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劲风荡春潮
文章字数:4626
熊德海 阮荣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劲风吹拂神州大地。从2014年到2017年的4年,我市应势而上,紧跟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破除机制体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拓路开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而丰富的改革新图景,在商洛大地激荡起追赶超越的滚滚春潮。
共谋共治 筑牢改革承重墙
改革是一次只有里程桩没有终点站的“远征”。我市把统筹谋划推进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从建立改革组织框架和任务框架入手,持续不断地赋予了广大干部群众永不懈怠抓改革的精气神。
四年来,市委、市政府深谋远虑,高度重视建章立制,着力夯实制度对于改革的支撑力,充分调动和提高各专项小组、市委改革办、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四面“承重墙”的积极性与稳定性,形成了齐抓共管、运行自如的改革局面。
——组织架构牢靠高效。2014年3月,市委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改革的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设立十个专项小组,组长分别由市委常委担任,具体负责各分管领域重要改革问题的研究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集中精力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在全市建立了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专项小组积极推动、改革办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牢靠高效的组织架构。
——运行机制平滑顺畅。先后制定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工作规则、协调联动机制、领衔推进机制、改革方案提请审议制度、重大改革事项备案制度、动态信息报送制度、第三方评估办法等改革工作制度体系,做到月调度、季盘点、年考评,建立了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谋实干的锐气和热情,增强了推进改革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谋划部署系统全面。四年中,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4次会议,各专项小组累计召开158次专题会议,市委改革办组织召开11次改革办主任会议、9次业务干部培训会议,对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各项改革举措进行一体部署、一体落实,共审议通过牵动性强的重大改革方案146项。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要点和任务总台账,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参与单位、时限要求和成果形式,列出国家级改革试点、省级改革试点、自主改革项目和重点督办项目“四个清单”,系统集成推进各项改革。同时,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督查考核严格有力。整合督查力量,建立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牵头单位“四位一体”的大督查工作体系,先后组织开展专项督查15次、全面督查6次,做到了实时跟踪、即时督办、及时反馈。把深化改革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连续三年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进行全覆盖集中考核,倒逼落实各项改革事项1600多项。
四年中,一次次调查研究吃透下情,一次次座谈交流碰撞思想,一次次现场办公凝聚共识,一次次征求意见完善方案,不断使商洛的改革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缜密的布局和有力的举措。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对于商洛各级党政干部和群众来说,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或是一项上令下行的政治任务,而成为实现商洛追赶超越的最大底气和动力。
先行先试 趟进改革深水区
改革共识和机制已经形成,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设定,关键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然而,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之敏感、复杂、艰巨程度前所未有……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四年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立足全局、先行先试,十大类276项重要改革任务全面启动,改革的种子在一些重点领域开花结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政治建设领域,健全人大和政协工作机制,基层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推进,修订完善政协常委述职、委员活动日等办法,加强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编制统一精简10%;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一半以上,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77项,精简率达48.2%;镇村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126个镇办撤并为98个,1718个村撤并为1112个,撤并率分别达到22.2%和35.3%;全面实施公车改革,一般公务用车减少49.8%,执法执勤用车减少30.7%,费用减少13%。
在经济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持续加大,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提出了42条具体措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序推进,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人力资源市场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商洛高新区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四年全市创新科技成果200多项,成果转化率达到82%。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全面铺开,累计减税10.3亿元,小微企业100%实现减负。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率97.5%,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覆盖率达96.3%。商南县探索国税、地税“6+1”合作办税模式,实现了纳税人减负、政府增收、税务提效“三方共赢”。
在党的建设领域,围绕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出了24项改革任务,形成了75项制度成果。出台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个实施办法”,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纪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和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探索推行把握线索处置6个步骤、严格查办案件2个节点的“6+2”工作模式,深入开展纪律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随着一个个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一件件改革事项落地生根,商洛的改革在“全面”与“深化”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的能量、焕发出新的活力。
敢破敢立 打造改革闪光点
“不破不立。”四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敢破敢立的施政勇气和智慧,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差异化改革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培育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商洛改革品牌,呈现出了许多闪光点。
——探索推行“五个五”党建工作。市委围绕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探索推行了“五个五”党建工作,突出抓好党建“五大板块”、机关“五条措施”、镇办“五项制度”、村级“五项举措”和党委“五个责任”的落实,形成了各领域党建工作统筹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人民日报、新华社、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商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做法作了典型报道。
——探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在全省率先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商洛实际的“一核心二支撑三联动四体系”的循环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创新改革举措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后被上升为指导陕南区域发展战略,商洛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
——探索推行“三带一创”扶贫模式。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推行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批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稳定脱贫,值得总结推广。”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我市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推广这一经验。
——探索推行“河长制”管理机制。如何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我市率先制定“河长制”实施方案、在镇安开展试点,率先签订责任状、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个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以市、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河长为抓手,以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日渐成熟。如今,“河长制”被在全国推广。
