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气助脱贫
文章字数:3667
本报记者 李小龙 通讯员 南星
初秋的夜晚,已没有了盛夏的闷热,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劳作一天的村民早早就回家休息了。但在洛南县三兴村,晚上九点,当地群众的“夜生活”却正在进行,黑夜里灯火通明的村委会显得格外耀眼,里面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原来是村里的“农民夜校”开讲了。
三兴村是洛南县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村,集体经济积累少、基础设施不完备、群众增收渠道狭窄、产业规划不明晰、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等因素长期制约着村经济的发展。市移民办包扶该村以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在这里开办了“农民夜校”,先后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2场次,脱贫攻坚政策宣讲5次,专业知识培训讲座10场次,开拓了群众眼界、丰富了群众知识,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斗志。
这仅仅是我市精神文化脱贫行动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创新精神文化脱贫模式,制定下发了《商洛市精神文化脱贫实施方案》,市县区及时成立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宣讲团、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文艺宣传团等4支宣传队伍,科学整合资源力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凝心聚力助脱贫,不断激起全市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宣讲政策 提升脱贫信心
“这本连环画册,图文并茂,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的文字宣传形式,注重以图文并茂的漫画形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真是太好了!”近日,丹凤县各驻村干部领到用群众语言制作的《漫解脱贫攻坚》连环画册后,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
丹凤县围绕扶贫先扶志,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组织编印了《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读本》5000多册、《丹凤县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汇编》2万多册,特别是县上本着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忘不了、“顺口溜”的语言,用漫画形式解读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邀请专业人员创作了图文并茂的漫画作品56幅,编辑出版《漫解脱贫攻坚》连环画册,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使脱贫政策真正通俗易懂。
同时,商南县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思路清晰、掌握政策、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要求他们深入村组、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不断加大精准脱贫政策宣传力度,同时运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固定电话等,全方位、深层次向贫困户宣传县上产业帮扶项目、惠农补助标准等内容,不断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政策知晓率。
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高质量完成,我市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工作。在市县区镇办三级联动,深入开展“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活动的基础上,市县区均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逐镇村宣讲脱贫攻坚政策,现场发放相关资料,使得脱贫政策真正深入人心、起到作用。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固定宣传牌、专栏橱窗、宣传展板、文化墙、灯箱广告、LED显示屏、村级广播室、宣传车、标语喷绘等宣传工具在主要路段、十字路口、村级文化广场、村委会办公室、人口密集场地等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宣传,不断扩大社会宣传的覆盖面。截至目前,仅仅全市各县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开展活动就达500多场次,制作主题展板600余块,展出展览1000余场次,发放口袋书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这还不算各个行业的干部,各级扶贫干部、包村干部,以及镇办村(社区)干部上门开展的政策讲解宣传。
树立典型 示范引领带动
6月19日,市大剧院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接连举行。10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在商洛脱贫攻坚一线,勤劳致富、倾心帮扶、产业带动等先进典型事迹,至真至诚的报告多次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特别是山阳县王阎镇下派口头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庆倒在脱贫第一线,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谱写了一曲扶贫路上为人民的人间真情之歌,不少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这只是我市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的众多举措之一。今年以来,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扶贫脱贫的典型,这些典型事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是扶贫典型,在各地扶贫工作中都涌现出不少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另一方面是脱贫典型,这些人在脱贫致富上有想法、有方法、有行动、有成效,他们身上闪耀着勤劳智慧的光芒。于是我市各级各部门先后开展了脱贫标兵、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帮扶干部评选等活动,市县区成立了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宣讲团,同时对他们的事迹通过报告会、新闻报道、文艺演出等方式广为宣传,全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动能,形成见贤思齐、你追我赶的良好格局;也为当地群众做出了示范,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思想,形成了发展生产、脱贫光荣的信心与决心。
文明创建 转变群众思想
8月17日,67岁的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村杜永花老人早早来到了村委会,在岩湾村“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誓师大会的红色横幅上郑重签下了儿子的名字。“送礼有人情,不送礼没人情。”一提起农村人情礼,杜永花老人眉头一皱。原来,她唯一的儿子以前出了车祸,导致左手残疾,让原本母子相依的生活更加艰难。虽然是村上的贫困户,“但每年人情礼往还得花4000多元,如果能刹住这股风,礼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也就轻了。”岩湾村属于贫困村,礼尚往来的“人情风”近年来愈演愈烈,很多群众因过高的人情礼苦不堪言,这对于本是贫困户的群众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村是贫困村,村容村貌之所以像今天这么好,除了县镇和包扶单位的帮助,也和群众的思想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村支书邓兰英说,邓兰英介绍,前几年,老庵寺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赌博打牌成风。今年以来,村上按照县上“精神文化脱贫”工作要求,推行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制度,还进行了“诚信贫困户”的评选活动,使村民逐渐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致富靠勤劳的思想。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推行“一约四会”,大力整治在婚丧嫁娶方面存在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积极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同时,市县区都评选了一批道德模范,成立了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大力开展巡回宣讲,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环境。各镇村也在群众集中居住的村庄、院落、广场设置善行义举榜,宣传展示群众身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典型好人,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截至目前,设立善行义举榜1000余块,各级选树典型好人2000余个。
