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故事
文章字数:2302
2016年春天,商州大地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帷幕。每个驻村工作队都在齐心协力的向着一个目标奋斗,天天都有值得说道的故事发生。从区粮食局驻板桥镇李河村工作队的经历中择出几段记录下来,作为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见证。
驻村三部曲
在入户调查的途中,碰见了居住在这里的退休干部老闫,正好歇歇脚,也顺便从侧面了解一下群众对工作队的意见和建议。
老闫是个风趣健谈的人,说起了驻村工作,他感慨万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干部下乡住队是家常便饭,住在农户家吃派饭,参加集体劳动。那个时候的工作,总体上是“良心活”,好好干的就干出了名堂,不但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培养,还会被当地群众念叨几十年。也有少数马虎的住在队上混天天,成了群众的负担,大家讽刺这种人“日上三竿人才醒,吃饭还得上门请;管他增产不增产,一顿三老碗,看碗不看脸。”有意见归有意见,谁也没办法改变,毕竟那是个“大锅饭”年代。
近二三十年,土地承包到户,农户各自为政,干部下乡住队少了许多。天长日久,不少机关干部与农村、农业、农民渐行渐远。
说起眼下的脱贫攻坚,老闫的神色凝重起来。他告诉我们,工作队刚进村时,群众认为这是“轰轰烈烈走过程,时间一到就收兵。”搞的是舆论脱贫,不愿意配合工作,形成了工作队掌握的村情户情有水分,汇集的数据不精准,给贫困户的识别和精准施策带来困扰。还是由于工作队的顽强坚持,特别是2017年春季的几个月,以精准识别和数据清洗为主要内容的整改行动,局领导和工作队员们一起,白天上门入户,夜晚开会整理资料,扎实细致的工作,夜以继日的苦干,感动了村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贫困户的评定精确到位,相关数据准确清晰,分户施策进展顺利。贫困户们高兴的说,有这样的工作队领着我们干,两年脱贫没问题。
临分别时,老闫笑着说:“我喜欢编顺口溜,就给你们来一段吧。工作队,进了村,脱贫攻坚用真心,五加二,白加黑,埋头苦干不用催,全体村民齐称赞,跟上你们往前奔。”
给你理个脱贫头
老王和其他工作队员一起,已经连续7天在村上搞数据清洗工作,白天爬坡入户,晚上填报资料,直到这个礼拜一才回单位去处理一些业务上的事情。
在黄沙桥下了通村公交车,走在北新街的人行道上,老王发现过往的行人时不时的向他投来一丝异样的眼光。对着路边的橱窗照了照,这才想起早该理的头发又长了不少,脸上也是胡子拉碴,衣服没时间换洗,浑身又脏又有味。在路人眼中,自己肯定成了“盲流”一族。想到形象不佳,老王马上不自在起来。
走到党校路时,瞅见对面有家理发店正在营业,就赶紧跑了进去。
轮到给他理发时,几个小年轻理发师走到他跟前,都神情怪怪的走开了,有人把小老板喊了出来。老板走到老王面前看了看,二话没说就开始理发,几分钟过去了,墙上的镜子里面老王变得面目一新。
等到老王掏钱付费时,老板笑着说:“今天本来就是我们店的义务理发日,对贫困顾客,更是不会收钱的。你对着镜子看看,我给大叔理了个漂亮的脱贫头,今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被人当作了贫困群众,老王有点哭笑不得。可是想到如今全社会都在关注农村扶贫,都愿意为贫困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老王从心底里觉得欣慰和感动。
山村夜话
初夏的夜晚。李河村上空,清蓝的天上挂着一轮明月,山沟里一片宁静。工作队的宿舍里,4个人简单的洗漱之后,就想着赶紧躺下睡觉,在山上入户调查跑了一整天,实在是太累了。局长还在村委会与支书商量明天的工作,不知道啥时候才回来,也不用再等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的一个小插曲,让大家顿时睡意全无。
李明德去上厕所,看见门前的路面上,一根长长的木棍似乎在动,走近一看,刹时间头发就直竖起来,那是一条蛇,而李明德生来最怕的就是这东西。
听到李明德一声瘆人的呼叫,另外3个人光着膀子扑了出来,只见那条蛇已经不紧不慢的向路边的草丛中游去。
回到宿舍关好门,惊魂未定的李明德拿着手电,把床下、墙角全部查看一遍,这才坐下来,手捂着胸膛大口喘气。
安安然然睡觉是不行了,也为了转移李明德的注意力,李凤哲就说起了自己的包扶户老贾的事情,让大家给他当参谋。老贾居住在赵砭组的山坡上,前几年家中失火把房屋烧了个精光。后来因各种原因房子一直没能再修。老贾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投亲,在那里承包了些土地过日子。这次本人申请为贫困户,要求按异地搬迁政策解决住房问题,村民们也一致同意,可是按照核查要求的“九种情况”来看,他属于人户分离,不完全符合规定条件。于是,几个工作队员你一言他一语的各抒己见,扯了大半天。说完了西阴组的五保户马栓处的房子漏雨修补办法,又议论到了夹洼组的李锅代养殖资金要解决,李建锋看见老王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发呆,就好奇的问:“你咋一句话都不说,想啥大事哩?”
