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亲们搭建致富金桥
文章字数:3900
刘祥明(中)在察看药材生长情况
入夏以来,山阳县延坪镇络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GAP产业化示范基地绿意满眼,千万株紫菀、玄参、丹参、何首乌、桔梗、防风、知母等各种中药材苗木依坡就势,在连绵起伏的山坡上争奇斗艳,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在田间地头忙碌地给药材除草的药农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延坪镇马家店村村民陈建文高兴地说:“多亏了人大代表刘祥明,是他带领家家户户种上了药材,能卖个好价钱,让俺们对好日子有了盼头!”延坪镇镇长段宏文说:“络亿公司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动农户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种植中药材,经过精心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奋斗
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
1974年5月,刘祥明降生在秦岭南麓的山阳县延坪镇两岔河村一个农民家庭。山阳县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山林面积大,贫困人口多。高高的山梁上,两间石板房里住着他们一家5口人,童年留在他记忆里的最深印象就是饥饿、寒冷。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像他家那样人多劳动力少,要吃口饱饭不是件容易事,母亲和哥哥在耕作之余,总要挤时间熬更守夜搓草绳,变点现钱买油盐。年幼的他看到父母为全家操劳累得腰脊弯曲的背影,心如刀割。于是,他白天读书,晚上帮父母打草鞋,周末砍柴搓草绳,放牛干家务,乡邻们都夸他是个勤快听话的好孩子。就这样,刘祥明不仅从小就学会了打龙须草鞋的手艺,还炼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刚满18岁的他,毅然辍学外出打工,去煤窑拉过煤,下金矿采过矿,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专业技能,只能干一些繁重的体力活。
刘祥明深感知识的重要,1993年9月考取了深圳电子技术学校电子专业,1996年9月毕业后,开始了在深圳的打工历程。出身深山农家的刘祥明,虽然年龄小身子单薄,但脑子机灵,工作踏实。在异乡闯荡的过程中,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于2000年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迟早会振翅高飞。刘祥明从一个打工仔起步,经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收获了累累的硕果。他在深圳先后创建了络亿科技有限公司和络亿生物实业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做国内外贸易,生意越做越大,身家近亿元资产。这也正应了萧伯纳说的“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这句至理名言。
反哺
大爱无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凡能称得起大者,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刘祥明就是这样一位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企业家。
大海再深,也挡不住刘祥明对山阳故土的一往情深;秦岭再高,也阻不断异乡游子对父老乡亲的思念情怀!在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刘祥明还非常关注家乡经济社会的变迁。面对依然贫困的乡亲父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山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十分适宜中药材的生长。“再也不能守着金山要饭吃,一定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刘祥明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多次外出考察,进行广泛论证。紫苑、玄参、柴胡是做各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材料,种植前景比较好,目前在国内供不应求,他琢磨出了帮助农民从“粮农”变为“药农”的良方。2016年6月,刘祥明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回到故乡,注册成立了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山阳县络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山地资源优势,组织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
刘祥明下定决心。要带领群众向荒山要钱。种什么?怎么种?种植资金从哪儿来?种植风险怎么规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群众顾虑很大,大都持观望态度。为了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他组织农户外出参观考察,借鉴经验,同时采取打造样板、典型引路的举措,创建科技示范样板,大力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结合“绿色证书”培训、“科技进村”等活动,邀请专家举办集中培训和现场教学,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培养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同时,他率先在家乡延坪镇种植中药材并建设占地53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建成后可满足1~1.5万亩药材的初加工能力;在延坪镇马家店村建设50亩高标准种植基地,已种植中药材100多个品种;采取“一厂带十村,示范带区域”的发展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走“订单药业”道路,与药农签订合同,按照50亩以上种植村组建一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构想,以村委会或种植大户为依托,在延坪、高坝等5个镇建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5个,实行“6+3+1”效益分成,即农户60%,公司30%,合作社10%。对农户实行药材订单收购,制定收购保护价,政府、企业和农户购置中药材种植自然灾害险;他投资50%种子,代购化肥,让农民经营,药材成熟后以市场价收购,零风险种植撬动农户增收,带领公司和药农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和药农形成“双赢”机制,药农经济持续增收,成为延坪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山阳络亿专业合作社流转山地,累计种植皂刺150万株,面积达5000多亩。“打破传统农业,种植中药材,让我们尝到了真正的甜头。”延坪镇两岔河村支书朱忠宝说到刘祥明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时喜笑颜开。
