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包扶村 共筑小康梦
文章字数:3848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班子在包扶村召开脱贫攻坚专题研判会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和斌向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超鲲入户走访
为贫困户义诊
表彰脱贫先进
改造后的民居
丹参基地
果子狸养殖合作社
本报记者 王涛 林佳茹 通讯员 汤龙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之后,商州区刘湾街办十五里铺村显得越发美丽:远处,青山含黛,烟雾笼罩;田野里,一片片药材长势正旺,青翠如洗;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似龙蛇飞舞。近处,农家小院,青砖围墙,炊烟袅袅;农人们忙着抢秋收、兴产业;扶贫干部们则挨户访贫问苦,尽显真情。
今年以来,十五里铺村在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的倾情帮扶下,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一批产业稳步实施,技能扶贫、政策扶贫、信息扶贫、党建扶贫相继开展,形成了养殖、种植、运输车队、劳务输出等一批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产业发展逐步明晰,人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十五里铺村正摆脱贫困,向美丽富饶的小康之路迈进……
改善基础惠民生
“以前都是土路,出去磨面不方便不说,还得沾一身泥,多亏了园区帮我们打通了水泥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用粮食换面吃。”家住十五里铺村十五组沟垴上的村民李晓娥闲来无事,总会在门前水泥路上带孙子走走转转。而在这以前,像最近这样连绵秋雨天,他们是足不出户的,门前的泥巴路让村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十五里铺村地处商州城南15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497户1735人。该村虽然距离城区仅15里,但受立地条件和交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缓慢。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低于全省1332元,低于全市435元,低于全区466元,外出务工赚钱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无从说起。据统计,全村现有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541人。
2015年,十五里铺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脱贫攻坚热潮下,该村被列入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包扶对象。根据村情实际,园区决定率先从群众最期盼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做起,制定了“一年全面启动、两年成效明显、后期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
贫困村要脱贫致富,往往制约的就是基础设施欠账太多。为此,园区设立了扶贫专项账户,每年从单位经费中挤出近100万元,动员群众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庭院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作。先后完成村道硬化、入户路打通、改造民居等工作,新修建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等一大批民生工程。
山村的夜晚一片漆黑,出行不便,也不安全。园区了解情况后,拨付专款先后为15个村民小组的4条主干道按照了100多盏太阳能路灯。十五里铺村村民逢人便说,“这路灯安了就是好啊,晚上在路灯下吃饭喝茶、谝个闲传美的太,尤其是哪天停电了,有路灯做晚饭都不愁啦。”
村民任淑杏家有四口人,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在全村民居改造的过程中,包扶干部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超鲲积极协调资金项目,争取到补助资金1万元,坚定了他们翻盖房屋的决心。现在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已经落成入住,房屋四墙涂白,院落全部硬化,还砌起了青砖围墙。看着美美的环境,任淑杏心里也是美美的。今年,还为其儿媳刘玉霞争取到了信息员的公益岗位,每月收入1000元,减轻了家庭负担。
说起园区对十五里铺村的帮助,村主任任伟给记者晒出了一份帮扶账单,两年来,园区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00多万元,争取各类扶贫资金700多万元,完成民生工程25项,包括四墙加固粉白440户,院落硬化412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06盏,村牌及产业牌9个,硬化通组路1.8公里,新建文化广场一处,美化庭院36户,路边花墙1000多米……
产业扶贫拔穷根
9月6日,雨后初晴,一大早,四组村民刘安民就赶着自家的120只羊上山了。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后,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注重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许多农村的事不是“没办法”,而是“不了解”。在充分了解十五里铺村的村情实际后,通过充分与村民进行商讨,园区扶贫干部决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这个贫困村“造血”。结合十五里铺村气候和耕地情况,选择了种植丹参、养殖果子狸、土鸡、土猪等大家熟悉的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这样,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让贫困户有了长效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参与感和积极性。
