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坚持‘三化’路径 建设‘三个商洛’”系列报道(五)
文章字数:2220

  本报记者 吕丽霞 
  山青、水绿、生态美,是发展之前提,是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原则。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的商洛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并始终在践行着这一绿色发展使命,在坚定不移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的发展路径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生态是商洛的本色,绿色是商洛的底色。目前,商洛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流域治理“河长制”经验在全省推广,保障了“一江清水供京津”。商洛把水质安全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保,守着储量惊人的金山银山,却不得不另辟蹊径,做山水文章,这是被动选择,却也让商洛从中尝到了甜头,变成了自觉行动。尤其是在产业绿色化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加强环保措施,使它降低污染物排放甚至零排放;另一方面就是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比如利用商洛的山林资源优势,做绿色食品加工业及中医药产业等。事实证明,这些新兴产业每年增速迅猛,已逐渐成为商洛的支柱产业。
  我市引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及信息产业等产业形态,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这个思路下,商洛的经济并没有因环保高压而受到太大影响,事实上商洛连续五年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在陕西排名第一。秦岭的香菇、木耳端上了餐桌,核桃露、山泉水走进了冰箱……秦岭生态农副产品正在逐步走出大山,商洛八大件已在电商平台上小有名气。山地多、耕地少、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商洛发展农业产业受到了诸多限制,也正因为此,山林经济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洛由此被称为“核桃之乡”“板栗之乡”。“商洛核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药材、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可否认,于陕西全省而言,商洛属于“后进生”,这是先天不足。然而,纵观近几年发展,商洛却进步很快。以2016年为例,商洛市完成生产总值699.3亿元、增长10%,增速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468元和8358元,增长8.3%和8.5%,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近些年,商洛市先后被授予或命名为“国家首批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这是商洛目前手握的王牌,也说明了商洛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商洛正在积极争取“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作为典型的山区市,打好这五张牌,将无疑为山区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商洛样板”。未来,随着西武、西渝高铁的建成通车,商洛将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成为名副其实的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多年来的创新发展,为商洛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开辟了更加美好的前景,同时也积累了值得铭记的宝贵经验。在新常态背景下,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既是顺势而为、大势所趋,也是源于对商洛市情和自身优势的科学考量。必须遵循规律、系统谋划、依法管控、凝聚共识,科学谋划发展路径,自觉把中省决策部署与市情实际紧密结合,积极研究新情况、落实新理念、探索新办法、推出新举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商洛特色的发展路子。
  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处理好绿色与发展的关系。在新常态背景下,我们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不仅要谋发展,更要依托资源环境异禀这一优势,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进而成为带动发展的新引擎。今天追求绿色发展,就要把着眼点放在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上。
  必须形成绿色思维。形成“绿色”底线思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既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顾及子孙后代的需要,不突破环境承载能力底线。形成“绿色”法治思维,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绿色发展,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引领、规范、促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系统思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来把握,把绿色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避免顾此失彼、单兵突进。
  必须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支撑、主要载体,直接决定绿色发展的成效和美丽商洛的成色。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就是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以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必须转变观念和强化制度保障。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观念转变和制度保障是关键。经验告诉我们,与发展方式转变伴生的必然是观念的革命,前行路上必然会遭遇各种困难、压力甚至是阻力。每一项具体的转变,都要面对深刻的利益调整,也可能带来新的矛盾问题,甚至暂时看不到明显的成效。需要克服消极心态,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真正把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等指标考核权重的政策落到实处,将考核的指挥棒扭转过来,引导各个主体真正关注践行绿色发展。
  推进绿色惠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同样可以保持好的生态,只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的发展路径,守住生态、民生、法律三条底线,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无论发展多快,保持好山好水好空气都不是问题,实现“三个商洛”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