动会上播音
徐毅豪教学一丝不苟
“老师,在孩子心中,就像一座山,巍峨耸立,让人心生敬仰。”这是2014年9月10日,初为人师的邵雅琪的最大感受。当天是第30个教师节,邵雅琪像往常一样批改着四年级的数学作业。突然,翻开一本练习册时,她看到了一个像笑脸的折纸,本以为是学生课下做的手工不小心夹在了书里,仔细一看才发现,上面竟然写着“送老师您一个微笑,祝您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学生质朴的语言顿时触动了邵雅琪的心,让她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真切的认识。
邵雅琪是长安大学在商南县支教的一员。
自2013年以来,在商南县,有一支来自长安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四批共25人参与当地的支教服务工作。过去的四年里,在这片热土上,支教团的每一名志愿者都积极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满腔热情,扎根基层教学点,教书育人,开展公益活动,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师生的好评。
初为人师
张璇,是长安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13年9月,作为首批赴商南县志愿服务的成员,她在富水镇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9月10日,是张璇最难忘的一天。那天,她像平常一样讲完课,正准备走出教室时,同学们突然涌上讲台,把一张张祝福卡片递到她的手上,同时不停地对她说着“祝老师教师节快乐、天天开心、身体健康”一类的话,一股股温暖的感觉顿时涌上张璇的心头,这是她自己二十几年从未有过的经历,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的滋味,也让她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王立勋是长安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15年9月,初登讲台,面对中低段的小学生,讲课的语速、语言的简化等都给王立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英语,给了他很大的挑战。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王立勋决心迎难而上,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为了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他积极去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经验;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听自己的课,课后请他们给自己指出不足;晚上加班备课,准备教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周后,王立勋逐步掌握了基本教学技巧,适应了教学工作。
支教,让王立勋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为了更好的掌握教学技巧,他会经常阅读一些介绍教学技巧的文章,不断充实自己。以前,王立勋每次讲完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后,都会问学生:听懂了吗?可是并没有得到多少回应。通过学习,他了解到,改变一下问法会有更好的效果。之后,王立勋在课上会问:老师讲清楚了吗?果然,会有一些同学摇头或说没有。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王立勋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
“初登三尺台,恐难当重任,唯以勤补拙。”初为人师,对许多支教团成员来讲,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修行、扩展知识面、锻炼提升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起点上,长安学子们慢慢学会了如何为人师表,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如何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将知识点传授……
孜孜奉献
邵雅琪是长安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在商南县富水镇中心小学支教。她所教的四年级二班有一个叫王鑫的孩子,刚带这个班时,邵雅琪并不了解该学生的情况,但是发现这名学生上课虽然听讲认真,但是作业完成得很不好。经了解,邵雅琪得知,王鑫小时候头部受过撞击。之后,邵雅琪每天一有空就让王鑫到办公室,为他单独讲解当天的新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中考试中,王鑫考了70分,大有进步。
去年7月,陈钰娴和其他6名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被分到了商南县。4年前,陈钰娴也是从这里考上长安大学,毕业后,她坚定地选择报名参加支教团,回到家乡的富水镇中心小学支教。
所带班级里,陈钰娴第一个记住的学生叫林平顺。记住他并不是因为他成绩优异,或表现突出,而是因为林平顺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他很爱表现,从课代表到小组长,他都想当,奇怪的是,同学们却都反对:“他学习差!”“他连自己都管不好!”陈钰娴深知,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对待每一个孩子,而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于是,让林平顺当了小组长,还特别叮嘱:“当了小组长必须以身作则!”然而,这个学生并未如她所愿,反而连作业也完不成,对老师的批评更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周后,陈钰娴出于失望,撤掉了该学生的小组长职务,几乎放弃了要改变林平顺的想法。
一天中午,陈钰娴因为作业批改未完成,就不吃午饭在办公室加班,批到一半时,林平顺进来笑着说:“老师,你怎么不吃饭呀?”陈钰娴未抬头未停手地说道:“我不饿。”没想到林平顺突然严肃起来:“不吃饭可不行啊!”陈钰娴楞了一下,心生几分暖意。林平顺突然拿起陈钰娴桌上的碗跑了出去,几分钟后,他把热腾腾的饭放在了陈钰娴的桌上,咧着嘴笑着说:“老师快吃吧。”那一刻,陈钰娴哽咽得说不出话,一面是感动,另一面则是愧疚。眼前这个自己不久之前打算放弃的孩子,竟然毫不介意自己平时的批评,一如既往用最真诚的心尊重、关心自己。
陈钰娴意识到自己差点因为学习差就全盘否定了这名学生,差点成为以成绩评判孩子好坏的“伪”老师。后面的日子,陈钰娴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学习方面,她尽力多抽出时间督促辅导他们,从未再有放弃谁的想法。
张立在富水镇初级中学支教。一天晚自习值班的时候,九年级学生张俊找到她,说自己学习状态不好,想找老师谈心。张立有点奇怪,这个学生品学兼优,热爱文体活动,怎么会有解不开的心结呢?
经过谈心得知,张俊大概习惯了学习带着压力,所以没有了目标后一时有点不知所措。张立告诉他,初三年级面临着升学,压力大,焦虑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担心。有心事学会倾诉,跟老师,跟朋友,跟父母都可以。她建议学生按时作息,累的时候不要过度逼迫自己,适当放松;上课时,要集中精力……
从邵雅琪,到陈钰娴,到张立,再到所有成员,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应该是他们这个团体的真实写照!
播撒爱心
除了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外,长安大学的学子们还积极播撒爱心。
贺丹于2014年9月到商南县试马镇初级中学支教。试马初中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每每看到他们独自背着书包步行几十里来上学时,贺丹的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她暗下决心:要为这群山里的孩子打开多彩的世界,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之后,她把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故事和坚韧顽强的精神在朋友圈里分享,也在里面进行了呼吁,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2015年4月13日,贺丹收到了来自山东的第一份“爱心包裹”。后来,文具盒、本子、钢笔、跳绳、沙包……一件件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捐赠,陆陆续续地从她手中传给了这群可爱的山里娃,一同前去的团员给这次活动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来自世界的善意”。
“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许正是因为贺丹对孩子们朴素细致的爱,孩子们都格外亲近她。一个周末,贺丹正在校园里漫步,突然传来一阵亲切地叫喊:“丹姐,我们给你送饭了……”
接着,孩子们捧出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递给她,在那清澈的眼神和真挚的笑容里,她读懂了,爱是教育的源泉,也让她品尝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队员王立勋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他与其他队员携手共青团商南县委和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开展了“情暖寒冬、点亮微心愿”活动,在三所支教学校收集留守儿童微心愿,通过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的积极认领,共帮助528名贫困留守孩子实现了微心愿,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他还发起了“捐出一本书,传递一片爱,成就一个梦”的书角筹建活动,得到了南京校友会、长安一面等各地爱心人士的支持,累计收到图书900余册。
目前,长安大学第五届支教团工作已经结束,第六届支教团成员已确定并即将开始支教服务。一年的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更是有意义的!一批批长安大学学子因支教与商南县结缘,一年一年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他们奉献青春,扶志筑梦,用心接力守护这片热土,努力让商南的明天更美好!
策划:董建莉
文稿:张春雷 李治军
摄影:长安大学商南县研究生支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