……
一个个、一串串独具商洛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从星星之火蔚然成为燎原之势。
善作善成 提升改革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四年来,我市把锲而不舍抓社会民生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改革成果、获得更多改革红利,一幅绚丽多姿的民生画卷在商山洛水绘就、绽放。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年来,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的我市坚持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放在优先位置,坚持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三化”发展之路,以丹江等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保护为重点,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建设美丽宜居商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3.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保持在300天以上,“商洛蓝”成为网络热词,“秦岭最美是商洛”唱响全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正如火如荼。创新城乡环境治理机制,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已建成秦岭特色小镇7个、美丽乡村26个,柞水朱家湾村、山阳前店子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生态优美、环境友好成为商洛名片,绿色福利、生态福祉惠及广大人民。
社会事业是最现实的民生利益。四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把社会事业改革推向深处、落到实处。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有序平衡教育资源,努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四年累计通过公开遴选补充城区学校教师700多名、为中小学补充新教师2600多名,连续多年全市高考文史、理工二本以上上线率居全省前列。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推进医改,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成了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标志的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了全市20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全覆盖,分级诊疗、综合医改、药品保障供应、医保支付方式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受到中省肯定。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低保、医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住院患者平均报销比例、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均提高了1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连续三年受到省上表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平安商洛建设,建立了法治信访“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息诉罢访率达82%,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和国家信访局先后两次推介商洛信访工作。逐级夯实“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责任,探索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商洛模式”,四年来有58.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8.5万人通过移民搬迁走出深山,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2%,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468元和8358元,同比增长8.3%和8.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基础进一步夯实。
文化繁荣是最直接的民生幸福。四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制文化单位37个,新组建文化企业30家,筹建了市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实行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建成乡村舞台1100个,实现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全覆盖;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带灯》等一批优秀剧目获多项大奖,并在全国巡演100多场次,荣获“中国戏曲之乡”“中国文化经济活力城市”等称号。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劲风涌潮正当时,百舸千帆竞远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商洛将始终牢记使命,高举改革大旗,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劲风吹拂神州大地。从2014年到2017年的4年,我市应势而上,紧跟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破除机制体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拓路开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而丰富的改革新图景,在商洛大地激荡起追赶超越的滚滚春潮。
共谋共治 筑牢改革承重墙
改革是一次只有里程桩没有终点站的“远征”。我市把统筹谋划推进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从建立改革组织框架和任务框架入手,持续不断地赋予了广大干部群众永不懈怠抓改革的精气神。
四年来,市委、市政府深谋远虑,高度重视建章立制,着力夯实制度对于改革的支撑力,充分调动和提高各专项小组、市委改革办、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四面“承重墙”的积极性与稳定性,形成了齐抓共管、运行自如的改革局面。
——组织架构牢靠高效。2014年3月,市委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改革的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设立十个专项小组,组长分别由市委常委担任,具体负责各分管领域重要改革问题的研究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集中精力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在全市建立了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专项小组积极推动、改革办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牢靠高效的组织架构。
——运行机制平滑顺畅。先后制定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工作规则、协调联动机制、领衔推进机制、改革方案提请审议制度、重大改革事项备案制度、动态信息报送制度、第三方评估办法等改革工作制度体系,做到月调度、季盘点、年考评,建立了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谋实干的锐气和热情,增强了推进改革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谋划部署系统全面。四年中,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4次会议,各专项小组累计召开158次专题会议,市委改革办组织召开11次改革办主任会议、9次业务干部培训会议,对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各项改革举措进行一体部署、一体落实,共审议通过牵动性强的重大改革方案146项。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要点和任务总台账,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参与单位、时限要求和成果形式,列出国家级改革试点、省级改革试点、自主改革项目和重点督办项目“四个清单”,系统集成推进各项改革。同时,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督查考核严格有力。整合督查力量,建立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牵头单位“四位一体”的大督查工作体系,先后组织开展专项督查15次、全面督查6次,做到了实时跟踪、即时督办、及时反馈。把深化改革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连续三年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进行全覆盖集中考核,倒逼落实各项改革事项1600多项。
四年中,一次次调查研究吃透下情,一次次座谈交流碰撞思想,一次次现场办公凝聚共识,一次次征求意见完善方案,不断使商洛的改革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缜密的布局和有力的举措。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对于商洛各级党政干部和群众来说,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或是一项上令下行的政治任务,而成为实现商洛追赶超越的最大底气和动力。
先行先试 趟进改革深水区
改革共识和机制已经形成,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设定,关键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然而,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之敏感、复杂、艰巨程度前所未有……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四年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立足全局、先行先试,十大类276项重要改革任务全面启动,改革的种子在一些重点领域开花结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政治建设领域,健全人大和政协工作机制,基层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推进,修订完善政协常委述职、委员活动日等办法,加强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编制统一精简10%;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一半以上,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77项,精简率达48.2%;镇村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126个镇办撤并为98个,1718个村撤并为1112个,撤并率分别达到22.2%和35.3%;全面实施公车改革,一般公务用车减少49.8%,执法执勤用车减少30.7%,费用减少13%。