由于广泛宣传动员,示范带动,在刘祥明的带动下,延坪镇种植中药材的农民2016年就达250余户,每户每年可实现增收1万元,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引擎。刘祥明高兴地说:“能为老百姓办点事,心里才感觉踏实。”
昔日打工仔,今日变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药状元”。由于刘祥明的突出表现,家乡群众选举他为山阳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履职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刘祥明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刘祥明从未表现出一丝骄傲自满,反倒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依法履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刘祥明既感到骄傲,又感到责任重大。他深入农村调研,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对家乡群众特别是一些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劳动技能、亟待解决的问题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刘祥明积极发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一定要改‘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彻底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他还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如他领衔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县政府将“着力打造现代中药材产业基地,实现现代医药大突破,把山阳打造成全国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民生工程之列,实现中药材优势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力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面对如火如荼的种植场面和广大药农高涨的种植积极性,刘祥明始终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坚持以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视诚信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刘祥明选址户家塬镇拟建中药材中间体精加工提取车间,并建设2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公司在中药材集散地亳州聘请科技人员为药农提供药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公司常年聘请2名中药材种植加工高级工程师,负责种植区土壤测试、药材适生区规划、药田科学管理和项目区农民技术员培训,目前已现场培训100多名农民兼职技术员。今年开春以来,已完成延坪、高坝、天竺山、两岭、户家塬、小河、杨地、城关等8个镇办46村(社区)的项目区,加入合作社的群众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乐呵呵地种植紫菀、丹参、玄参、前胡、赤芍、何首乌、桔梗、防风、知母、射干、皂刺、柴胡、菊花等各种中药材7232亩,为今年实现“万元增收”作准备。与此同时,其他10个镇办的部分农民也加入了中药材种植队伍。据统计,发展种植基地可带动贫困户4800户10万余人,预计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深加工工厂建成投产后,吸纳就业280人,人均劳务收入3000元/月,年收入3.6万元。
作为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企业家,刘祥明深知扶贫方式必须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刘祥明表示,产业帮扶比给钱更重要,在本届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他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产业帮扶,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以延坪镇、户家塬镇为示范点,进一步拓展流转土地,辐射全县,种植药材10万亩以上,助推全县农户“万元增收”,使家乡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在就业帮扶方面,帮助100名有劳动能力但无劳动技能的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吸纳到中药材初加工厂工作。
“我以前也种过药材,但没想到要种好药材还有这么多讲究,行距、窝距、锄草、施肥都要讲科学。”高坝店镇鱼塘村支书陈书成说起种植中药材的事,便打开了话闸子,“种植药材,农户没有单独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力,药材专业合作社正好解决了农户的技术难题。明年我们准备种植800亩药材。”
“刘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市场。”高坝店镇骆驼巷村药材种植合作社的李学根说,“以前我们一直担心药材种出来了,不能卖个好价钱,现在不愁了,药材还没种,农户便与公司签订了合同,最低保护价让农户吃了定心丸。”
“今年春季,延坪镇在刘总的带动下,种植桔梗、皂刺、柴胡等中药材达到3300余亩,明年265户贫困户将顺利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的目标。”延坪镇党委书记陈德军说。
“要趁着深化改革开放的东风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到2026年,发展中药材1.5万亩,产值10亿元,打造国家级药材种植业集团,带动更多农户种药增收致富;要把各村当成公司的生产车间,把全县贫困群众当成企业员工,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所有老百姓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无愧于人民代表的称号。”刘祥明信心十足地说。
在刘祥明心中,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认真履职为民代言,永远没有“句号”,他要一“逗”到底。(李振华 高军军)