老王说:“我还真的在想大事情。咱们国家每次发生大事件,都会有几部大篇幅的纪实文章来记载。现如今全国都在开展脱贫攻坚,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大举措,我想快则三年,迟则五年,必定有一部巨著出现,书名八九不离十,就应该是‘冲出贫困线’之类的。”
建锋调侃他说:“那你也可以写嘛。你有事没事胸口挂个照相机,那里人多往那里扑,装扮得像个文化人似的,写一部这样的书应该没问题吧。”明德和凤哲也笑着跟上起哄,一口一个文化人的叫着。
老王也就索性摆出一副文化人模样,拿腔拿调的说:“此等千古大作,实非吾等井中之蛙可为。只是如今吾辈为民生而忙累,不知于其中能有一席之地否?”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都说是鸡皮疙瘩掉了一床。
凤哲说:“你想扬名立户还不容易,到2018年底,你包扶的10户贫困户高质量脱贫了,我给村长建议把你写进李河村村志,如何?”
彻底缓过气来的明德说:“都12点了,一会儿王局长回来看见咱们还没睡觉,又要接着说明天的工作了。”
关灯,睡觉。(王向古)
驻村三部曲
在入户调查的途中,碰见了居住在这里的退休干部老闫,正好歇歇脚,也顺便从侧面了解一下群众对工作队的意见和建议。
老闫是个风趣健谈的人,说起了驻村工作,他感慨万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干部下乡住队是家常便饭,住在农户家吃派饭,参加集体劳动。那个时候的工作,总体上是“良心活”,好好干的就干出了名堂,不但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培养,还会被当地群众念叨几十年。也有少数马虎的住在队上混天天,成了群众的负担,大家讽刺这种人“日上三竿人才醒,吃饭还得上门请;管他增产不增产,一顿三老碗,看碗不看脸。”有意见归有意见,谁也没办法改变,毕竟那是个“大锅饭”年代。
近二三十年,土地承包到户,农户各自为政,干部下乡住队少了许多。天长日久,不少机关干部与农村、农业、农民渐行渐远。
说起眼下的脱贫攻坚,老闫的神色凝重起来。他告诉我们,工作队刚进村时,群众认为这是“轰轰烈烈走过程,时间一到就收兵。”搞的是舆论脱贫,不愿意配合工作,形成了工作队掌握的村情户情有水分,汇集的数据不精准,给贫困户的识别和精准施策带来困扰。还是由于工作队的顽强坚持,特别是2017年春季的几个月,以精准识别和数据清洗为主要内容的整改行动,局领导和工作队员们一起,白天上门入户,夜晚开会整理资料,扎实细致的工作,夜以继日的苦干,感动了村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贫困户的评定精确到位,相关数据准确清晰,分户施策进展顺利。贫困户们高兴的说,有这样的工作队领着我们干,两年脱贫没问题。
临分别时,老闫笑着说:“我喜欢编顺口溜,就给你们来一段吧。工作队,进了村,脱贫攻坚用真心,五加二,白加黑,埋头苦干不用催,全体村民齐称赞,跟上你们往前奔。”
给你理个脱贫头
老王和其他工作队员一起,已经连续7天在村上搞数据清洗工作,白天爬坡入户,晚上填报资料,直到这个礼拜一才回单位去处理一些业务上的事情。
在黄沙桥下了通村公交车,走在北新街的人行道上,老王发现过往的行人时不时的向他投来一丝异样的眼光。对着路边的橱窗照了照,这才想起早该理的头发又长了不少,脸上也是胡子拉碴,衣服没时间换洗,浑身又脏又有味。在路人眼中,自己肯定成了“盲流”一族。想到形象不佳,老王马上不自在起来。
走到党校路时,瞅见对面有家理发店正在营业,就赶紧跑了进去。