刘安民今年53岁,由于儿子自幼患有白癜风,为了给儿子治病,他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幸运的是,在脱贫攻坚中,包扶他的干部是园区党工委书记周和斌,在了解到他的困难后,周和斌鼓励他重操旧业,把养羊规模做大,并先后为他争取产业资金补助8200元。由此,他的羊由最初的5只繁殖到现在的120只。今年8月21日,园区邀请了专技人员为包括他在内的20多户养殖户进行了养猪、养羊技术培训,并进行了入户指导。同时,园区还联系了兽医为其进行防疫,购买疫苗,全面解决刘安民在养羊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他也一心一意发展起了养羊产业。预计,年底他就能出售20多只羊,收入2万多元。
像刘安民一样,村里的大多数贫困户都有了自己的产业。十五组贫困户刘金善这几天正忙着联系商贩,准备出售自家的5头猪。“联系了好几家,但是价格不理想,我想要8块钱,他们最多给6块8毛钱,只能再等一等。”见到扶贫干部上门,他立即带领着干部们走到猪圈,介绍着自己的养猪情况。原来,今年年初,包扶干部了解到刘金善身患耳疾,无法外出务工之后,从他家实际情况出发,免费为他赠送了5头猪仔,并为他争取产业补助资金1500元,鼓励他专心养殖。而他,也没有辜负包扶干部的期望,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现在5头猪都长到200多斤了,年终算下来,5头猪有近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刘金善还有21亩板栗,按照他和园区企业陕西君威集团签订的协议,每年收取生态板栗基地管护费1050元,售卖板栗差不多还有2000元。前不久,他还享受到了刘湾移民搬迁政策,自己三口之家仅花7500元钱,就能在刘湾享受一套75平方米的移民搬迁房。说起这些,他直夸党的政策好,园区干部包扶工作扎实。
经过两年多的帮扶,十五里铺村重点产业扶贫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局面,培育了果子狸、布尔山羊、散养鸡、土猪等主导养殖产业和核桃园、香菇等规模种植产业。通过“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园区+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所有贫困户分别参加果子狸、香菇合作社及丹参基地、板栗基地。目前,全村有300只以上果子狸基地3个,500只兔子养殖场1个,50头猪养殖场5个,100只羊养殖场3个,形成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项目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真心扶贫暖人心
“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让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精准扶贫才算真正起到实效。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自帮扶十五里铺村以来,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以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准则,以真正为了贫困群众奔小康为最终目标,形成了以一把手为精准扶贫负责人的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驻村工作队,派出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张香云,十五里铺村九组的贫困户。前夫因病去世,后来和现在的丈夫结合,日子刚有好转。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建房过程中连续出了3次事故,先后欠了外债20多万元,房子只盖了一个毛坯。厨房还是简易房,加上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一度只能在露天做饭。包扶干部了解到她的实际情况后,积极帮她争取民居改造工程,为她改建了厨房。并自掏腰包,帮她请匠人盘灶台、修烟囱,周末专门开车送去火门等灶房设施。为了让她有稳定的产业,实现持续增收,还鼓励她实施家庭养殖,为她发放2头猪,每头争取300元钱。还帮助其儿子在城区找了工作,一个月收入2000块钱。正是这样的真心付出,使张香云这个不善言语的农村妇女感动的对包扶干部说:“你这不是亲人,比亲人还关心我啊!”
杨斌是十五里铺村一组的贫困户,今年30多岁,因其父亲过去一直生病,致使家庭困难。去年,其父亲杨高荣因病再次住院,他找到了园区党工委书记周和斌,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后,周和斌当场拿出了1000元交给他,让他细心照料父亲。杨斌父亲去世以后,周和斌多次走访他家,看到破旧的房屋,周和斌联系了附近的一所废弃学校,并进行了修缮,让他和母亲入住。今年还帮他在园区的一家企业联系了工作,每个月2500元,包吃包住,闲暇时间他还能回到家里和母亲一块种植几亩地的黄芩,彻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十五里铺村十组村民任占中,妻子身患肝病,包扶干部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老任家情况后,多次到医院了解政策,并帮助其办理慢性病卡,还积极为其联系了护林员的公益岗位,仅此一项年收入6000元。包扶干部还支持动员老任流转土地参加进园区丹参基地种植,免费提供种苗和化肥,并争取到产业补助1000元。今年国庆节后丹参就能收获,预计收入4000元以上。
村民们说,在十五里铺村,园区一件件、一桩桩真情帮扶的事还很多。而这也正是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所有包扶干部“不脱贫不撒手,脱贫还当亲戚走”的帮扶理念的真实体现。
“作为商洛唯一一个省级循环产业园区,我们肩负商洛经济发展重任,既要把园区经济搞上去,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步伐。我们还要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中,脚踏实地,不辱使命,把十五里铺村群众的小康目标重担牢牢扛在肩上,让群众如期脱贫致富。”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和斌坚定地说,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一定会带领园区干部以决战决胜的信心,以坚忍不拔的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心用情用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勇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引领包扶群众早日脱贫,享受美好幸福生活。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和斌向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超鲲入户走访