入夏以来,山阳县延坪镇络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GAP产业化示范基地绿意满眼,千万株紫菀、玄参、丹参、何首乌、桔梗、防风、知母等各种中药材苗木依坡就势,在连绵起伏的山坡上争奇斗艳,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在田间地头忙碌地给药材除草的药农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延坪镇马家店村村民陈建文高兴地说:“多亏了人大代表刘祥明,是他带领家家户户种上了药材,能卖个好价钱,让俺们对好日子有了盼头!”延坪镇镇长段宏文说:“络亿公司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动农户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种植中药材,经过精心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奋斗
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
1974年5月,刘祥明降生在秦岭南麓的山阳县延坪镇两岔河村一个农民家庭。山阳县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山林面积大,贫困人口多。高高的山梁上,两间石板房里住着他们一家5口人,童年留在他记忆里的最深印象就是饥饿、寒冷。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像他家那样人多劳动力少,要吃口饱饭不是件容易事,母亲和哥哥在耕作之余,总要挤时间熬更守夜搓草绳,变点现钱买油盐。年幼的他看到父母为全家操劳累得腰脊弯曲的背影,心如刀割。于是,他白天读书,晚上帮父母打草鞋,周末砍柴搓草绳,放牛干家务,乡邻们都夸他是个勤快听话的好孩子。就这样,刘祥明不仅从小就学会了打龙须草鞋的手艺,还炼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刚满18岁的他,毅然辍学外出打工,去煤窑拉过煤,下金矿采过矿,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专业技能,只能干一些繁重的体力活。
刘祥明深感知识的重要,1993年9月考取了深圳电子技术学校电子专业,1996年9月毕业后,开始了在深圳的打工历程。出身深山农家的刘祥明,虽然年龄小身子单薄,但脑子机灵,工作踏实。在异乡闯荡的过程中,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于2000年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迟早会振翅高飞。刘祥明从一个打工仔起步,经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收获了累累的硕果。他在深圳先后创建了络亿科技有限公司和络亿生物实业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做国内外贸易,生意越做越大,身家近亿元资产。这也正应了萧伯纳说的“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这句至理名言。
反哺
大爱无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凡能称得起大者,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刘祥明就是这样一位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企业家。
大海再深,也挡不住刘祥明对山阳故土的一往情深;秦岭再高,也阻不断异乡游子对父老乡亲的思念情怀!在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刘祥明还非常关注家乡经济社会的变迁。面对依然贫困的乡亲父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山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十分适宜中药材的生长。“再也不能守着金山要饭吃,一定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刘祥明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多次外出考察,进行广泛论证。紫苑、玄参、柴胡是做各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材料,种植前景比较好,目前在国内供不应求,他琢磨出了帮助农民从“粮农”变为“药农”的良方。2016年6月,刘祥明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回到故乡,注册成立了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山阳县络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山地资源优势,组织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
刘祥明下定决心。要带领群众向荒山要钱。种什么?怎么种?种植资金从哪儿来?种植风险怎么规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群众顾虑很大,大都持观望态度。为了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他组织农户外出参观考察,借鉴经验,同时采取打造样板、典型引路的举措,创建科技示范样板,大力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结合“绿色证书”培训、“科技进村”等活动,邀请专家举办集中培训和现场教学,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培养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同时,他率先在家乡延坪镇种植中药材并建设占地53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建成后可满足1~1.5万亩药材的初加工能力;在延坪镇马家店村建设50亩高标准种植基地,已种植中药材100多个品种;采取“一厂带十村,示范带区域”的发展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走“订单药业”道路,与药农签订合同,按照50亩以上种植村组建一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构想,以村委会或种植大户为依托,在延坪、高坝等5个镇建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5个,实行“6+3+1”效益分成,即农户60%,公司30%,合作社10%。对农户实行药材订单收购,制定收购保护价,政府、企业和农户购置中药材种植自然灾害险;他投资50%种子,代购化肥,让农民经营,药材成熟后以市场价收购,零风险种植撬动农户增收,带领公司和药农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和药农形成“双赢”机制,药农经济持续增收,成为延坪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山阳络亿专业合作社流转山地,累计种植皂刺150万株,面积达5000多亩。“打破传统农业,种植中药材,让我们尝到了真正的甜头。”延坪镇两岔河村支书朱忠宝说到刘祥明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时喜笑颜开。
