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合作社带动 降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风险
——“产业扶贫看商洛”系列报道(二)
文章字数:1517

  本报记者 李亮
  “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收入比以前多了,生活也有盼头了。”近日,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贫困户李双恩高兴地说。今年60出头的李双恩和老伴、儿子身体都不好,两个孙子在上小学,6口之家仅靠儿媳打工补贴家用。然而,这样的一个家庭,去年年底已经告别贫困。
  “合作社将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70%作为御史及周边3个村140户贫困户的股金,按每股5000元计算,贫困户每年至少可得8%的分红。”洛南县景村镇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夏锋介绍道。去年,李双恩和老伴在合作社里打零工,年底领了7000多元工资,家里种的玉米卖给合作社收入2000多元,加上合作社分红400元,已经超过万元。
  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是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按照“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扶贫模式,坚持“三精准、三帮带”帮扶4个村217户贫困户建立了金银花、黑花生、生态养殖、果蔬大棚4个产业基地,带动131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76户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
  近年来,我市突出宣传引导、抓点示范、资金扶持、培训提升、规范管理,逐步探索出了“合作社+贫困户”精准脱贫模式,有效提升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98个,覆盖所有镇办、村,最大限度降低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
  资金扶持促发展
  7月19日,商南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十里铺村14户贫困户用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永昶茶叶专业合作社,每户1股,每股1万元,与合作社签订了协议,拿到了股权证,正式成为合作社股民。预计每户每年除获得800元以上的分红外,还能通过在合作社务工挣到两万元左右的劳务费。
  我市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每年制定出台落实一号文件实施意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机制保障;积极争取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扶持资金及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农民合作社稳健发展;通过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辐射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品种普及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2016年全市农民合作社成员户均增加经营收入6576元,每个家庭农场年均销售农产品2.23万元。
  规范经营强示范
  商州区方园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加农户、年底分红的模式,在商州区建成4个香菇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13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250元;带动当地400多人就业,务工人员年均收入1.5万元左右。
  我市以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为重点,制定了《商洛市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积极组织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随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抵御和防范自然与市场风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并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农业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就业途径。2016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1万户,成员和非成员农户数占全市总农户数的28%,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8.5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2亿元。
  搭建平台作推介
  柞水县杏坪镇肖台村在包扶单位市农业局的帮助下成立了丰民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地栽木耳基地50亩。贫困户刘尊珍说:“市农业局派驻了专家服务团和驻村工作队,给我们提供了生产技术,木耳长势特别好,采摘时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
  我市通过印发资料、刷写标语、举办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宣传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典型事迹、扶持政策等。据统计,2016年,全市发布合作社信息1600多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超对接”、全省合作社高峰论坛、杨凌农高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全国西北片区“农超对接”洽谈会、观摩会等各类交流交易活动20多场次,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