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可爱的人
文章字数:1628
特约记者 孙传卿 通讯员 明婷玉
“扶贫路上虽然很累,但很值得回味。”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商南县湘河镇数百名扶贫干部的心声。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冰天雪地,他们风雨无阻地行走在扶贫路上,做到“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扶真贫。”他们的热情如同涓涓清泉,沁润着贫困户的心田,他们的行动犹如缕缕阳光,温暖着群众的心窝。他们和贫困户一道,披荆斩棘、自强不息,被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
领导成为创新发展的总“策划师”
40℃的高温、崎岖的山路、炙热的骄阳,是盛夏时节扶贫干部们的乡村工作环境。但镇领导们以身作则,无视恶劣的天气,该下乡就下乡、该入户就入户。在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中,全镇干部创下了几天不眠不休的记录,镇领导不分昼夜巡回检查村(社区)情,争分夺秒入户对接贫困户信息。组建10人小分队,逐村逐户逐人核查纠正信息档案,完善镇村两级资料清单。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全镇领导干部化压力为动力、变死水为源泉,结合实际主动谋划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基础建设、大力改善村容村貌,短短半年,全镇28个中短期产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红鱼村千万只蝎子气势磅礴,后坪——白浪片区千亩花椒整齐排布,瓦窑岭——汪家店千头肉牛蓄势待发,三官庙村高山农业观光园与地坪村六大产业园区东西相望,双庙岭村散养猪基地、湘河村散养鸡基地规模庞大,十个百万袋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形势大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甚至多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干群并肩合唱“脱贫致富进行曲”
“让贫困户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向。”基于此,镇党委书记任宏伟挤出时间走访慰问,制定脱贫措施,注入脱贫信心,严寒时送上棉被,酷暑时递去清凉。镇长吴恒多次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为外出务工人员送去意外保险,提供就业信息,宣传优惠政策。镇党委副书记冯筱累肿了双腿,但他依然坚持走访,统筹兼顾镇村事务。刚刚走向基层岗位的张杨站长时刻挂念暴雨中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巾帼不让须眉的刘洋副镇长、王淼坤主任、王荣主任行走在夏日发烫的大地上,谋划着产业进度。后坪村包扶干部顶着烈日,为贫困户送去电扇和床上用品,送去夏日的清凉。为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镇干部魏文清节衣缩食,省下500元奖励贫困户养殖生猪。湘河村“第一书记”谢军拖着病体,坚持战斗在脱贫一线,自费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地坪村“第一书记”杨军红用脚步丈量民情,白天入户探访贫困户、谋划产业项目、监督设施进度,晚上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驻村干部黄太平将包扶村当作家,将贫困户视为家人,设身处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红鱼村党支部书记王改江抢抓机遇、勇担风险,垫资100万元建起蝎子养殖基地,吸纳贫困户参与。后坪、湘河等村干部主动作为,自发外出考察项目,引进大红袍花椒、散养鸡等项目在村子落户。市县镇村四级帮扶干部用党员的承诺和实际行动,与广大群众联合唱响了一首“脱贫致富进行曲”。
“双创”大潮在山村激荡在干部的帮扶和激励下,许多贫困户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洪流。吴贤臣是返乡创业的杰出代表,他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他的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年产值达649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85个,辐射带动附近100多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既调整了产业结构,又实现了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梳洗楼村的万海平百折不挠,贷款创办农家烧酒厂,利用传统酿酒技术酿造包谷酒,用酒糟发展养殖产业,用养殖粪便种植玉米、小麦,丰收的小麦、玉米继续酿酒,依靠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他年收入10万元以上。梳洗楼村村民王成致富不忘乡邻,他投资50多万元建设养鸡场,并成立秦兴吉和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吸收的20余户贫困户通过以劳获酬、资金入股、借鸡还鸡三种途径,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红鱼村贫困群众方科娃自主创业,探索养蝎子技术,成功开启致富大门。后坪村贫困群众曹长明在苇园组建散养鸡基地,不仅规模大、品牌亮,而且质量好、价格优,前来订购鸡蛋的顾客络绎不绝……
如今,湘河镇大多贫困户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由昔日的深山“穷泥腿子”摇身变成了闯荡市场的“小老板”。