在经济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持续加大,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提出了42条具体措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序推进,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人力资源市场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商洛高新区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四年全市创新科技成果200多项,成果转化率达到82%。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全面铺开,累计减税10.3亿元,小微企业100%实现减负。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率97.5%,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覆盖率达96.3%。商南县探索国税、地税“6+1”合作办税模式,实现了纳税人减负、政府增收、税务提效“三方共赢”。
在党的建设领域,围绕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出了24项改革任务,形成了75项制度成果。出台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个实施办法”,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纪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和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探索推行把握线索处置6个步骤、严格查办案件2个节点的“6+2”工作模式,深入开展纪律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随着一个个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一件件改革事项落地生根,商洛的改革在“全面”与“深化”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的能量、焕发出新的活力。
敢破敢立 打造改革闪光点
“不破不立。”四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敢破敢立的施政勇气和智慧,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差异化改革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培育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商洛改革品牌,呈现出了许多闪光点。
——探索推行“五个五”党建工作。市委围绕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探索推行了“五个五”党建工作,突出抓好党建“五大板块”、机关“五条措施”、镇办“五项制度”、村级“五项举措”和党委“五个责任”的落实,形成了各领域党建工作统筹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人民日报、新华社、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商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做法作了典型报道。
——探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在全省率先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商洛实际的“一核心二支撑三联动四体系”的循环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创新改革举措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后被上升为指导陕南区域发展战略,商洛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
——探索推行“三带一创”扶贫模式。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推行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批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稳定脱贫,值得总结推广。”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我市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推广这一经验。
——探索推行“河长制”管理机制。如何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我市率先制定“河长制”实施方案、在镇安开展试点,率先签订责任状、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个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以市、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河长为抓手,以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日渐成熟。如今,“河长制”被在全国推广。
……
一个个、一串串独具商洛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从星星之火蔚然成为燎原之势。
善作善成 提升改革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四年来,我市把锲而不舍抓社会民生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改革成果、获得更多改革红利,一幅绚丽多姿的民生画卷在商山洛水绘就、绽放。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年来,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的我市坚持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放在优先位置,坚持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三化”发展之路,以丹江等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保护为重点,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建设美丽宜居商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3.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保持在300天以上,“商洛蓝”成为网络热词,“秦岭最美是商洛”唱响全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正如火如荼。创新城乡环境治理机制,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已建成秦岭特色小镇7个、美丽乡村26个,柞水朱家湾村、山阳前店子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生态优美、环境友好成为商洛名片,绿色福利、生态福祉惠及广大人民。
社会事业是最现实的民生利益。四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把社会事业改革推向深处、落到实处。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有序平衡教育资源,努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四年累计通过公开遴选补充城区学校教师700多名、为中小学补充新教师2600多名,连续多年全市高考文史、理工二本以上上线率居全省前列。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推进医改,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成了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标志的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了全市20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全覆盖,分级诊疗、综合医改、药品保障供应、医保支付方式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受到中省肯定。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低保、医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住院患者平均报销比例、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均提高了1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连续三年受到省上表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平安商洛建设,建立了法治信访“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息诉罢访率达82%,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和国家信访局先后两次推介商洛信访工作。逐级夯实“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责任,探索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商洛模式”,四年来有58.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8.5万人通过移民搬迁走出深山,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2%,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468元和8358元,同比增长8.3%和8.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基础进一步夯实。
文化繁荣是最直接的民生幸福。四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制文化单位37个,新组建文化企业30家,筹建了市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实行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建成乡村舞台1100个,实现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全覆盖;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带灯》等一批优秀剧目获多项大奖,并在全国巡演100多场次,荣获“中国戏曲之乡”“中国文化经济活力城市”等称号。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劲风涌潮正当时,百舸千帆竞远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商洛将始终牢记使命,高举改革大旗,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