文化惠民 改变精神面貌
一面面内涵丰富的文化墙直入眼帘,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广场令人向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深入城乡,让群众饱食文化大餐,啧啧称赞……这一幕幕生动鲜活的场景,正是洛南县将文化建设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认真开展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气的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再现。
“各项惠民政策好得很!政府不但给咱贫困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还能在家门口看到精彩的文艺节目,让我们听到了党的声音,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好!”洛南县古城镇草店村党员贫困户余康民感慨地说,村民们以前一到农闲就打麻将。后来,村里有了文化广场,只要家里没事,村民们都会来文化大院练一练广场舞,精气神大不一样了,家庭经济条件也有了明显改观。
我市充分利用各种文艺手段,多管齐下,积极开展文化文艺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同步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市县区以各级剧团为主,充分利用乡贤骨干文化队伍,吸纳农村文艺爱好者,成立了文艺宣传团,以脱贫政策、脱贫致富典型事迹等为素材,排演一批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贫困村巡回演出,引导和激励贫困群众摈弃消极思想、争做上进典范,有效地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市文化部门为全市贫困村配备了电视、音响、舞蹈服装等器材,使村民们开展广场舞、健身等活动更有条件了。
宣传引导 营造浓厚氛围
近日,丹凤县成功拍摄了一部反映脱贫攻坚的原创方言碎戏《小高书记》,不日将亮相荧屏。它讲述了一个好高骛远、无所事事的贫困青年,在新任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帮扶下,重新找回自信,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脱贫故事。该剧取材于脱贫工作一线,用质朴的丹凤方言,真实的场景反映了一线驻村干部扎实工作的生动场景,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
今年以来,我市制定下发了脱贫攻坚总体宣传方案和宣传报道方案,组织各媒体持续投入重点版面和时段宣传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成效成绩,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戮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浓厚舆论氛围。协调中省市主流媒体集中组织开展了驻村脱贫好干部李长庆同志先进事迹宣传,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李长庆同志被省委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在全省树立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组织市级20名编辑记者深入全市20个贫困村开展精准脱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采写刊播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宣传报道200余条。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在中省重点主流媒体刊登播发商洛脱贫攻坚相关报道1000多篇,为全市脱贫攻坚凝聚了强大了的精神力量。
初秋的夜晚,已没有了盛夏的闷热,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劳作一天的村民早早就回家休息了。但在洛南县三兴村,晚上九点,当地群众的“夜生活”却正在进行,黑夜里灯火通明的村委会显得格外耀眼,里面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原来是村里的“农民夜校”开讲了。
三兴村是洛南县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村,集体经济积累少、基础设施不完备、群众增收渠道狭窄、产业规划不明晰、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等因素长期制约着村经济的发展。市移民办包扶该村以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在这里开办了“农民夜校”,先后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2场次,脱贫攻坚政策宣讲5次,专业知识培训讲座10场次,开拓了群众眼界、丰富了群众知识,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斗志。
这仅仅是我市精神文化脱贫行动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创新精神文化脱贫模式,制定下发了《商洛市精神文化脱贫实施方案》,市县区及时成立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宣讲团、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文艺宣传团等4支宣传队伍,科学整合资源力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凝心聚力助脱贫,不断激起全市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宣讲政策 提升脱贫信心
“这本连环画册,图文并茂,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的文字宣传形式,注重以图文并茂的漫画形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真是太好了!”近日,丹凤县各驻村干部领到用群众语言制作的《漫解脱贫攻坚》连环画册后,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
丹凤县围绕扶贫先扶志,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组织编印了《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读本》5000多册、《丹凤县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汇编》2万多册,特别是县上本着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忘不了、“顺口溜”的语言,用漫画形式解读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邀请专业人员创作了图文并茂的漫画作品56幅,编辑出版《漫解脱贫攻坚》连环画册,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使脱贫政策真正通俗易懂。
同时,商南县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思路清晰、掌握政策、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要求他们深入村组、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不断加大精准脱贫政策宣传力度,同时运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固定电话等,全方位、深层次向贫困户宣传县上产业帮扶项目、惠农补助标准等内容,不断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政策知晓率。
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高质量完成,我市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工作。在市县区镇办三级联动,深入开展“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活动的基础上,市县区均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逐镇村宣讲脱贫攻坚政策,现场发放相关资料,使得脱贫政策真正深入人心、起到作用。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固定宣传牌、专栏橱窗、宣传展板、文化墙、灯箱广告、LED显示屏、村级广播室、宣传车、标语喷绘等宣传工具在主要路段、十字路口、村级文化广场、村委会办公室、人口密集场地等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宣传,不断扩大社会宣传的覆盖面。截至目前,仅仅全市各县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开展活动就达500多场次,制作主题展板600余块,展出展览1000余场次,发放口袋书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这还不算各个行业的干部,各级扶贫干部、包村干部,以及镇办村(社区)干部上门开展的政策讲解宣传。