轮到给他理发时,几个小年轻理发师走到他跟前,都神情怪怪的走开了,有人把小老板喊了出来。老板走到老王面前看了看,二话没说就开始理发,几分钟过去了,墙上的镜子里面老王变得面目一新。
等到老王掏钱付费时,老板笑着说:“今天本来就是我们店的义务理发日,对贫困顾客,更是不会收钱的。你对着镜子看看,我给大叔理了个漂亮的脱贫头,今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被人当作了贫困群众,老王有点哭笑不得。可是想到如今全社会都在关注农村扶贫,都愿意为贫困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老王从心底里觉得欣慰和感动。
山村夜话
初夏的夜晚。李河村上空,清蓝的天上挂着一轮明月,山沟里一片宁静。工作队的宿舍里,4个人简单的洗漱之后,就想着赶紧躺下睡觉,在山上入户调查跑了一整天,实在是太累了。局长还在村委会与支书商量明天的工作,不知道啥时候才回来,也不用再等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的一个小插曲,让大家顿时睡意全无。
李明德去上厕所,看见门前的路面上,一根长长的木棍似乎在动,走近一看,刹时间头发就直竖起来,那是一条蛇,而李明德生来最怕的就是这东西。
听到李明德一声瘆人的呼叫,另外3个人光着膀子扑了出来,只见那条蛇已经不紧不慢的向路边的草丛中游去。
回到宿舍关好门,惊魂未定的李明德拿着手电,把床下、墙角全部查看一遍,这才坐下来,手捂着胸膛大口喘气。
安安然然睡觉是不行了,也为了转移李明德的注意力,李凤哲就说起了自己的包扶户老贾的事情,让大家给他当参谋。老贾居住在赵砭组的山坡上,前几年家中失火把房屋烧了个精光。后来因各种原因房子一直没能再修。老贾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投亲,在那里承包了些土地过日子。这次本人申请为贫困户,要求按异地搬迁政策解决住房问题,村民们也一致同意,可是按照核查要求的“九种情况”来看,他属于人户分离,不完全符合规定条件。于是,几个工作队员你一言他一语的各抒己见,扯了大半天。说完了西阴组的五保户马栓处的房子漏雨修补办法,又议论到了夹洼组的李锅代养殖资金要解决,李建锋看见老王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发呆,就好奇的问:“你咋一句话都不说,想啥大事哩?”
老王说:“我还真的在想大事情。咱们国家每次发生大事件,都会有几部大篇幅的纪实文章来记载。现如今全国都在开展脱贫攻坚,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大举措,我想快则三年,迟则五年,必定有一部巨著出现,书名八九不离十,就应该是‘冲出贫困线’之类的。”
建锋调侃他说:“那你也可以写嘛。你有事没事胸口挂个照相机,那里人多往那里扑,装扮得像个文化人似的,写一部这样的书应该没问题吧。”明德和凤哲也笑着跟上起哄,一口一个文化人的叫着。
老王也就索性摆出一副文化人模样,拿腔拿调的说:“此等千古大作,实非吾等井中之蛙可为。只是如今吾辈为民生而忙累,不知于其中能有一席之地否?”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都说是鸡皮疙瘩掉了一床。
凤哲说:“你想扬名立户还不容易,到2018年底,你包扶的10户贫困户高质量脱贫了,我给村长建议把你写进李河村村志,如何?”
彻底缓过气来的明德说:“都12点了,一会儿王局长回来看见咱们还没睡觉,又要接着说明天的工作了。”
关灯,睡觉。(王向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