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寨”传奇传
文章字数:1938
文/图 江学泰
“当兵就要当红军,革命胜利不受贫,会做工的有工做,会耕田的有田耕”这是流传在白玉沟一带《当兵就要当红军》的这首歌里的几句歌词,这首歌生动地反映出了当地群众对红军的理解,对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能过上好日子的渴望,在一九三七年以后,这里还流传有《送郎参军》和《抗战闹五更》等几首红歌。白玉沟的老百姓拥护红军,参加抗战的热情极高,他们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掩护红军,选送儿郎上前线的事迹在《红色商南》中都有记载。白玉沟里的“红军寨”的传奇故事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从白玉沟口进沟十里,就是高耸入云,危石林立的大山。这里山高林密,满山都是参天古木。在河谷的北山头上有个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红军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军徐海东和程子华曾带队伍在此经过,特别是红七十四师曾在这里长期战斗,他们在白玉沟一带活动,并据寨而守,抵抗着国民党军队和商南县民团的围剿。在白玉沟留下了很多的红色遗迹和斗争故事。因而白玉沟的这座寨子,也被人们称为“红军寨”。红军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在这里,有名游击队员程传喜被打死后,是白玉沟的村民们偷偷地把他埋在山坡上保护起来的,解放后程传喜的遗骸被移葬在商南县烈士陵园内。解放战争时期,商南游击队队长胡金声在白玉沟一带活动时有了病,他便在此隐蔽起来,在百姓的掩护下养病五个月,是白玉沟石梯子的村民刘长林冒着风险为他送饭送水,并在他病好后,又乘着黑夜把他安全送出村子。胡金声至此过了丹江,又进入商南北山开展游击斗争,扩大队伍,建立政权,在商南大地,丹江南北的大山中再次掀起了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打击白匪的革命风暴。解放后,胡金声还多次到白玉沟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刘长林,多年后,他仍然和刘长林保持着联系,并想办法帮助刘长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从白玉沟进山到耀岭河,水沟和白鲁础是当时“闹红”时游击队和地方革命武装必走的一条路,这里山大沟深,树林茂密,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便于游击队和地方组织隐蔽和开展活动。那时的商南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董巩,县长董流曾长期在白玉沟进行革命活动,1949年6月,董巩和董流就是从白玉沟出发带着自己的队伍,在解放军的配合下解放了商南县城的。
“红军寨”地势险要,进寨只有一个隘口,其余地方都是万丈悬崖,无路可走。寨子有四五间房子那么大,寨前还有个不小的平台,平台的四周有着水桶粗的青檀树。整个寨子都是用长条石和石板垒建而成的,寨墙开有石窗,留有瞭望孔和枪眼。靠西南的寨门的石条都是长一丈有余,厚有一尺,这些石条显得整齐和坚固。在主寨的四面悬崖边有高五丈的石墙,寨墙的四周每几步远就有个瞭望台和伏击点,这是防止山下进攻山寨而用的。相传“红军寨”建于明朝末年。李闯王兵败从商洛山经武关到商南的富水关屯兵驻扎,以图东山再起,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则从竹林关而下,到了白玉沟。那时他的队伍已被打散,只有几名亲兵跟随着他。刘宗敏到了白玉沟看到这里进山可依山险而居,远走可乘舟江南下汉口,是个比较好的战略要地,他想在这里借喘息的机会,招兵买马再扩大自己的队伍。于是他在白玉沟里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用石头垒建了这座石寨。
刘宗敏才到白玉沟时,也多是隐蔽性的开展筹募粮草和招兵买马的活动。他怕惊动了朝廷,惹来杀身之祸。两三个月过去了,刘宗敏和当地的百姓熟了,他又结识了沟口的刘姓大户,把姓刘的人都认为自己一族的兄弟。刘宗敏为人豪爽,武艺高强,在当地民间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在不长时间里他就招募了不少新兵,加上前来帮忙的民夫,这个石寨不到一年就建成了。石寨只是他据守的一个天险,在寨子里驻有他的队伍,在白玉沟刘姓大院里(现在的小学校址的地方),也有他的队伍。可见刘宗敏是个有远见的军事家。三年后,李自成南下河南时,刘宗敏带着自己的人马跟着李自成走了。这个石寨后来就归沟口的刘姓大户所管。在清朝末到民国年间,白玉沟这一带山高林密,便于土匪活动,所以老百姓深受土匪祸害,苦不堪言。为了防止土匪,刘家在刘宗敏修建的基础上,在老寨上边的北山头上扩建了五间房。后来白玉沟一带闹匪祸,“白狼”李长有和赵川的党耀祖几次侵扰白玉沟时,白玉沟的大多百姓都逃进了这个寨子躲土匪。
据史料记载,“红军寨”是陕南游击队第三大队胡金声游击队的一个据点,山寨中经常驻守着两个班的兵力。后来这里又成为红七十四师的一个临时指挥部。在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1949年,商洛军分区的一个独立营又驻扎在白玉沟,一个班驻守山寨,两个班驻在刘家大院,另一部分驻在石梯子的酒厂。解放后,地方政府特别是白玉沟村民对“红军寨”有着一份厚重的情愫,他们每年都要到“红军寨吊唁先烈”,站在寨台上回忆着这里的传奇往事。用烈士们的不朽精神激励着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书写着革命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