为贫困户义诊
表彰脱贫先进
改造后的民居
丹参基地
果子狸养殖合作社
本报记者 王涛 林佳茹 通讯员 汤龙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之后,商州区刘湾街办十五里铺村显得越发美丽:远处,青山含黛,烟雾笼罩;田野里,一片片药材长势正旺,青翠如洗;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似龙蛇飞舞。近处,农家小院,青砖围墙,炊烟袅袅;农人们忙着抢秋收、兴产业;扶贫干部们则挨户访贫问苦,尽显真情。
今年以来,十五里铺村在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的倾情帮扶下,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一批产业稳步实施,技能扶贫、政策扶贫、信息扶贫、党建扶贫相继开展,形成了养殖、种植、运输车队、劳务输出等一批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产业发展逐步明晰,人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十五里铺村正摆脱贫困,向美丽富饶的小康之路迈进……
改善基础惠民生
“以前都是土路,出去磨面不方便不说,还得沾一身泥,多亏了园区帮我们打通了水泥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用粮食换面吃。”家住十五里铺村十五组沟垴上的村民李晓娥闲来无事,总会在门前水泥路上带孙子走走转转。而在这以前,像最近这样连绵秋雨天,他们是足不出户的,门前的泥巴路让村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十五里铺村地处商州城南15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497户1735人。该村虽然距离城区仅15里,但受立地条件和交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缓慢。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低于全省1332元,低于全市435元,低于全区466元,外出务工赚钱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无从说起。据统计,全村现有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541人。
2015年,十五里铺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脱贫攻坚热潮下,该村被列入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包扶对象。根据村情实际,园区决定率先从群众最期盼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做起,制定了“一年全面启动、两年成效明显、后期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
贫困村要脱贫致富,往往制约的就是基础设施欠账太多。为此,园区设立了扶贫专项账户,每年从单位经费中挤出近100万元,动员群众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庭院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作。先后完成村道硬化、入户路打通、改造民居等工作,新修建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等一大批民生工程。
山村的夜晚一片漆黑,出行不便,也不安全。园区了解情况后,拨付专款先后为15个村民小组的4条主干道按照了100多盏太阳能路灯。十五里铺村村民逢人便说,“这路灯安了就是好啊,晚上在路灯下吃饭喝茶、谝个闲传美的太,尤其是哪天停电了,有路灯做晚饭都不愁啦。”
村民任淑杏家有四口人,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在全村民居改造的过程中,包扶干部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超鲲积极协调资金项目,争取到补助资金1万元,坚定了他们翻盖房屋的决心。现在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已经落成入住,房屋四墙涂白,院落全部硬化,还砌起了青砖围墙。看着美美的环境,任淑杏心里也是美美的。今年,还为其儿媳刘玉霞争取到了信息员的公益岗位,每月收入1000元,减轻了家庭负担。
说起园区对十五里铺村的帮助,村主任任伟给记者晒出了一份帮扶账单,两年来,园区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00多万元,争取各类扶贫资金700多万元,完成民生工程25项,包括四墙加固粉白440户,院落硬化412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06盏,村牌及产业牌9个,硬化通组路1.8公里,新建文化广场一处,美化庭院36户,路边花墙1000多米……
产业扶贫拔穷根
9月6日,雨后初晴,一大早,四组村民刘安民就赶着自家的120只羊上山了。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后,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注重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许多农村的事不是“没办法”,而是“不了解”。在充分了解十五里铺村的村情实际后,通过充分与村民进行商讨,园区扶贫干部决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这个贫困村“造血”。结合十五里铺村气候和耕地情况,选择了种植丹参、养殖果子狸、土鸡、土猪等大家熟悉的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这样,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让贫困户有了长效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参与感和积极性。
