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柞水“四轮驱动”助力“党建+脱贫”
文章字数:1517
  本报讯(通讯员索文瑛)柞水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力促支部堡垒、攻坚队伍、“三变”改革、保障措施“四个轮子”齐发力,带动党组织、党员和干部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贡献力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建强支部堡垒,蓄积引领“实力”。狠抓“两建两带”、“两力两率”排查提升、村霸整治、换届准备等工作,筑牢支部堡垒,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建立园区、企业党支部23个,产业链党小组54个,覆盖460多名党员,带动1526名贫困群众就业创业,综合研判51个贫困村班子,调整村支书3名,整顿转化一般类村4个,培养储备后备干部225人。依托县、镇、村三级培训机构,分层分类对全县村干部进行轮训,今年举办2期村级党支部书记暨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组织集中学习9批次,专题研讨1280余场次、讲授党课198场次,提高了抓党建促脱贫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开展“三个认领、三个带头”、“1+N”结对帮扶、公开承诺、党员评星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全县2700余个脱贫攻坚任务、1162个民事代办及志愿服务岗位被党员认领,培育党员示范户566个,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580多个,形成了党员作示范、群众齐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锻造优势队伍,增强带富“引力”。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排兵布阵,积极发挥干部、人才队伍作用。县级领导带头联系9个镇办、包抓51个贫困村、帮扶200余户贫困户,各级单位包扶贫困村并选派帮扶干部3000余人,实现了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镇办包村全覆盖。实行正向激励和调整召回制度,36名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32名被调整、4人被召回。围绕脱贫攻坚人才需求,引进16名研究生学历人才,为每个村招录配备一名大学生工作者,大力开展“人才服务团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组织各类人才巡回镇村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带动1037户贫困户2049人致富增收。同时,大力扶持党员建立创业基地,支持300多名农村致富能人、280余名贫困村大学生创办产业,吸纳102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惠及1.7万名群众。
  推行“三变”改革,挖掘增收“潜力”。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积极推行“三变”改革,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集体和个人的土地、山林、水面、房屋等闲置资源以及各项分散资金,通过资源开发、资源盘活、产业带动、服务创收、乡村旅游、物业租赁、股份合作七种模式吸纳贫困户入驻公司(合作社、园区)等经营主体参与经营、就业创业。各村根据资产实际和产业优势,通过独股经营型、控股经营型和参股经营型三种模式,推动村集体增收,保障贫困群众获土地、务工、分红、政策性补贴等多项收入。目前,支持领办创办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18个,引进龙头企业8家,1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元以上,消除“空壳村”18个,2380余户群众以资产折价入股,321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带动1225户3138人实现稳定脱贫。
  用活保障措施,激发攻坚“合力”。通过出台“12345”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措施,《“三变”改革实施意见》《第一书记管理办法》《五条铁规》等制度文件,构建较为完善的党建促脱贫保障体系。整合力量组建3个督查组,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常态化暗访督查,倒逼工作落实。按照脱贫攻坚季度点评办法,将脱贫攻坚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系数由10%增加到20%,对季度考核排名首位、末位的镇办和排名前三位、后三位的驻村工作队,分别发给流动红旗和黄牌。同时,综合运用“三项机制”,对省市暗访中2次被通报、整改不到位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对1名2次排名处于末位的部门领导进行了免职,将8个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党支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6个脱贫攻坚考核优秀单位评定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取消13个单位的评优资格,有效激发了全县党员干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