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三产联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文章字数:4060

试马镇试马街移民小区光伏电站

过风楼镇小栗园村草莓基地

试马镇郭家垭村白茶茶园

富水镇王家楼村的猕猴桃园

农业部门开展技能培训、、发放资料

金丝峡镇白玉河口村发展的灵芝

过风楼镇香菇交易市场建成运营

试马镇观音堂村生猪养殖产业

和发鞋业在过风楼镇设立的代工厂

城关街办黑漆河村的散养鸡场
  7月19日,在商南县城关街办十里铺村永昶茶叶专业合作社院内,洋溢着喜悦。14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他们用产业扶贫资金作股金入了股,每户一股,每股一万元,与合作社签定了协议拿到了股权证,正式成为股民。预计每户每年除获得800元以上的分红外,还能通过在合作社务工挣到2万元左右的劳务费。
  这是商南县脱贫攻坚创新的三产“建带”模式中“建合作机制带身份转变”的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村(社区)采取这一模式,将贫困户拴在产业链上,贫困户入股支持产业发展,获取股金分红、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既发展了产业,又实现了稳定增收。
  贫困户脱贫摘帽关键靠什么?如何保持长期稳定脱贫?实践表明,关键得靠产业。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商南县抓住这一核心问题,经过充分的调研、探讨,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在实践摸索中创新推行“一产借还、二产加动、三产建带”的“三产联动”模式,按照“因户制宜、长短结合”“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思路,分类施策、精准到户,强化政策扶持和支撑,确保贫困户的“钱袋子”稳稳当当鼓起来。
  创新模式 打开新局面
  思想守旧、机制僵化、要素得不到保障等往往是群众陷入贫困的主要因素。
  抓问题首要的是抓关键。针对这些致贫的主要因素,商南县大胆创新、逐产业探索推出新的发展模式。
  一产推行“借还”模式,主要针对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群众,采取“政府担保贴息、企业赊本让利、群众先行发展、收益免息还本、联手共建共富”的方式,由农业龙头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批量生产初级产品,先行赊借给贫困户进行培育管理,待到产品成熟变为商品时,再由企业负责回购。如果市场行情好时,按照市场价收购;如果市场价差,按照协议保底价收购,降低市场风险,保障贫困群众的利益。
  二产推行“加动”模式,主要针对有劳力、有资源,但缺技术、缺土地、无条件发展农业产业的,特别是易地移民搬迁的困难群众,采取“政府推动+园区拉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的方式,整合县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代工厂、代工点,吸纳贫困户就业务工、代工,增加他们的收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政府通过政策优惠、减免税费、订单培训等形式,支持企业发展,走工农融合、共赢发展的路子。
  三产推行“建带”模式,主要针对靠近景区、靠近园区、靠近美丽乡村,有资源、有市场,但缺技术、缺经验的贫困群众,按照“建精品景区带美丽乡村、建电商平台带农产品销售、建合作机制带身份转变”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导、招商引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受益分红”的形式,把农民手中的山林、民房等资源折资入股企业,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成股民。针对边远山区缺资源、缺资金、缺土地、缺市场,不适合“三变”发展模式的贫困群众,通过搭建覆盖城乡的电商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贫困群众代销代售富余农产品,让农民的土特产变成网上“抢手货”,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
  可以看到,这些新模式,降低了发展产业的成本“门槛”,盘活了沉睡、闲置资源,增加了就业岗位,打破了以往贫困农民致富产业单一、收益少的旧格局,打开了新的局面。
  破解难题 扫除““拦路虎”
  创新模式,为增收脱贫开了局、破了题。在此基础上,商南县下大力气破解三大难题,着力让新模式转换新动能、焕发新生机,结出丰硕的“脱贫果实”。
  强化政策支撑,破解资金短缺难题。针对贫困群众贷款难、无抵押物的问题,商南县积极推行农村清产核资、资产确权办证工作,让群众通过抵押宅基证、房产证、林权证等获得贷款。县政府落实3500万元的担保资金,撬动金融机构按照1:10的比例放大企业贷款额度,为脱贫攻坚龙头企业融资。实施贴息贷款政策,针对有发展能力、无经济实力的贫困群众,为每户提供最长期限3年、最高额度5万元,合伙创业的每户最高50万元的产业发展贴息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启动资金问题。落实专项基金,针对无自主创业能力、无经济实力的贫困群众,县财政每年为每个产业列支500万元专项基金,按照“能人带穷人”的思路和“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补助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大场大户、产业基地及知名品牌创建等,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同步加大力度,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进行扶持、补贴。一产方面,在全面落实中省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县上每年预算列支产业扶持资金3000万元,对参与“借袋还菇”的贫困群众,每发展一袋食用菌补助0.5元,最高不超过5000元;对发展“借鸡还蛋”的贫困群众,每只补助5元,其中3元补到企业,2元补助到户;对参与“借鹿还茸”的贫困群众,达到规定条件的一次性补助2000元,并落实每平方米25元的圈舍补助;对参加“借果还苗”的贫困群众,达到补助条件的,每年每亩补200元管护补贴。这种“小资金”的投入有力撬动了企业和贫困户的“大投入”,助推了脱贫产业发展。