刘安民今年53岁,由于儿子自幼患有白癜风,为了给儿子治病,他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幸运的是,在脱贫攻坚中,包扶他的干部是园区党工委书记周和斌,在了解到他的困难后,周和斌鼓励他重操旧业,把养羊规模做大,并先后为他争取产业资金补助8200元。由此,他的羊由最初的5只繁殖到现在的120只。今年8月21日,园区邀请了专技人员为包括他在内的20多户养殖户进行了养猪、养羊技术培训,并进行了入户指导。同时,园区还联系了兽医为其进行防疫,购买疫苗,全面解决刘安民在养羊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他也一心一意发展起了养羊产业。预计,年底他就能出售20多只羊,收入2万多元。
像刘安民一样,村里的大多数贫困户都有了自己的产业。十五组贫困户刘金善这几天正忙着联系商贩,准备出售自家的5头猪。“联系了好几家,但是价格不理想,我想要8块钱,他们最多给6块8毛钱,只能再等一等。”见到扶贫干部上门,他立即带领着干部们走到猪圈,介绍着自己的养猪情况。原来,今年年初,包扶干部了解到刘金善身患耳疾,无法外出务工之后,从他家实际情况出发,免费为他赠送了5头猪仔,并为他争取产业补助资金1500元,鼓励他专心养殖。而他,也没有辜负包扶干部的期望,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现在5头猪都长到200多斤了,年终算下来,5头猪有近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刘金善还有21亩板栗,按照他和园区企业陕西君威集团签订的协议,每年收取生态板栗基地管护费1050元,售卖板栗差不多还有2000元。前不久,他还享受到了刘湾移民搬迁政策,自己三口之家仅花7500元钱,就能在刘湾享受一套75平方米的移民搬迁房。说起这些,他直夸党的政策好,园区干部包扶工作扎实。
经过两年多的帮扶,十五里铺村重点产业扶贫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局面,培育了果子狸、布尔山羊、散养鸡、土猪等主导养殖产业和核桃园、香菇等规模种植产业。通过“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园区+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所有贫困户分别参加果子狸、香菇合作社及丹参基地、板栗基地。目前,全村有300只以上果子狸基地3个,500只兔子养殖场1个,50头猪养殖场5个,100只羊养殖场3个,形成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项目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真心扶贫暖人心
“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让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精准扶贫才算真正起到实效。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自帮扶十五里铺村以来,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以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准则,以真正为了贫困群众奔小康为最终目标,形成了以一把手为精准扶贫负责人的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驻村工作队,派出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张香云,十五里铺村九组的贫困户。前夫因病去世,后来和现在的丈夫结合,日子刚有好转。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建房过程中连续出了3次事故,先后欠了外债20多万元,房子只盖了一个毛坯。厨房还是简易房,加上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一度只能在露天做饭。包扶干部了解到她的实际情况后,积极帮她争取民居改造工程,为她改建了厨房。并自掏腰包,帮她请匠人盘灶台、修烟囱,周末专门开车送去火门等灶房设施。为了让她有稳定的产业,实现持续增收,还鼓励她实施家庭养殖,为她发放2头猪,每头争取300元钱。还帮助其儿子在城区找了工作,一个月收入2000块钱。正是这样的真心付出,使张香云这个不善言语的农村妇女感动的对包扶干部说:“你这不是亲人,比亲人还关心我啊!”
杨斌是十五里铺村一组的贫困户,今年30多岁,因其父亲过去一直生病,致使家庭困难。去年,其父亲杨高荣因病再次住院,他找到了园区党工委书记周和斌,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后,周和斌当场拿出了1000元交给他,让他细心照料父亲。杨斌父亲去世以后,周和斌多次走访他家,看到破旧的房屋,周和斌联系了附近的一所废弃学校,并进行了修缮,让他和母亲入住。今年还帮他在园区的一家企业联系了工作,每个月2500元,包吃包住,闲暇时间他还能回到家里和母亲一块种植几亩地的黄芩,彻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十五里铺村十组村民任占中,妻子身患肝病,包扶干部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老任家情况后,多次到医院了解政策,并帮助其办理慢性病卡,还积极为其联系了护林员的公益岗位,仅此一项年收入6000元。包扶干部还支持动员老任流转土地参加进园区丹参基地种植,免费提供种苗和化肥,并争取到产业补助1000元。今年国庆节后丹参就能收获,预计收入4000元以上。
村民们说,在十五里铺村,园区一件件、一桩桩真情帮扶的事还很多。而这也正是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所有包扶干部“不脱贫不撒手,脱贫还当亲戚走”的帮扶理念的真实体现。
“作为商洛唯一一个省级循环产业园区,我们肩负商洛经济发展重任,既要把园区经济搞上去,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步伐。我们还要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中,脚踏实地,不辱使命,把十五里铺村群众的小康目标重担牢牢扛在肩上,让群众如期脱贫致富。”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和斌坚定地说,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一定会带领园区干部以决战决胜的信心,以坚忍不拔的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心用情用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勇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引领包扶群众早日脱贫,享受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