树立典型 示范引领带动
6月19日,市大剧院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接连举行。10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在商洛脱贫攻坚一线,勤劳致富、倾心帮扶、产业带动等先进典型事迹,至真至诚的报告多次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特别是山阳县王阎镇下派口头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庆倒在脱贫第一线,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谱写了一曲扶贫路上为人民的人间真情之歌,不少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这只是我市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的众多举措之一。今年以来,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扶贫脱贫的典型,这些典型事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是扶贫典型,在各地扶贫工作中都涌现出不少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另一方面是脱贫典型,这些人在脱贫致富上有想法、有方法、有行动、有成效,他们身上闪耀着勤劳智慧的光芒。于是我市各级各部门先后开展了脱贫标兵、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帮扶干部评选等活动,市县区成立了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宣讲团,同时对他们的事迹通过报告会、新闻报道、文艺演出等方式广为宣传,全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动能,形成见贤思齐、你追我赶的良好格局;也为当地群众做出了示范,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思想,形成了发展生产、脱贫光荣的信心与决心。
文明创建 转变群众思想
8月17日,67岁的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村杜永花老人早早来到了村委会,在岩湾村“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誓师大会的红色横幅上郑重签下了儿子的名字。“送礼有人情,不送礼没人情。”一提起农村人情礼,杜永花老人眉头一皱。原来,她唯一的儿子以前出了车祸,导致左手残疾,让原本母子相依的生活更加艰难。虽然是村上的贫困户,“但每年人情礼往还得花4000多元,如果能刹住这股风,礼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也就轻了。”岩湾村属于贫困村,礼尚往来的“人情风”近年来愈演愈烈,很多群众因过高的人情礼苦不堪言,这对于本是贫困户的群众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村是贫困村,村容村貌之所以像今天这么好,除了县镇和包扶单位的帮助,也和群众的思想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村支书邓兰英说,邓兰英介绍,前几年,老庵寺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赌博打牌成风。今年以来,村上按照县上“精神文化脱贫”工作要求,推行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制度,还进行了“诚信贫困户”的评选活动,使村民逐渐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致富靠勤劳的思想。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推行“一约四会”,大力整治在婚丧嫁娶方面存在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积极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同时,市县区都评选了一批道德模范,成立了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大力开展巡回宣讲,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环境。各镇村也在群众集中居住的村庄、院落、广场设置善行义举榜,宣传展示群众身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典型好人,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截至目前,设立善行义举榜1000余块,各级选树典型好人2000余个。
文化惠民 改变精神面貌
一面面内涵丰富的文化墙直入眼帘,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广场令人向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深入城乡,让群众饱食文化大餐,啧啧称赞……这一幕幕生动鲜活的场景,正是洛南县将文化建设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认真开展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气的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再现。
“各项惠民政策好得很!政府不但给咱贫困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还能在家门口看到精彩的文艺节目,让我们听到了党的声音,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好!”洛南县古城镇草店村党员贫困户余康民感慨地说,村民们以前一到农闲就打麻将。后来,村里有了文化广场,只要家里没事,村民们都会来文化大院练一练广场舞,精气神大不一样了,家庭经济条件也有了明显改观。
我市充分利用各种文艺手段,多管齐下,积极开展文化文艺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同步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市县区以各级剧团为主,充分利用乡贤骨干文化队伍,吸纳农村文艺爱好者,成立了文艺宣传团,以脱贫政策、脱贫致富典型事迹等为素材,排演一批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贫困村巡回演出,引导和激励贫困群众摈弃消极思想、争做上进典范,有效地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市文化部门为全市贫困村配备了电视、音响、舞蹈服装等器材,使村民们开展广场舞、健身等活动更有条件了。
宣传引导 营造浓厚氛围
近日,丹凤县成功拍摄了一部反映脱贫攻坚的原创方言碎戏《小高书记》,不日将亮相荧屏。它讲述了一个好高骛远、无所事事的贫困青年,在新任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帮扶下,重新找回自信,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脱贫故事。该剧取材于脱贫工作一线,用质朴的丹凤方言,真实的场景反映了一线驻村干部扎实工作的生动场景,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
今年以来,我市制定下发了脱贫攻坚总体宣传方案和宣传报道方案,组织各媒体持续投入重点版面和时段宣传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成效成绩,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戮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浓厚舆论氛围。协调中省市主流媒体集中组织开展了驻村脱贫好干部李长庆同志先进事迹宣传,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李长庆同志被省委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在全省树立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组织市级20名编辑记者深入全市20个贫困村开展精准脱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采写刊播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宣传报道200余条。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在中省重点主流媒体刊登播发商洛脱贫攻坚相关报道1000多篇,为全市脱贫攻坚凝聚了强大了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