“扶贫路上虽然很累,但很值得回味。”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商南县湘河镇数百名扶贫干部的心声。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冰天雪地,他们风雨无阻地行走在扶贫路上,做到“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扶真贫。”他们的热情如同涓涓清泉,沁润着贫困户的心田,他们的行动犹如缕缕阳光,温暖着群众的心窝。他们和贫困户一道,披荆斩棘、自强不息,被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
领导成为创新发展的总“策划师”
40℃的高温、崎岖的山路、炙热的骄阳,是盛夏时节扶贫干部们的乡村工作环境。但镇领导们以身作则,无视恶劣的天气,该下乡就下乡、该入户就入户。在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中,全镇干部创下了几天不眠不休的记录,镇领导不分昼夜巡回检查村(社区)情,争分夺秒入户对接贫困户信息。组建10人小分队,逐村逐户逐人核查纠正信息档案,完善镇村两级资料清单。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全镇领导干部化压力为动力、变死水为源泉,结合实际主动谋划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基础建设、大力改善村容村貌,短短半年,全镇28个中短期产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红鱼村千万只蝎子气势磅礴,后坪——白浪片区千亩花椒整齐排布,瓦窑岭——汪家店千头肉牛蓄势待发,三官庙村高山农业观光园与地坪村六大产业园区东西相望,双庙岭村散养猪基地、湘河村散养鸡基地规模庞大,十个百万袋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形势大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甚至多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干群并肩合唱“脱贫致富进行曲”
“让贫困户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向。”基于此,镇党委书记任宏伟挤出时间走访慰问,制定脱贫措施,注入脱贫信心,严寒时送上棉被,酷暑时递去清凉。镇长吴恒多次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为外出务工人员送去意外保险,提供就业信息,宣传优惠政策。镇党委副书记冯筱累肿了双腿,但他依然坚持走访,统筹兼顾镇村事务。刚刚走向基层岗位的张杨站长时刻挂念暴雨中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巾帼不让须眉的刘洋副镇长、王淼坤主任、王荣主任行走在夏日发烫的大地上,谋划着产业进度。后坪村包扶干部顶着烈日,为贫困户送去电扇和床上用品,送去夏日的清凉。为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镇干部魏文清节衣缩食,省下500元奖励贫困户养殖生猪。湘河村“第一书记”谢军拖着病体,坚持战斗在脱贫一线,自费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地坪村“第一书记”杨军红用脚步丈量民情,白天入户探访贫困户、谋划产业项目、监督设施进度,晚上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驻村干部黄太平将包扶村当作家,将贫困户视为家人,设身处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红鱼村党支部书记王改江抢抓机遇、勇担风险,垫资100万元建起蝎子养殖基地,吸纳贫困户参与。后坪、湘河等村干部主动作为,自发外出考察项目,引进大红袍花椒、散养鸡等项目在村子落户。市县镇村四级帮扶干部用党员的承诺和实际行动,与广大群众联合唱响了一首“脱贫致富进行曲”。
“双创”大潮在山村激荡在干部的帮扶和激励下,许多贫困户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洪流。吴贤臣是返乡创业的杰出代表,他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他的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年产值达649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85个,辐射带动附近100多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既调整了产业结构,又实现了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梳洗楼村的万海平百折不挠,贷款创办农家烧酒厂,利用传统酿酒技术酿造包谷酒,用酒糟发展养殖产业,用养殖粪便种植玉米、小麦,丰收的小麦、玉米继续酿酒,依靠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他年收入10万元以上。梳洗楼村村民王成致富不忘乡邻,他投资50多万元建设养鸡场,并成立秦兴吉和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吸收的20余户贫困户通过以劳获酬、资金入股、借鸡还鸡三种途径,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红鱼村贫困群众方科娃自主创业,探索养蝎子技术,成功开启致富大门。后坪村贫困群众曹长明在苇园组建散养鸡基地,不仅规模大、品牌亮,而且质量好、价格优,前来订购鸡蛋的顾客络绎不绝……
如今,湘河镇大多贫困户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由昔日的深山“穷泥腿子”摇身变成了闯荡市场的“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