  推进中,商南县结合新的情况和实际,不断研究出台新政策,加大支持、扶持力度。仅今年,就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文件,对茶叶、食用菌、猕猴桃等农业脱贫主导产业从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畅通发展路子。
  在就业创业脱贫方面,商南县出台了社区工厂岗位补贴、就业扶贫基地奖补性职介补贴文件,对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每吸纳一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分别给予1000元和500元补贴;对贫困户外出务工给予一次性交通费补贴,标准为市内150元、省内300元、省外500元;对参加创业培训的贫困户,每人每天给予50元生活和交通费补贴;对自主创业成功的贫困户,一次性给予3000元创业补贴;为每个贫困村特设2至3人的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和就业扶贫信息员,每月分别补助600元和500元,最大限度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
  扶持企业和合作社,破解产业发展缺“火车头”问题。贫困户发展产业往往存在着缺技术、经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要想发展,必须要有“火车头”的带领和带动。为此,商南县积极培育、发展、壮大企业和合作社,确保每一户贫困户至少与一个市场经营主体链接。先后出台了《鼓励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决定》《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十个重点特色农业园区的通知》等文件,着重吸纳企业和合作社参与到脱贫攻坚中,着力在政策扶持、服务跟进、项目倾斜、资金投入上做到“四个优先”,大力扶持这些经济组织,让其真正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引领脱贫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具体实施中,商南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产业基地,回收产品,实施加工,保障销售,吸纳带动周边的贫困户,涌现出了海鑫实业、鸿伟生态、和发鞋业、神州实业、旭初农林、上苍鹿业等近20家脱贫攻坚龙头企业,133个经济合作组织。
  依托这些企业和合作社,今年以来,商南县在全县10个镇办建设产业基地33个,涵盖茶叶、食用菌、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畜禽养殖、鱼类、中药材、核桃、板栗等特色产业。该县茶叶联营、秦林实业等企业不仅重点发展一产,还积极向产品深加工和旅游服务业方面拓展,延伸产业链,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灵活体制机制,破解规模发展难题。推行“三变”模式,着眼茶叶、食用菌、猕猴桃等脱贫产业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南县灵活体制机制,引导鼓励贫困户积极流转土地,或以土地入股,使他们获得股金和租金。在产业园区或基地建设中,贫困户还可以就近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在青山镇,仅今年以来,该镇按照每亩6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2000亩,引进企业开发,建起了猕猴桃、茶叶、中药材等集中连片产业基地,上百名贫困户劳动力以“股农+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收入稳定增加。
  在过风楼镇小栗园村,灵活的体制也在推广。据这个村党支部书记罗才章介绍,他们村今年将流转土地900余亩,涉及农户200多户,流转后,由村里的沃滋源公司负责产业的总体规划,村里的5家合作社负责具体实施,用吸纳贫困户参股的形式发展草莓、鲜杂果、葛根、苍术、白芨等,流转后实现连片规划、连片种植、连片规模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至少有1000户贫困群众由农民变成股民。
  释放效能 群众广受益
  “好风凭借力”。借助好的模式,通过破解难题,目前,商南县脱贫三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正逐步释放出增收效能。
  一产方面,已推广出“借袋还菇、借鸡还蛋、借苗还果、借鹿还茸”等产业发展模式,在海鑫食用菌、鸿伟生态等企业的引领带动下,新发展食用菌7600万袋、新建成万亩茶叶基地、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油茶基地、万亩油用牡丹基地,扶持带动3272户贫困户10433人通过借还模式走上脱贫道路。
  其中,该县过风楼镇着眼“短、平、快”,把香菇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强推强抓,已成立香菇专业合作社15家,新建香菇生产基地10个,建成香菇交易市场1个,从事香菇产业的贫困户达1200户,占全镇贫困户总数的67%,今年共发展袋料香菇1130万袋。
  二产上,商南县开展创业就业培训21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万元,63名贫困户劳动力实现了自主创业;整合了神州实业、和发鞋业等1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富水、过风楼等7个镇办建立代工厂,提供就业岗位5150个,带动了3500多户贫困户就业致富。
  三产方面,除了积极建精品景区带动美丽乡村外,商南县大力推进“建电商平台带农产品销售”,通过扶持,目前已累计开发或利用网络平台30多个,开设网络店铺1200余个,建成运营28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网上交易额4亿多元,有3000余名贫困群众获得收益。同步,在“建合作机制带身份转变”方面,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其中,试马镇引进10家企业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全镇800多户流转土地1.2万亩,吸纳3000多名群众在基地务工,户均年增收4500元以上。
策划:董建莉 文稿:李治军 摄影:翁明山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