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治展新颜
文章字数:2607
秦岭原乡三岔河,水色竹韵何家塬,古村恬淡王山底,美丽如画江山村,运动休闲北宽坪……漫步在商州区三岔河、北宽坪、江山村等村镇,处处都是水清天蓝、村洁乡美的新农村、新面貌、新风景。这些只是我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实施国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为载体,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为主要内容,采取一系列举措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4.5亿元,在7个县区、92个镇办942个村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和城乡清洁工程,受益人口180多万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抓住机遇破解大课题
商洛是一个年轻的地级市,也是一个贫困市,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生态立市”战略目标确立之后,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成了亟需破解的大课题。恰逢其时,商州、丹凤、镇安列入国家2012-2014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计划。2015年,我市再次抢抓中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的机遇,决定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扩展至全境。
为了全面推进这一利国利民的千秋工程,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目标和路径之一,纳入“追赶超越”季度考核点评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县区长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一年不见垃圾,二年不见污水,三年全面提升水平”的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提出了建设“山水美、城镇美、乡村美、生活美”的理想图景。2013年8月,市委、市政府又在陕南三市中率先启动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共完成治理项目311个,完成投资30.93亿元。2017年初,又全面启动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四年行动计划,以河流污染防治带动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全市98个镇办环保所全部挂牌,1280个村(社区)配备保洁员1万多名。
独辟蹊径走出特色路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量大、面广、线长,必须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才能取得实效。为此,市环保局突出城镇周边、乡级以上公路沿线、主要河道及行政村等四大重点区域,明确了垃圾收集清运、污水收集处理、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四大重点综合整治任务,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创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家园及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全面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近三年来,全市各级自筹资金4.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丹凤县竹林关镇、山阳县漫川关镇坚持与特色小镇、脱贫攻坚和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配齐配全环保设施,进行垃圾污水治理,实现了“村美、人富、地洁、水清”;商州区江山村、丹凤县棣花镇坚持与绿色产业发展、文明家园创建相结合,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和现代观光农业,实施垃圾分类,创建文明和谐清洁庭院,实现了“水清、地洁、三季花,山绿、村美、人奔富”。
在整治项目实施中,市县环保部门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对县城周边15公里内的镇村垃圾,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在重点镇、旅游景区所在乡镇及5万人以上的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余镇采取管网收集,建人工湿地或微动力设施处理,污水管网无法覆盖的相对集中区域,通过三级化粪池集中处理。市农业局抽调农技人员开展畜禽养殖污染调查,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养殖业以建沼气池、生产有机肥和综合利用为主导,建立猪-沼-菜、猪-沼-果等一体化生态农业体系,探索出了符合商洛山区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模式。今年以来,市环保部门又积极探索,在全市建起了以商南县金丝峡镇秋木沟、丹凤县竹林关镇石槽沟垃圾热解气化处理站和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丹凤县棣花镇许家塬村垃圾分类低温碳化以及商南县金丝峡镇王家坡社区等一批新型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彻底告别了垃圾填埋唯一处理模式,在垃圾、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一场技术性革命。
部门联动聚力出实效
部门联动是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成果。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扶贫部门把生活垃圾处置与移民搬迁工作相结合;农业、卫生部门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圈、改厕工作相结合;水务部门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相结合;发改部门把养殖污染治理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旅游部门把生态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财政部门积极筹措整合涉农资金,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短缺问题。
环保工作重在落实,重在执法监管。市环保局敢于出重拳,鼓实劲,求实效。在工作方式上,落实县镇村三级责任制,对农村环境实施网格化管理,不留死角,在部分重点镇建起了环境监控信息平台,在全市98个镇办设立了环保所;围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市实施“三级河长制”,并建立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及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月监测、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制度。突出执法监管,对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施挂牌管理、“黑名单”管理,联合公、检、法部门开展“亮剑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并在媒体上公开通报。对达不到要求的,挂牌督办,约谈主要责任人,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的实施,我市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环保设施有了极大提升。目前,在全市92个镇办、942个村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519处,配备保洁车3592辆、垃圾箱垃圾桶16万个;今年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10台套,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260多处,受益人口180多万人。有多项工作排在全省前列:在7月召开的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商洛现场会上,省政府对商洛采取“整市推进、全域治理,依靠科技、典型带动,坚持四个结合、注重整治成效,突出机制创新、夯实整治责任,引入PPP模式、市场化运作,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农村环保所”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号召全省学习推广。全市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9条主要河流17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标准;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2016年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0天,名列全省第一;商洛市推进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县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国家级地质公园2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3家;金丝峡景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山水生态5A级景区,商洛市被命名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实施国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为载体,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为主要内容,采取一系列举措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4.5亿元,在7个县区、92个镇办942个村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和城乡清洁工程,受益人口180多万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抓住机遇破解大课题