由于广泛宣传动员,示范带动,在刘祥明的带动下,延坪镇种植中药材的农民2016年就达250余户,每户每年可实现增收1万元,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引擎。刘祥明高兴地说:“能为老百姓办点事,心里才感觉踏实。”
昔日打工仔,今日变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药状元”。由于刘祥明的突出表现,家乡群众选举他为山阳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履职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刘祥明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刘祥明从未表现出一丝骄傲自满,反倒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依法履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刘祥明既感到骄傲,又感到责任重大。他深入农村调研,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对家乡群众特别是一些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劳动技能、亟待解决的问题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刘祥明积极发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一定要改‘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彻底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他还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如他领衔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县政府将“着力打造现代中药材产业基地,实现现代医药大突破,把山阳打造成全国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民生工程之列,实现中药材优势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力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面对如火如荼的种植场面和广大药农高涨的种植积极性,刘祥明始终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坚持以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视诚信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刘祥明选址户家塬镇拟建中药材中间体精加工提取车间,并建设2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公司在中药材集散地亳州聘请科技人员为药农提供药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公司常年聘请2名中药材种植加工高级工程师,负责种植区土壤测试、药材适生区规划、药田科学管理和项目区农民技术员培训,目前已现场培训100多名农民兼职技术员。今年开春以来,已完成延坪、高坝、天竺山、两岭、户家塬、小河、杨地、城关等8个镇办46村(社区)的项目区,加入合作社的群众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乐呵呵地种植紫菀、丹参、玄参、前胡、赤芍、何首乌、桔梗、防风、知母、射干、皂刺、柴胡、菊花等各种中药材7232亩,为今年实现“万元增收”作准备。与此同时,其他10个镇办的部分农民也加入了中药材种植队伍。据统计,发展种植基地可带动贫困户4800户10万余人,预计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深加工工厂建成投产后,吸纳就业280人,人均劳务收入3000元/月,年收入3.6万元。
作为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企业家,刘祥明深知扶贫方式必须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刘祥明表示,产业帮扶比给钱更重要,在本届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他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产业帮扶,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以延坪镇、户家塬镇为示范点,进一步拓展流转土地,辐射全县,种植药材10万亩以上,助推全县农户“万元增收”,使家乡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在就业帮扶方面,帮助100名有劳动能力但无劳动技能的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吸纳到中药材初加工厂工作。
“我以前也种过药材,但没想到要种好药材还有这么多讲究,行距、窝距、锄草、施肥都要讲科学。”高坝店镇鱼塘村支书陈书成说起种植中药材的事,便打开了话闸子,“种植药材,农户没有单独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力,药材专业合作社正好解决了农户的技术难题。明年我们准备种植800亩药材。”
“刘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市场。”高坝店镇骆驼巷村药材种植合作社的李学根说,“以前我们一直担心药材种出来了,不能卖个好价钱,现在不愁了,药材还没种,农户便与公司签订了合同,最低保护价让农户吃了定心丸。”
“今年春季,延坪镇在刘总的带动下,种植桔梗、皂刺、柴胡等中药材达到3300余亩,明年265户贫困户将顺利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的目标。”延坪镇党委书记陈德军说。
“要趁着深化改革开放的东风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到2026年,发展中药材1.5万亩,产值10亿元,打造国家级药材种植业集团,带动更多农户种药增收致富;要把各村当成公司的生产车间,把全县贫困群众当成企业员工,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所有老百姓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无愧于人民代表的称号。”刘祥明信心十足地说。
在刘祥明心中,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认真履职为民代言,永远没有“句号”,他要一“逗”到底。(李振华 高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