商洛是一个年轻的地级市,也是一个贫困市,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生态立市”战略目标确立之后,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成了亟需破解的大课题。恰逢其时,商州、丹凤、镇安列入国家2012-2014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计划。2015年,我市再次抢抓中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的机遇,决定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扩展至全境。
为了全面推进这一利国利民的千秋工程,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目标和路径之一,纳入“追赶超越”季度考核点评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县区长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一年不见垃圾,二年不见污水,三年全面提升水平”的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提出了建设“山水美、城镇美、乡村美、生活美”的理想图景。2013年8月,市委、市政府又在陕南三市中率先启动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共完成治理项目311个,完成投资30.93亿元。2017年初,又全面启动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四年行动计划,以河流污染防治带动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全市98个镇办环保所全部挂牌,1280个村(社区)配备保洁员1万多名。
独辟蹊径走出特色路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量大、面广、线长,必须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才能取得实效。为此,市环保局突出城镇周边、乡级以上公路沿线、主要河道及行政村等四大重点区域,明确了垃圾收集清运、污水收集处理、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四大重点综合整治任务,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创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家园及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全面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近三年来,全市各级自筹资金4.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丹凤县竹林关镇、山阳县漫川关镇坚持与特色小镇、脱贫攻坚和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配齐配全环保设施,进行垃圾污水治理,实现了“村美、人富、地洁、水清”;商州区江山村、丹凤县棣花镇坚持与绿色产业发展、文明家园创建相结合,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和现代观光农业,实施垃圾分类,创建文明和谐清洁庭院,实现了“水清、地洁、三季花,山绿、村美、人奔富”。
在整治项目实施中,市县环保部门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对县城周边15公里内的镇村垃圾,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在重点镇、旅游景区所在乡镇及5万人以上的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余镇采取管网收集,建人工湿地或微动力设施处理,污水管网无法覆盖的相对集中区域,通过三级化粪池集中处理。市农业局抽调农技人员开展畜禽养殖污染调查,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养殖业以建沼气池、生产有机肥和综合利用为主导,建立猪-沼-菜、猪-沼-果等一体化生态农业体系,探索出了符合商洛山区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模式。今年以来,市环保部门又积极探索,在全市建起了以商南县金丝峡镇秋木沟、丹凤县竹林关镇石槽沟垃圾热解气化处理站和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丹凤县棣花镇许家塬村垃圾分类低温碳化以及商南县金丝峡镇王家坡社区等一批新型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彻底告别了垃圾填埋唯一处理模式,在垃圾、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一场技术性革命。
部门联动聚力出实效
部门联动是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成果。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扶贫部门把生活垃圾处置与移民搬迁工作相结合;农业、卫生部门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圈、改厕工作相结合;水务部门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相结合;发改部门把养殖污染治理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旅游部门把生态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财政部门积极筹措整合涉农资金,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短缺问题。
环保工作重在落实,重在执法监管。市环保局敢于出重拳,鼓实劲,求实效。在工作方式上,落实县镇村三级责任制,对农村环境实施网格化管理,不留死角,在部分重点镇建起了环境监控信息平台,在全市98个镇办设立了环保所;围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市实施“三级河长制”,并建立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及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月监测、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制度。突出执法监管,对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施挂牌管理、“黑名单”管理,联合公、检、法部门开展“亮剑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并在媒体上公开通报。对达不到要求的,挂牌督办,约谈主要责任人,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的实施,我市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环保设施有了极大提升。目前,在全市92个镇办、942个村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519处,配备保洁车3592辆、垃圾箱垃圾桶16万个;今年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10台套,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260多处,受益人口180多万人。有多项工作排在全省前列:在7月召开的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商洛现场会上,省政府对商洛采取“整市推进、全域治理,依靠科技、典型带动,坚持四个结合、注重整治成效,突出机制创新、夯实整治责任,引入PPP模式、市场化运作,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农村环保所”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号召全省学习推广。全市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9条主要河流17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标准;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2016年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0天,名列全省第一;商洛市推进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县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国家级地质公园2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3家;金丝峡景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山水生态5A级景区,商洛市被命名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市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